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從今年春節開始,區塊鏈瞬間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個新熱點,霎時間有大量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區塊鏈這項技術的價值及趨勢,但是人們依然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實際上,區塊鏈需要從經濟制度、金融制度的發展歷史與趨勢去理解它的價值,僅僅從技術層面看不出什麼感覺。區塊鏈變革的技術僅是一小部分,它革命性的力量在於對現代經濟制度及金融制度的重構,從而有望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最終可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

眾所周知,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是配置市場資源的指揮棒。在我的新書《智能化浪潮》中,詳細分析了財富世界500強1996年至2016年20年間每一年榜單的數據,驚訝地發現:除了信息、能源、交通三大行業合計佔據了世界500強近40%的份額,金融業竟然一個行業就佔了20%的份額,是所有行業中上榜企業最多的行業。當時百思不得其解,金融業為什麼佔據了社會發展如此重要的位置?它又是怎樣演變成現代經濟的血液?當將金融史與區塊鏈技術進行深入對比分析之後,對這2個問題突然有一種頓悟的感覺。可以確定,我的下一本新書將與區塊鏈有關,本文也將是這本新書的核心思想。

1

經濟繁榮的起源

在漫長的農業經濟時期,這個世界經濟治理的流派無非兩種,一個是重農主義,一個是重商主義。貿易創造財富,這是“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其名作《國富論》中的核心思想,貿易促進分工,分工促進專業化,專業化提升效率,從而加速了財富的產出。重農主義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很少需要貿易往來,而重商主義,主要通過貿易來滿足生活所需,分工更加專業化,這樣也就大大提升了各行各業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在貿易中充當信用中介的金融業會非常發達。

人類幾千年來所有經濟活動及金融活動都需要信用中介,它們是貨幣、金融機構等等,而區塊鏈的本質就是通過技術去中介化,減少市場摩擦,大幅提升經濟效率,在未來幾十年逐步顛覆重構所有金融機構。目前全球金融機構掌管的資產超過100萬億美元,僅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掌管的資產就超過250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規模72萬億人民幣,這些都是區塊鏈市場價值的理論上限,所以才有無數人蜂擁而入!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互聯網越發達連接越充分,區塊鏈是幫助市場中任何參與者通過某種技術機制實現直接連接,這才是最低成本的。而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參與者都需要一個信用中介才能實現連接,這種連接意味著高成本,低效率。古代信用中介的繁榮是為了讓市場主體更好的實現連接,從而更好的促進社會分工與協作,因而經濟繁榮的地方往往都是區域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而未來市場最高效率的極限是完全無中介,區塊鏈通過技術手段連接市場各個參與者,並讓他們能夠在一定的規則下高效率實現分工與協作,這是一場生產關係的革命,可能也是自公司制度產生以來生產關係領域發生的最大變化。

回顧信息技術與金融服務的發展歷史,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金融總是與信息技術形影相隨,而且往往是最先應用新興技術的領域。5000年前蘇美爾人發明了人類最早的文字開啟了人類文明有文字記錄的時代,而文字最早的應用恰恰是用來記賬;公元1450年古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術讓歐洲人告別了目不識丁的中世紀,走上了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的文明繁榮之路,而印刷術最開始就是用來印刷“贖罪券”這種宗教貨幣;19世紀電報電話發明之後最常用的領域就是買賣股票與傳遞新聞信息;計算機與互聯網更是整個現代金融業的基礎設施,金融業也是最早大規模採購昂貴IT設備的行業;目前火熱的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最先落地商用的領域也是金融業;因此,

區塊鏈技術最先應用於金融業並帶來一場效率革命,千萬不要感到驚訝。

從大量歷史數據分析看,從公元1400年以來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要麼在信息、能源、交通三大技術上佔據優勢,要麼在金融、貿易兩大服務業上佔據優勢,否則很難維持一個國家的持續強大與繁榮。眾所周知,中國的古代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四大發明恰恰是信息技術、能源技術與交通技術。更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這幾個恰恰都落在信息、能源、交通三大技術與金融、貿易兩大服務業上。被公認為繼喬布斯之後最可能改變世界的人,馬斯克所有的創業項目“Paypal支付、特斯拉汽車、太空火箭、超級高鐵、太陽能屋頂”恰恰也是與信息、能源、交通三大技術密切相關,這些難道都是巧合嗎?顯然不是,在我的新書《智能化浪潮》中對這個問題已經作了深入分析。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15世紀以來世界強國的產業分佈,這些國家經濟上的強大與繁榮並非無緣無故,背後總有其原因。

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海上強國,航運發達,依靠海外貿易與殖民地開發維持了幾個世紀的繁榮;

英國:

借鑑荷蘭的經驗,工業革命前建立起現代金融制度;蒸汽機能源的發源地;鐵路的發源地;倫敦世界金融中心;

法國:19世紀的鐵路巨頭,現代高鐵的先驅;航空產業的世界巨頭(空中客車、協和航空);巴黎歐洲金融中心;

德國:機械印刷術的發源地;汽車與電力技術的發源地;法蘭克福歐洲金融中心,歐洲央行總部所在地;

美國:20世紀汽車與電力技術的最大應用市場;電報電話及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源地;輪船的發源地;佈雷頓森林體系讓美元稱霸世界;紐約世界金融中心;華盛頓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所在地;

日本:汽車、電子產業的梟雄;現代高鐵的發源地;東京亞洲金融中心;

蘇聯:航空航天產業的搖籃;煤炭、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的世界倉庫;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本世紀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網購”;

縱覽現代經濟版圖,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如果營業收入能夠到達1000億美元,這都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公司,某種程度上1000億美元公司的數量代表了一個行業的發展潛力,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更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發展脈絡。根據2017年世界500強的統計數據顯示,當今世界9個國家合計擁有53家千億美元公司,他們分別是:美國22家,中國13家,日本5家,德國4家,法國3家,英國和荷蘭各2家,瑞士與韓國各1家。除了中國的13家來自發展中國家,其餘40家全部來自發達國家,所有千億美元公司全部分佈於歐美和東亞。更有意思的是,9個國家53家千億美元公司90%以上都分佈在信息、能源、交通三大技術行業與金融、貿易兩大服務行業上。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也就是說,當今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主要集中在三大技術與兩大服務業上,而且這種產業分佈從15世紀以來600多年就一直沒有改變過。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代表產業:蒸汽機、煤炭、鐵路、航運、機械印刷術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產業:汽車、電力、石油、電報電話等,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代表產業:計算機、互聯網、飛機、高鐵、核能、天然氣等。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離不開各行各業,但是只有五大支柱產業足夠強大才能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引領世界的潮流。

2

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隨後不久一種不受任何央行及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正式誕生。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通過眾多節點構成的分佈式數據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這種技術也稱為區塊鏈技術。比特幣兩千億美元的市值,

背後沒有股東,沒有董事會,也沒有運營維護機構,卻自我運行了9年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技術故障,這是技術上史也是金融史從未有過的。

比特幣自2009年初問世以來,直到 2010 年 5 月其價格都接近於零,但是隨後開始了從幾美分到最高2萬美元的逆襲之路。8年間比特幣價格上漲了800萬倍,僅2017年最高漲幅就達16倍,只是2018年前2個月最大跌幅也超過70%,可見其價格波動是如此的驚心動魄!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是往往會有驚人的相似。比特幣的瘋狂暴漲,不少金融專家認為這是比歐洲17、18世紀相繼發生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法國密西西比泡沫、英國南海泡沫更加恐怖的投機活動,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投機泡沫!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從金融投資角度看,比特幣的瘋漲是由於投機者炒高了價格,讓價格遠遠偏離了其本身應有的價值,作為普通人應當遠離這樣的金融投機。但是比特幣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並沒有因為比特幣的投機泡沫而失去價值。去中心化是比特幣技術上實現不可篡改能力的一種手段,目前為止除了區塊鏈技術沒有其他技術可以做到這麼大規模的去中心化。

除了比特幣這種區塊鏈技術以及基於P2P協議的點對點下載軟件之外,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產品比如電腦軟件、網站、APP等都需要至少一臺中心服務器,如果這臺服務器關閉了這個產品就無法運行,我們的APP和網頁僅僅是客戶端而已,背後都有服務器。恰恰比特幣是沒有服務器的,這才是它厲害的地方!比特幣程序代碼是開源的,任何一個礦工都可以去挖礦建立節點,不需要專門的人去維護這個網絡。可以說這是沒有中心服務器的軟件,一旦啟動了就無法停止,任何國家監管機構都無法關掉比特幣的運行網絡。很多人以為比特幣基金會是比特幣的經營及維護機構,實際上成立於2012年的比特幣基金會僅是促進比特幣全球發展所成立的一個民間代言組織,可以說它與比特幣的發明者以及比特幣技術本身沒有半點關係。

就目前的技術能力而已,是沒有人可以去關閉比特幣這個網絡的,監管者只能屏蔽交易所等圍繞虛擬貨幣產生的中介機構,而無法屏蔽比特幣網絡本身。因為它沒有IP地址,也沒有服務器,更沒有運營公司。由於比特幣交易缺乏監管機構,裡面的小部分參與者會利用信息、資金、技術等優勢操縱比特幣價格製造巨大泡沫,這種泡沫繼續放大在某種程度上會衝擊現有金融體系及影響社會穩定。交易所炒幣衝擊法幣體系,非法ICO衝擊證券發行體系,更離譜的是傳銷幣披著區塊鏈的外衣死灰復燃,這些必然是監管部門不能放任不管的,因此對比特幣及區塊鏈生態進行適度的監管也是必要的。

比特幣可以看作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典型試驗,但它並不是區塊鏈技術的全部,而區塊鏈的其他應用價值還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去深入挖掘。以太坊就是在比特幣的技術上進行了優化,產生了智能合約底層平臺,支持新的開發者在其基礎上進行應用開發DAPP。區塊鏈技術用好了有很大價值,但是要以是否去中介及提升效率為前提,否則都是偽區塊鏈最終帶來一堆泡沫!區塊鏈技術真正受到全球廣泛關注也就是最近兩三年的時間,比起AI技術60年的摸索還僅僅處於非常早期的起步階段。比特幣就如90年代初的電子郵件,而電子郵件卻是互聯網早期最主要的應用,之後互聯網才逐步滲透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最終形成今天一個龐大的互聯網產業深刻變革著整個社會。

3

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中介,而區塊鏈的本質是去信用中介,因而區塊鏈的出現必然是對傳統金融制度進行一次顛覆與革新。區塊鏈的去中介化特性決定了,區塊鏈最主要的應用領域:金融領域是一級應用,商業貿易、政府機構等領域是二級應用,未來數十年一切存在中介角色的領域都可能面臨區塊鏈技術的衝擊。

傳統金融體系的臃腫與低效率,越來越複雜的金融中介對金融監管提出了嚴峻挑戰,影子銀行與監管套利的盛行讓貨幣流通監管與宏觀調控面臨更大困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利用美元國際貨幣的霸權地位頻繁開動印鈔機濫發美元收割全球財富,造成全球各國競相超發貨幣對沖美元貶值風險,進一步堆積了國內金融風險與加劇了貧富差距。各國央行意識到世界經濟不能再繼續被美元綁架,金融監管也需要新思路與新方法才能適應當今複雜多變的金融環境,金融體系本身有著強烈的創新變革需求。

眾所周知,無人駕駛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殺手級應用,數字貨幣將是金融領域的無人駕駛,也是區塊鏈技術的殺手級應用。如果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那麼數字貨幣就是中央銀行往血液中投放的納米機器人,通過追蹤數字貨幣流通的具體路徑,各行各業的運行狀態將一覽無餘。數字貨幣將佔據未來經濟大數據的核心地位,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是國家實現精準宏觀調控的利器,更是現代金融調配資源促進經濟增長的指揮棒。

區塊鏈是未來各國央行發行官方數字貨幣的重要技術基礎,近2年來全球眾多知名金融機構紛紛在區塊鏈技術領域下了不少功夫,這是自互聯網技術誕生以來金融機構從來沒有對一項新技術產生過如此大的關注,這是否意味著金融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正風雨欲來?早在2015年包括花旗銀行、西班牙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銀、中國平安等在內的 40 餘家全球金融巨頭共同建立了R3CEV聯盟,共同探索適合金融機構使用的區塊鏈技術標準,推動技術方案落地。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縱觀金融發展史,金融天生就帶有監管的屬性,不受監管的工具不能稱之為金融工具。數字貨幣替代了市場中形形式式的實體信用中介,它本身就充當了各個市場主體之間虛擬信用中介的角色,因此不被監管的數字貨幣意味著中央銀行主動放棄了調控經濟的權力。接受監管是任何國家的法定數字貨幣都無法妥協的前提條件。

從金融監管的角度看,目前的比特幣是不具備成為法定貨幣的條件的,其作為貨幣的支付價值已經大大削弱。大眾化的數字貨幣,設計時技術上還應當是實名制賬戶,受監管,可追蹤,防攻擊,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實現普通貨幣的職能。回顧歷史,從讓美元稱霸世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到讓蘇聯帝國分崩離析的“石油危機”,再到讓日本失落30年的“廣場協議”,無不蘊含著一個基本規律“大國戰爭,金融先行”。如果區塊鏈真是金融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的話,那麼各國央行必然會抓住機遇大力推動其發展,以便獲取未來國際金融戰略地位的制高點。目前包括中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瑞士等十幾個國家的央行都正在積極探索開發本國的法定數字貨幣,

對國際數字貨幣主導權的爭奪,很可能演變成未來各國之間的一場金融戰爭。

4

金融機構的末日

自亞當斯密開始,西方經濟學主要是研究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而生產要素總是從低效率的地方向高效率的地方流動。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裡的高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在金融領域,效率就是生命。金融中的效率必然是兼顧收益與風險的平衡,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的激勵。

如果說過去半個世紀IT技術、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是對金融機構基礎設施的改良,那麼區塊鏈的到來將是對金融機構的顛覆與重構。這是由金融機構的信用中介本質決定的,區塊鏈最大的價值在於去中介化,它通過技術手段消滅經濟活動中一切多餘的中介組織,讓市場參與者實現無障礙的直接溝通,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眾所周知,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依託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共享經濟平臺正成為近5年來全球科技領域成長最快的商業機構,誕生了一大批估值達十億美金以上的獨角獸企業。比如全球最大的租車公司 Uber 沒有一輛自己的出租車,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務提供商 Airbnb 沒有一套自己的房產,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一件商品庫存,這是一種完全建立在技術上的新經濟模式。正是互聯網技術的介入讓資源的所有者與使用者建立起高效率的連接,

最大程度實現去中介化,從而讓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最終創造了驚人的市場價值。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區塊鏈去中介化的特性衝擊最大的將是以信用中介為核心的金融機構。以銀行金融機構為例,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是存貸匯,但是近幾年來互聯網金融技術的快速崛起讓銀行的存貸匯業務逐步邊緣化,人們存款、匯款及貸款等傳統金融業務都越來越不需要依賴銀行,實際上很多銀行貸款還依賴於大數據徵信。現代金融業務中人的作用越來越弱化,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作用卻越來越突出。如果說

互聯網是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連接,那麼區塊鏈將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價值連接,因為後者徹底解決了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通過內部算法的激勵與懲罰機制能夠保持整個系統以極高的效率自我運轉。

現階段我們最常用的支付寶與微信錢包都只是電子支付工具,它們背後每一筆錢都與銀行裡的資金對應,很多環節也還都需要銀行參與結算。將來的數字貨幣本身就是錢,背後沒有銀行,也不需要銀行參與結算,數字貨幣通過區塊鏈技術自動結算,央行僅充當一個發行與監管機構的角色。如果央行哪天真的發行了法定數字貨幣,那麼商業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就真的恐慌了,數字貨幣不需要一大堆信用中介,不需要多層級的結算體系,每個環節都基本不需要銀行參與,一個央行加一個數字貨幣網絡就替代了一個國家數千家銀行機構、數十萬銀行網點以及數百萬銀行從業人員,這種技術帶來的衝擊是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

除了銀行,還有證券、保險、信託等成千上萬的金融機構,金融業佔整個國家GDP的近10%,近千萬從業人員,他們大多以信用中介的角色為整個金融體系及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行兢兢業業工作,但是一次新技術的到來將重構整個金融生態,這種衝擊就像汽車的出現對馬車產業的替代一樣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可以預見,

中央銀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將掀起本世紀金融行業的一場金融革命,也是對金融機構的一次大洗牌。也許這種革命是漸進式的,但是最終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這樣的新技術將成為未來金融機構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更高效的配置資源從而推動整個經濟體系向更高效率的方向邁進。金融機構要麼主動去擁抱區塊鏈技術自己顛覆自己,要麼就是被科技巨頭跨界進來顛覆掉,這是無法阻擋的技術趨勢!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區塊鏈將掀起本世紀的一場金融革命!(5000字深度好文)

727往屆盛況視頻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