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爲什麼要講究節氣?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節氣灸”指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激發經絡之氣、調動與開發機體潛能、健身防病的傳統方法。

“節氣灸”以其簡、便、驗的優勢,為我國曆代醫家及百姓沿用至今在防病保健領域佔有特殊的地位。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人體也有春夏秋冬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內經》中就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著節氣變化,會出現週期性盛衰,如春溫,夏熱,長夏溼,秋涼,冬寒。

一年中節氣更迭,人體陽氣中有升、浮、沉、降節律。脈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體形成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規律。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人體臟腑功能活動與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節律統一起來,形成五時應五臟,陰陽消長同步的有機整體。

健康離不開“正氣”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複雜的開放系統,對外界的影響不僅有被動的適應能力,也有主動的調節能力。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人體的這種適應與調節能力稱之為“正氣”,它是決定疾病是否發生的內在因素,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因此,要想避免人體遭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害,就必須增強機體“正氣”。

節氣更替正氣波動

中醫將疾病的發生過程視為一個整體,認為機體經絡氣血的變化規律若與自然四時節令之氣不能同步適應,從而造成經絡氣血紊亂並誘發疾病。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臨床上,節氣或四時的更替交接之時,是陰陽之氣變動劇烈之際,也是年老、體弱、虛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時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後是中風、潰瘍及哮喘等高發之時。

節氣艾灸事半功倍

假若能在陰陽之氣劇烈變動的時刻,應用某種簡便的方法扶助正氣,激發機體的潛在的順應能力或應變能力,則有助於防病保健。

因此,“節灸”正是體現中醫的這種“因時制宜”加強機體整體機能的有效方法。

“節氣灸”施用的目的是使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的效果更佳,提高機體整體調節能力。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它並不僅是一種特異性的對某種疾病有單一預防作用的方法。確切地說,它更應是一種兼顧全身整體機能調節的具有廣譜性的扶正固本方法。

當機體的元陽充盛,機體的整體調節能力就會有明顯的提高,依“節令”變化而顯露的疾病端倪就會依靠機體自身的應變和抵抗能力消滅於萌芽之中。

因此,節氣艾灸可以起到防患未然、事半功倍的效果。

“節氣灸”這些要點要謹記!

節氣灸是“治未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為我國曆代醫家及百姓所喜聞樂見,在傳統防病保健領域裡佔有特殊的地位。

今天來系統介紹下節氣灸裡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知識點。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節氣灸包含二個要素,一是時令節氣,二是灸法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及天象、氣象、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稱八位。

“節氣灸”的理論根據是 “天人相應 ”

四季寒暑更替是天地陰陽變化的結果,陰陽變化動盪之時,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往往不能適應自然變化,而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易生新病,若能在這個關鍵時刻,使用艾灸養生保健,則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最大限度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境、抵抗疾病,有助於防病保健。

節氣灸歷史悠久,在民間運用較為廣泛,常見如下五類。

1“二分二至”灸氣海、關元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亦稱為“二分二至”,是一年中自然界天地陰陽之氣升降變化及消長的轉折時期,人也會表現出陰陽變動更為明顯甚至劇烈之勢,此時若人體自身不能及時調整機體陰陽,使之與自然界的陰陽節律相適應,就會出現陰陽失衡的疾病狀態。

氣海穴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關元穴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故 “二分二至”是灸法保健的重要時刻。

氣海,是生氣之海,對應春夏天生髮的氣機,灸之,可以與時同進。

關元,關精之門,可關閉藏精,對應秋冬收斂的氣機,灸之可順收藏之時序,收元陰元陽內固。

2、三伏灸

“三伏天”時自然界陽氣旺盛、機體陽氣相應充沛,正是冬病病氣潛伏之時,如哮喘、咳嗽、鼻淵、老寒腿等,若此時進行灸治可以提升陽氣,扶助正氣,祛除伏邪,治癒頑疾。這一反季節治療方法,即 “冬病夏治 ”,因其療效確實,受到患者的歡迎。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三伏天計算方法

初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前一天。

中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農曆七月前立秋者中伏為10天,七月後立秋者中伏為20天。

末伏、終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第二個庚日前一天。

出伏:立秋後第二個庚日,即伏天結束。

3、冬至灸神闕

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也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為任脈、衝脈、帶脈循行之地,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亦屬長壽大穴。

神闕穴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在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灸神闕穴是激發身體陽氣上升的最佳時間,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防病強身大有益處。

4、常用保健穴

逢節氣時根據體質不同,辨證選取保健穴施灸,對防病強身、延年益壽有特殊意義。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神闕、氣海、關元、命門、足三里、三陰交、湧泉、百會是臨床常用的保健用穴,有 “八大保健穴 ”之稱。

除此之外,具有強身防病、益壽延年作用的穴位還有很多,如膏肓、腎俞、風池、內關、天樞等等。

5、節氣不同 主穴不同

中醫認為二十四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不同影響,節氣不同,對應治療和預防的疾病也不同,故選擇相應腧穴辨證艾灸,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如春季與肝相對應,如出現情志抑鬱、指甲幹、腰痠痛、腿抽筋或脾氣急躁、頭暈目赤等症者應調護肝臟,可灸太沖穴。

在立春、小滿、芒種時節艾灸,可有效治療消化性疾病

在立秋、立冬、春分時節艾灸,可預防、治療中風

在春分時艾灸曲池可預防眼病

在秋分時艾灸足三里可強壯脾胃以預防胃腸病

在大暑時艾灸肺俞、大椎,可預防冬季易發的哮喘、慢支炎等。


艾灸為什麼要講究節氣?


中醫強調個體化,在運用節氣灸時,應從個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心理狀態、發病傾向等方面綜合分析,辨識不同的體質類型,選擇不同的節氣、俞穴和灸法進行個體化施灸,才能有效地調理體質的偏頗,將體質調整到最佳狀態,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重病、慢性病患者可實行化膿灸,療效最佳,但會遺留疤痕,操作難度大,須通過醫生施行。


⊙注:本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