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出粮食托市收购,为何还会“谷贱伤农”?

莫宁_Morning


国家推出粮食托市收购,为何还会“谷贱伤农”?

朋友们大家好!这个问题也许是很多农民朋友困惑的,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海涵。


一、粮食托市收购的基本情况。多年来,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种粮农民的种地积极性,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出了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大家知道,目前大豆和玉米已经退出托市价格收购,四大主粮作物中只有水稻和小麦仍然有托市收购政策。据了解,今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称,调整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格,三等普通小麦下调3分钱,调至1.15元/斤;水稻调整情况是,早籼稻和中晚籼稻调减0.1元,分别调至1.20元/斤、1.26元/斤,粳稻每斤下调0.2元,调至1.30元/斤。


二、粮食托市价格作用发挥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托市价格已经连续两年下调,让托市粮食价格逐步与市场粮价接轨,让国内粮食价格逐步与国际粮食价格接轨,托市价格的功能在弱化。但有一点大家要注意,在下调托市价格的同时,国家并不是不考虑农民的损失,是通过补贴的办法来弥补农民损失,比如今年籼稻每亩补贴100元,粳稻每亩补贴150~200元。

三、当下谷贱伤农的几个原因。国家下调粮食托市价格导致农民收入下滑有限,通过补贴基本能够弥补损失。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据春耕时了解今年的化肥比去年高25~30%,种子比去年高15~20%,农药比去年高20%左右。二是地价虚高,受2017年玉米价格上涨影响,土地租金上涨10%左右。三是国际市场粮价冲击,由于我国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生产成本明显偏高,受进口粮价冲击较大。是上述三点原因导致了国内粮价低,出现了“谷贱伤农”现象。



综上所述,国家退出的粮食托市价格对种粮农民还是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的,但随着粮食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保护作用也在弱化,但导致“谷贱伤农”问题的症结应该是生资涨价、地价虚高和国际粮价冲击,大家要正确理解。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


三农广讯


国家推出粮食托市收购,为何还会"谷贱伤农"?

今年的粮食托底收购以小麦、玉米为重点,去年小麦价格较低,为了保障农户的利益,稳定粮食价格,特意实行最低价收购。小麦收购价稳定在1.15元每斤。


首先,国家推行的粮食托市收购,却是有很大的好处。1、可以设定了一个收购的低价,防止粮食会低于市场价,打击伤了种植农户的心。2、有利于粮食价格走一个良好的价格循环♻️。3、更好的发挥稳定价格的作用。

即使有了一个好的收购低价,但整体而言以小麦为例,价格也并不是特别理想,小麦价格稳定在1.2元每斤左右,根据这个价格计算一亩地小麦收益在1000元左右,但是种植成本较高,一亩地在6、700元以上,除去种植成本净收益低。



粮食价格以稳定为主,并不会与经济类作物生姜、大蒜、土豆等涨跌波动大,相比较收益稳定且较低,一亩地在几百元左右,所以说这就是觉得“谷贱伤民”的主要原因。


小希时间


【全球粮价今年将依然保持低位略缓增的局面】

在全世界努力应对重大经济和地缘政治变化之际,我觉得2018年粮食价格一像所有大宗商品一样,粮食价格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一将保持在低水平。

虽然通货膨胀的幽灵正悄悄靠近一些经济体,但粮食大宗商品的库存处于创纪录水平,给价格造成了一些下行压力。 其中许多储备由中国持有。中国拥有全世界48% 的玉米、44%的小麦、17%的大豆和12%的糖,而我们目前的粮食政策是市场采取更自由化的方式,不再设定 大宗商品的最低价格,而是通过补贴来支持农民。 不过,被认为是“战略大宗商品”的大米和小麦仍保持最低限价。我们的国储,现在还在销售储备的棉花、玉米、糖和大豆。

其中,玉米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由于我国拥有全球近 一半的玉米储备,我们方向改变可能给全球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并可能对全球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如果出售玉米甚至可能使它变成玉米净出口国,不过我相信在中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其他农产品也一个道理,短期不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位运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