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七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菏澤七個縣區入選聯合國“千年古縣”名單

日前,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國家民政部、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公佈全國100個“千年古縣”名單。山東有74個縣入選(菏澤佔7個),成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躋身全國100個“千年古縣”之列。

所謂“千年古縣”是指距今千年以上且一直沿用建制縣及其以上古政區的名稱。菏澤的“千年古縣”分別是:定陶、鉅野、鄄城、鄆城、成武、單縣、東明。更值得關注的是,定陶、鄄城、鉅野3個縣區兩千年都未曾改名。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7個縣區的歷史吧。

定 陶

定陶古稱陶,又名陶丘,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漁獵耕種,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漢800多年間,一直是中原地區的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堯、舜時期為古陶國。夏商有三翮國。公元前12世紀,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鐸為曹伯,建曹國,都陶丘。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後,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後人尊為商祖,死後葬於陶。《漢書·地理志》:“禹貢陶丘在縣西南,有陶邱亭。”據《說文解字》:“定,安也。”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鄄 城

春秋時期,為衛國鄄邑。戰國時期(前475年-前221年),屬齊國甄邑。秦朝,改甄邑為鄄城。西漢(前202年-8年),初始置鄄城縣,因境內鄄邑而得名。民國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於濮縣河東地區復設鄄城縣,仍屬山東省第二專署。1936年,並鄄城縣入濮縣,屬山東省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聊城)。1938年,濮縣改屬山東省第十六專署(駐菏澤)。1940年,成立鄄城抗日縣政府,屬運西專署。1949年8月,鄄城縣屬平原省菏澤地區專署。1953年,屬山東省菏澤專署。1958年10月,屬濟寧專署。1959年6月,又改屬菏澤專署。自此,一直屬菏澤管轄至今。

巨 野

鉅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公元前475年,鉅野屬宋國,至公元前286年,改屬齊國。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設置昌邑縣(治所在今大謝集鎮前昌邑村),屬碭郡。西漢初期,鉅野縣境內有昌邑縣;西漢中期增置鉅野縣和乘氏縣。公元9年(新朝建興帝王莽始建國元年),撤銷山陽郡,改為鉅野郡,以鉅野縣城為治所。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撤銷鉅野郡,恢復山陽郡,治所在昌邑,鉅野、昌邑兩縣兼屬山陽郡和兗州。公元606年(隋煬帝大業二年)撤銷乘氏縣,併入鉅野縣。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鉅野縣屬鄆州東平郡。公元643年,鉅野縣改屬河南道鄆州。公元1150年,黃河大決,淹沒鉅野,撤銷鉅野縣。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六年)恢復鉅野縣,遷往任城的濟州,還治鉅野縣。公元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設濟寧府於任城,鉅野為屬縣,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清朝初年,鉅野縣屬兗沂曹濟道、兗州府、濟寧州。公元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改濟寧州為濟寧直隸州,鉅野為屬縣。公元1912年 (中華民國元年),鉅野縣屬山東省濟寧道。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鉅野縣隸屬平原省湖西專區。1953年7月20日,撤銷湖西專區,鉅野縣改屬山東省菏澤專署。

成 武

成武縣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這裡居住繁衍。自周初以來,歷代王朝曾在這裡封固建邑,周初地屬郜國,秦置成武縣。成武縣——伯樂故里,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春秋時期著名相馬師伯樂、漢朝名賢孫期、齊國名臣晏子等歷史名人的故鄉。

東 明

東明歷史文化悠久。有史記載可追溯至夏朝,秦始皇命名為東昏,西漢王莽改制置東明縣。

鄆 城

春秋時,魯成公四年冬 (公元前587年),魯國為加強防禦,築城名鄆。這就是鄆城得名的起源和由來。

單 縣

單縣古稱單父,舜帝的老師單卷居住地,因而得名。周成王封少子臻於此,為單子國。東周春秋初期,屬宋國,後為魯國單父邑。戰國初期,復屬宋國。宋滅,改屬齊國。秦置單父縣,屬碭郡,此為單縣建縣之始。

據悉,“千年古縣”評選工作是國家重點文化“走出去”戰略項目之一,也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之一。該項目在全國現存的880多個有上千年曆史的古縣中,優選出了100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地名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縣進行重點保護和國內外宣傳工作。聯合國地名組織將對“千年古縣”統一註冊域名,並頒發證書、授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