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中无人皇帝已有杀心,只因吃了一顿饭突然开窍,最后得以善终

在很多历史典籍中都可以到一句话,那就是“守功难”。这个功劳也许是自己对帝王或者是国家所贡献的,也许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的认可,但是无论如何,历史上大部分臣子在取得功绩后都容易沾沾自喜,尤其是在获得了帝王的信任后更加容易居高自傲,而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无法守功,最终也难免落地凄惨的境地。

他目中无人皇帝已有杀心,只因吃了一顿饭突然开窍,最后得以善终

唐代的李世民手下有一个大臣叫做尉迟恭,而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上位其实有大功,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尉迟恭李世民是无法做皇帝的。这是因为当时发动玄武门之变时通过尉迟恭的协助,李世民才可以解决掉争夺皇位的皇子,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自然对尉迟恭给予了厚赏,朝野上下对尉迟恭很是恭敬,时日久了尉迟恭开始变得嚣张跋扈,而这样的人自然是无法留在朝堂上的,后来李世民就将他贬官在外,眼不见心不烦。

他目中无人皇帝已有杀心,只因吃了一顿饭突然开窍,最后得以善终

但是尉迟恭在被贬官之后也没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后来在李世民举办庆功宴时尉迟恭的表现也让李世民十分恼火。古代皇帝宴请臣子自然都是按资排辈来入席的,尉迟恭也深知这一点,而且他认为自己的贡献很大,应该坐在靠前的位置上。可是尉迟恭看到其他没有功绩的臣子坐在自己前面时就很不满,开出口伤人,最终演变为大打出手。当时李世民还在宴席上,尉迟恭这个做法简直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他目中无人皇帝已有杀心,只因吃了一顿饭突然开窍,最后得以善终

事后李世民找到尉迟恭谈话,但是并没有出口责备他,而是通过该刘邦杀韩信这个典故来警醒尉迟恭,好在这一次尉迟恭终于听明白了,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有过大功却不得重用的原因。吃了一顿饭之后尉迟恭豁然开朗,从此以后见到朝野大臣都十分恭敬,变得谦虚有礼。不仅如此尉迟恭主动向皇帝提出自己要辞官,李世民允准了,而且李世民并没有亏待他,让他颐养天年,在尉迟恭离世之后,李世民还让他入昭陵陪葬,可见李世民一直都没有忘记尉迟恭当年的功劳,也给了尉迟恭死后尊荣。通过尉迟恭的一生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人立下功绩需要的是才干,而如何守住功劳则需要的是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