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藏不露,智慧不比諸葛亮差,曾被劉備錯認成諸葛亮

諸葛亮在後世人心中地位很高,就像是神一樣。諸葛瑾是他的哥哥,因為弟弟的名聲很大,所以他的實力全部都被諸葛亮的光環給掩蓋住了,孫權把諸葛瑾譽為神交,可是在外人的眼中,對於他的印象卻始終是諸葛亮的親哥哥而已。不過說起來他並不是最可憐的,大家知道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嗎?其實他也是一個實力不凡的人,只不過在歷史上關於他的描述寥寥無幾。

他深藏不露,智慧不比諸葛亮差,曾被劉備錯認成諸葛亮

在三國當中,關於諸葛亮的描述很多,而且塑造出來的形象就像是神一樣。諸葛均因為年紀比諸葛亮小了六歲,所以在諸葛亮名氣很大的時候,他還未成年。在他成年之後,關於他的履歷也只有幾句而已,後來諸葛亮跟隨劉備出去征戰天下,諸葛均還是留在家中,一直依靠一直種田度過他的日子。他的兄長諸葛亮曾經向劉備推薦過他,這時候他才出山去當了一個官。 那麼諸葛均這一個人到底有著怎樣的實力呢?我們可以從書中的三個細節看出來。

他深藏不露,智慧不比諸葛亮差,曾被劉備錯認成諸葛亮

第一個是劉備三顧草廬的情節當中,當劉備第二次去到隆中的時候,他下馬問童子:先生今日可在家?童子說:先生正在堂上讀書,但是進門之後的劉備看到的不是諸葛亮而是諸葛均,他還錯把他當成了諸葛亮,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在周圍人的心中,能夠稱得上先生的不僅有諸葛亮,還有十八歲的諸葛均。可見這個時候的諸葛均就依靠著博聞強識在大眾心中有了不小的地位。

他深藏不露,智慧不比諸葛亮差,曾被劉備錯認成諸葛亮

第二個細節是劉備向諸葛均發問:聽說你的哥哥每日看兵書,所以熟諳韜略,你可知道?諸葛均聽完只說了兩個字:不知。只是這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給劉備帶來了很大的希望。諸葛均從小和哥哥相依為命,對於哥哥的近況,他應該很瞭解才對,怎麼會不知呢?其實這兩個字大有深意,一方面是因為哥哥的才能需要讓劉備自己去挖掘,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羨慕哥哥,因為年長八歲,所以他能夠比自己更早的享譽天下。

他深藏不露,智慧不比諸葛亮差,曾被劉備錯認成諸葛亮

第三個細節是劉備第三次去找諸葛亮時,離草廬還有半里地時,他遇見了諸葛均。劉備問他兄長可在家,他答完之後飄然而去。原著當中所用的飄然既可以指他的形態,也可以指外貌。那麼諸葛均這一幅飄然而去的場景很值得回味了,其實當中也就暗喻著他的實力不凡,他不僅有著晏子春秋的智慧,也有樂毅伐齊的仁義,更有季禮讓國的胸襟,重點是他很謙虛,不像諸葛亮常常以管仲自居。

他深藏不露,智慧不比諸葛亮差,曾被劉備錯認成諸葛亮

可惜諸葛均有實力智慧不遜哥哥諸葛亮,但是缺少了機遇,雖然他的一生與諸葛亮不同,但是也算是瀟灑而又精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