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最近我跟魏晋南北朝杠上了,这次咱们来翻翻这《哈佛中国史》,来看看外国历史学家眼中的南北朝,看看他们解读这一段历史的观点有什么不一样。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进入正题:中国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它涵盖的范围是一圈一圈往外扩大的,最开始就是在黄河中下游,今天华北这一带。所以战国的时候,连秦国,今天陕西这一带,都被看作是边缘地区,同样南方的楚国也是。长江流域虽然文明诞生也很早,并且也属于中华文化圈,但开发很不充分,截至西汉末年,人口只占户籍人口的1/4,可以说是个边区。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但是东晋和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人口重心都开始向南方转移,到了南北朝,南方的户籍人口已经占了全国的40%。为什么会这样呢?那肯定不是北方的居民心血来潮忽然就想往南边搬家啊,这个原因可能你能猜到:战乱。北方从汉末三国到五胡十六国,整天净打仗了。没错,不过这本书里作者告诉你,移民大潮的直接原因,还不是战乱本身,而是因为割据和战乱,原来北方地区最重要的一件事被荒废了,就是治理黄河。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我们知道,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特别是到了下游,河道不断加高成了地上河,就是河道比地表还高,所以不得不修筑堤坝,防止黄河泛滥,这么大的工程,只有政府才有实力搞。而东汉政治的特点,是中央政府跟地方豪强势力寻求某种妥协,这样地方越来越强,中央越来越弱,所以像治理黄河这样的大工程,逐渐就没力量搞了,到了汉末军阀割据,这一乱,黄河更没人管,不但泛滥成灾,还把华北的灌溉系统都搞坏了,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往南方迁移。主要的路径有三条,分别是到华东和东南沿海,到华南直至广东,还有就是进入四川,这也是最难走的一条,你看后来李白写的《蜀道难》就知道了,所以这一条路迁移的人相对较少。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中原的移民带到南方的不光是人口,还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中原文化,加上南方的地理条件更好,这样才发展出了未来东晋和南朝能够赖以立足的物质基础,从文化上,也把南方和中原进一步拉近。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江南就从中国版图上的边缘地区,变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了。

这么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不光是搬个家那么简单,它同时必然还伴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重新洗牌,于是,新的社会精英出现了。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说到这,我们要先讲一个这本书里没写,但是提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不能不提的词儿,魏晋风度。我们看中国历史总会觉得,魏晋南北朝这段,不论是跟之前的秦汉,还是跟之后的唐宋元明清相比,都显得那么另类,主要就体现在社会精英身上。你看之前和之后的知识分子都给人什么感觉,特庄重、特严肃、特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吧?同时,讲究“学而优则仕”,走仕途就是他们最大的抱负,也是把知识变现的唯一路径。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但是在魏晋时期,知识分子不这样,首先他们研究的都是一些我们看来很没什么实用价值的东西,同时,生活作风上,也不像别的时代那么“持身严谨”,而是很放纵。另外在个人职业规划方面,他们不但不求当官,恰恰相反,还以归隐田园、逃避官场为追求,而当时的人还很推崇他们这种范儿。你看那会的红人“竹林七贤”,嵇康、刘伶这些人好像也不干什么正事,就是整天喝酒、玩音乐、吟诗作赋,有的还爱裸奔,唯一一个对政治比较上心的山涛,还因为这个被人看不起。就这么一帮人,放到别的哪个时代都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但在魏晋时代,就被尊为“贤人”。

那么,这个时代的新的社会精英为什么这么特别呢?下回接着说。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果然角度不一样,看他们眼中魏晋大迁徙的原因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