蜜蜂养殖技术|分蜂热的讨论(下)

(接上文)

二、控制和解除“分蜂热”的管理措施

有“分蜂热”的蜂群必然会打破群内稳定有序的状态,群体协作力丧失,工蜂采集积极性骤然下降,出勤工蜂大大减少,呈息工状态,许多工蜂呆在家门口和箱壁两侧结成“胡子蜂” 。蜂王腹部收缩,产卵量大减,王浆框上吐浆工蜂稀少,蜂王浆产量骤降,此时若不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蜂群必会在某个晴好天气发生分蜂。分蜂群的半数左右蜜蜂飞离蜂巢,原群群势大大削弱。分蜂一旦 出现还会引起连锁反应,侦使多群分蜂,甚至造成全场蜜蜂混乱,导致严重损失。所以分蜂应防患于未然,一出现王台,就采取措施。不能等到开始分蜂了,才采取补救办法。采取的方法有:

蜜蜂养殖技术|分蜂热的讨论(下)

1、选育良种

产量高的蜂群,往往都是产卵快、能维持大群的蜂群,这是养蜂者的共识。但怎样才能培育出优质蜂王却不是每个养蜂人都能掌握的。由于各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地区气候、蜜源特点有别,都会对培育优质蜂王产生影响。实践证明:在北方地区,用黄色品种与黑色品种进行杂交,无论在维持大群、采集力方面,还是利用零星蜜源及越冬抗寒方面,通过种间互补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

2、更换新王

新蜂王释放的“蜂王物质”多,控制分蜂能力强。同时,新王群的卵虫多,这既能加快蜂群的增长速度,又使蜂群具有一定的哺育负担。鉴于此,应该在蜂群的增长期,尤其是在流蜜期前,换用新王,一般新王群可避免自然分蜂。

3、人工分蜂

将原群移开原址蜂箱的位置,在原址的另一侧放一空箱。将原群一半的蜜蜂、子脾均等地分给新箱。原群除保留. 一半的蜜蜂和子脾外保留蜂王;对于分出群,于半日或一日后介绍一只产卵王。此法的优点是各群均保留各龄的工蜂,对发展有利,但是原群一分为二时,都成了弱群,不利于采蜜。因此人工分蜂应在大流蜜期前45天进行。若介绍处女王,10日后才能产卵,这样不能充分利用分过来的哺育蜂,处女王在交配过程中也有损失的危险。若原群发生偏集现象,应把原群搬离原址更远些,把分出群向原址搬近些,如把分出群搬出3km以外能防止偏集。

蜜蜂养殖技术|分蜂热的讨论(下)

4、调整蜂群

蜂群的哺育能力过剩是产生“分蜂热”的主要原因之一。蜂群的增长期保持强群,不但对发挥工蜂的哺育能力不利而且还促使分蝉,增加蜂群管理上的麻烦,增加蜂群的饲料消耗。因此在蜂群的增长阶段应适当地调整蜂群的群势,以保持最佳群势为宜。蜂群快速增长的最佳群势,意蜂为8~ 10框。调整群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抽出强群的封盖子脾补给弱群,同时抽出弱群的卵虫加到强群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强群中的潜在哺育力,同时可以加速弱群的群势发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进行适当的人工分群。

5、主副群饲养

将2~3箱蜜蜂紧靠成-一组,其中一箱为主群,群势8~ 10框,另外1~2群为相对较弱的副群,主群增长后多出最佳群势的蜂子不断地调人副群。当蜂群上继箱后,培育一批蜂王。在蜂王出台前2~3天,在主群旁边放一个空蜂箱,然后从主群中提出3~4框带蜂的封盖子脾和蜜脾组成副群,第二天诱人一个新王台。等新王产卵后,不断地从主群中提出多余的封盖子脾补充给副群,以此控制主群产生“分蜂热”。也有一些其他的主副群饲养法,例如利用换位法来控制自然分蜂及“分蜂热”。

蜜蜂养殖技术|分蜂热的讨论(下)

6、 生产王浆

蜂群的群势过大也会引起“ 分蜂热”,所以可以在蜂群的群势壮大后,通过逐渐加浆框的方法,让蜜蜂连续生产王浆,通过加重蜂群的哺育负担,充分利用工蜂过剩的哺育能力,从而有效控制“分蜂热”。

7、多造新脾

凡是陈旧、雄蜂房多的以及不整齐的劣脾,都应及早剔除,以免占据蜂巢的有效产卵圈。同时可利用工蜂的泌蜡能力,积极地加础造脾、扩大卵圈,加重蜂群的工作负担,从而控制“分蜂热”。

8、改善巢内环境

当外界气候稳定、蜂群群势较强时,要及时扩巢、通风降温,以改善巢内环境。改善的措施包括:蜂群放在通风处,不要在太阳下暴晒时间过长,适时加脾,增加继箱,开大巢门,扩大脾间通路以加强巢内通风,并要及时采取喂水、蜂箱周围喷水等降温措施。

9、毁掉自然王台

毁台只是应急、临时延缓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毁台的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彻底解除“分蜂热” 。如果一味地毁台抑制分蜂,则蜂群的“分蜂热”会越来越强,最后导致蜂群建台并逼迫蜂王在台中产卵,反而开始分蜂。

10、蜂王剪翅

可以在蜂群出现分蜂征兆时,将老蜂王的一侧前翅剪去70%,蜂王剪翅后如果出现分蜂,蜂王必跌落于巢前,分出的蜜蜂因没有蜂王不能稳定结团,不久就会重新回到原巢。

11、提早取蜜

引起蜂群产生分蜂意念的原因很多,其中群势强大,哺育蜂过剩是主要原因。如果蜂群产生分蜂情绪时正接近流蜜期,此时解除分蜂意念的办法就是提前摇出该群的蜂蜜,即清脾,采用“饥饿法”调动该群蜜蜂采集。采取此措施的原因:为保证有强大的群势投人采蜜,既不应调出出房子脾,又不应调入幼虫脾增加该群的哺育负担。通过上述处理,蜂群内的存蜜已被摇尽,而外界已有蜜源少量流蜜,蜜蜂为了生存,只得外出采集,不久外界蜜源大流蜜,蜜蜂便会忙于采蜜酿蜜,分蜂意念自然被解除。

12、增加继箱

流蜜期可根据需要加数个继箱贮蜜,这样组织管理的蜂群巢内空间大,蜂王产卵和工蜂贮蜜的位置充足,蜂群内只有一只蜂王,蜂群就很少产生“分蜂热”。也有人提出采用上空继箱的方法来缓解“分蜂热”。

蜜蜂养殖技术|分蜂热的讨论(下)

三、结束语

1、解除“分蜂热”的方法一般有人工分群法、促使分蜂法、调整子脾法、互换箱体法、空脾取蜜法和提出蜂王法等。这些方法都是在采取的各种控制“分蜂热”措施无效,分蜂即将产生时所采取的相应方法。在这些解除“分蜂热”的方法中,人工分群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可根据蜂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人工分群方法。当个别蜂群发生严重“分蜂热” 时,可以采取抽出空脾、紧缩蜂巢的方法促使蜂群尽早分蜂,这样可以减少工蜂的怠工时间。也可以采用调整子脾的方法,把发生“分蜂热”的蜂群中的所有的封盖的子脾全部脱蜂提出,补给弱群,留下全部卵虫脾,再从其他蜂群中抽出卵虫脾加入该群,使每框蜜蜂都负担1框卵虫脾的哺育工作。 在流蜜初盛期蜂群发生严重“分蜂热”时,可以把有“分蜂热”的强群与群势较弱的蜂群互换箱位,使强群的采集蜂进人弱群,也可以采用空脾取蜜法,把子脾全部取出放人副群中,强群中只加人空脾,从而使蜂群所有工蜂都投人到采蜜活动中,因而消除“分蜂热” 。也可以在大流蜜即将到来时,为保证当季的蜂蜜高产,采取提出蜂王的方法来解除“分蜂热”。

蜜蜂养殖技术|分蜂热的讨论(下)

2、研究展望

对于“分蜂热”产生的原因,前人曾经总结为蜂王质说、哺育过剩说和热矛盾说三种。 也有人将分蜂产生的原因从分蜂的外界条件、蜂群状况和巢内状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所提及的蜂群发生“分蜂热”的几个原因与前人的观点基本一致,均是从产生“分蜂热”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展开的,“蜂王质说”是从“分蜂热”的内因来分析的,而“哺育过剩说”和“热矛盾说”则是从引起“分蜂热”的外因进行分析的。总的说来,产生“分蜂热”的原因既可能是某一因素,也可能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对“分蜂热”产生的分子机理进行解释,所以有必要从分子角度来进一步研究“分 蜂热”产生的机理,从蜜蜂行为与环境互作的角度深人探讨蜂群发生“分蜂热”的机理。

一般认为,“分蜂热”较严重地发生在大流蜜期前。此时期工蜂减少了对蜂王的饲喂,迫使蜂王卵巢收缩,产卵力下降,甚至停卵,整个蜂群也处于怠工.状态。所以有些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大流蜜的来临抑制“分蜂热”,因为此时蜂群都投入到了紧张的采蜜活动中,蜂王也会得到充足的物质。但是利用大流蜜期来抑制“分蜂热”也是靠不住的,因为这种控制方法常常因为流蜜期气候的变化而受到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分蜂热”控制失败。

不可否认的是,上述措施不是万能的,必须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做到因势利导。同时,也可以根据“分蜂热”产生的原因,制订出适宜于当地养蜂特点的控制和解除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