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我的家人却总也到不全……

自从国家规定有了三天假期后,中秋节的过法越来越多。可与现在的人相比,古人过中秋的花样更多,“放天灯”“舞火龙”,有的还要对月作赋小酌。到了今天,这些仪式早就不再出现了,但中秋节依然是亲情的纽带。

碍于距离等现实因素,并非每家都能在中秋节团聚,但只要心里有家,就是团圆。

那一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我的家人却总也到不全……

从记事起,每年的中秋节,我的家人总也到不全。

小时候,对中秋节的印象全在于那块又甜又腻的月饼。一整块太大,吃不完,妈妈总会掰成两半,大的给哥哥,小的给我。哥哥吃得很快,而我则是慢慢的啃。妈妈呢?妈妈说自己不喜欢吃月饼。那时的我在猜想,军营里的爸爸,饭量大,肯定喜欢吃月饼,或许能一口吃掉一整个吧。直到上学前,我都以为,中秋节只是一个能吃月饼的节日,只是那天的月亮又大又圆。

那一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我的家人却总也到不全……

上小学的时候,爸爸转业回家。我对父亲转业后第一个中秋节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除了月饼,那天的晚饭特别丰盛,也是从那天起我渐渐开始明白中秋的意义,明白了中秋夜,一家人要团团圆圆。那时的我问爸爸,为什么前几年的中秋节不回家?这样妈妈早就能给我们做这么丰盛的晚饭了。爸爸当时的回答我早已忘记,可现在的我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那一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我的家人却总也到不全……

一家人一起过中秋的日子没过几年,哥哥考上了警察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当刑警。从那时起,每年的中秋节又变成了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那个时候手机已经普及,妈妈总是想给哥哥打电话,直到有一次,哥哥拒接,几小时后回电,说当时情况紧急、任务在身,接不了电话。此后妈妈再也没有主动给哥哥打过电话,总是拿起手机,想想又放下。中秋的月亮还是又大又圆。

那一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我的家人却总也到不全……

后来,我考上了军校,自那时起到现在,家里的中秋节就只剩下爸妈两个人。我对第一个在军营中度过的中秋节印象很深刻。那是新训的时候,在野外住帐篷,连队每个人发了几块月饼、几个苹果、几个桔子。我第一次端详中秋的月亮,第一次想家,第一次觉得中秋节又大又圆的月亮真美,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何为“千里共婵娟”。

那一天的月亮又大又圆,我的家人却总也到不全……

今年是我毕业后的第二个中秋,也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我和哥哥约定,我每周六晚上,他每周日晚上,固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我们已经坚持了几年,从未间断。我们一家人很少在中秋节团圆了,最开始是爸爸不在,后来是哥哥和我。因此别人总是这样说我妈妈,“找了个当兵的丈夫不算,还为国家培养了两个儿子”。其实,我们也想中秋节团圆,我们更想每天都团团圆圆,但是,不只是我们,还有奋战在一线的战友们、在各个岗位值班的同志们,中秋佳节只能通过电话向妈妈报个平安。但我们心中都知道,我们是为了天下的妈妈。我们更明白,只要心怀挂念,就是团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