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爲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網視導讀:最近幾年,日本的各種劇集在網絡時常引起一時風潮,但在官方渠道中,影響力卻越來越弱了。

曾經的日劇,也曾佔據過央視與各大衛視的舞臺,卻又因種種原因離開我們的視線。這兩年,日劇重新以新的形式,如翻拍,在我們眼前刷著存在感。最近兩個月,更是有三部日本電影被引進。但是就大體而言,日本影視作品在我國影視市場中,還是越來越“隱形”了。

日劇風潮再起,引進變翻拍


《鐵臂阿童木》、《排球女將》、《東京愛情故事》、《奧特曼》、《灌籃高手》……動漫、真人電視劇、特攝片,從80年代到21世紀初的幾十年,這些引進的內容成了好幾代人的童年與青春回憶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而後來,這樣的引進愈發稀少。

05年之後,國內的日劇引進數量就變得稀少了很多。《醫龍》、《大奧》等劇曾在08年引進,《神探伽利略》11年被引進,幾乎就是日劇引進的最後的風潮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此後儘管有《朝5晚9》、《深夜食堂》、《Legal High》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日劇在中國引起討論的熱潮,但是也並非由電視引進,其傳播途徑多為網友自發傳播,或國內視頻網站引進。

在政策方面,可以理解為由日本將賠款轉為投資帶來的蜜月期的結束,也有釣魚島等事件的影響。

而從資本的角度講,日劇的集數短、價格貴,在購買時可能會受到日方版權上的各種限制(例如有些劇引進後會限制播放次數),當時的環境中,國內影視產業也不像上個世紀末一樣不成熟,已經有了基本框架,對日劇引進的心思也就不像以前那麼強大了。

但是,日劇的市場也確實是一個產出成熟而精良的市場,於是怎麼辦呢?

盯上日劇翻拍的越來越多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2017年,《求婚大作戰》;《問題餐廳》;《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2018年,《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均翻拍自《東京女子圖鑑》)

啊,好像盤點時漏了《深夜食堂》?可那是什麼鬼?小編不承認那是翻拍!

雖然小編忍不住的又黑了一把《深夜食堂》,不過也要同時承認,事實上這些翻拍的成績都不夠理想。原作內容基本都不低於7分,翻拍成中國版本之後,都遭遇了水土不服。

電影引進增多

可成績仍不理想


我們把目光從小熒幕上移開,轉看大熒幕,便可以發現,今年的影視市場對日劇已經放鬆了許多。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2015年5月28日的《多啦A夢:伴我同行》拿下了5.3億票房

2016年12月2日上映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中國拿到了5.7億票房。

或許是這兩部片子的刺激,17年與18年年引進的電影數量逐漸增加。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比如最近,除了《小偷家族》基本下檔以外,本週又有《鎌倉物語》和《念念手紀》同日上映。

《鎌倉物語》的導演是指導了《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寄生獸》的山崎貴導演,而論演員陣容,則有堺雅人、堤真一等不僅本土知名,在國內也有相當名聲的日劇明星。

這部日本本土17年底上映的片子拿下了30億日元的票房。

而《念念手紀》是去年在日本上映,並拿下了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第五(34億日元)的好成績。

而截止2018年9月19日晚7點,上映6天的《鎌倉物語》票房為3402.9萬元,念念手紀則為279.3萬元。

而《小偷家族》在日本於2018年6月8日公映,截至8月12日,在日本創下43.1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7億元)的票房收入。

今天,《小偷家族》還有部分影院播放,不過從9月18日分賬0.7萬來看,幾乎可以看作下檔,截止目前,其票房總收入為9661萬。年8月3日內地首映,離破億隻差四百萬,但是卻已後繼無力,不得不讓人有些可惜。

儘管如此,《小偷家族》還是擠進了引進內地的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十部電影中,七部是大動漫IP的衍生動畫電影,一部是大動漫IP改編的真人電影,一部則是話題度超高的動畫電影……《小偷家族》在這個榜單裡,可真是極為特殊的存在了。

順帶一提,《念念手紀》事實上也是動畫電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臟》的翻拍。原名聽起來比較可怕,但是事實上是一個很清新的故事。《鎌倉物語》則是漫畫直接改編的真人電影。

明明在日本吃得消,口碑也很好,引進中國之後怎麼有的獲得了成功,有的又不行了呢?

時代已經悄然變化

“隱形”的原因多種多樣


改變失敗、引進也失敗?有許多原因,有時代的原因。

事實上,日劇除了大河劇與晨間劇兩種特殊的劇集,基本都屬於短篇幅劇集,一般情況下十二三集,有的甚至更少,劇集內容較為精簡。過短的篇幅註定不為中國製片方所喜,必然要改編內容。

當然,這種改編由於日本的特殊文化,在製作過程中是有相當多的要求的。

由於日方對版權的極度重視,在確認各方面版權歸屬後,原作的各方人士會要求中國公司提交資質的相關資料以及對它作品的改編理念。有的日本公司甚至會提出“劇本通過權”,即要求先看到劇本或者大綱,通過了才肯籤授權合同。

所以儘管中國的各種翻拍為迎合中國國情增添支線,但是注水也沒到一個喪心病狂的程度。最膨脹的大概也就三十多集的樣子。儘管也增加了不少,不過對比現在各種動輒五十集以上的劇集已經算短了。

在拍攝過程中,有的劇組甚至會迎來日本版權方的“探班”,以探班為名來看看版權方有沒有認真製作。

但是,這樣能獲得中國觀眾的青睞嗎?從不及格的評分中我們已經得到了答案。

翻拍一直難在拍出新意,原作的光環永遠懸在頭頂。

由於背景的不同,有些精華被保留有些又註定被修改。短篇而精簡的內容使討厭超長劇集的人十分喜愛,但是引進後對支線內容的創作又是必須的,使內容又顯得拖沓。

其實,相對而言,《深夜食堂》的故事模式是最適合改編成國產劇集的。中國沒有日本特色居酒屋文化,但是也有自己的夜宵與小吃文化。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如果國產翻拍不是喪心病狂的廣告插入和生搬硬套的劇集故事,僅保留店家的設定與店老闆的人設,保留符號,保留溫馨的基調,同時與夜宵文化結合起來,改編原作並新增中國本土化的故事,或許才是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改編模式。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也因如此,紀錄片《人生一串》才會被有些人這樣誇讚:“這才是中國的《深夜食堂》。”

同時,日本的許多大熱劇集與中國流行的流行已經不大相同。過去的日本是大幅度先進於中國的,他們的流行帶動著我們的流行。而今世界雖然都在互聯網下串聯著,但是中國卻並沒有絕對追逐另一方的風潮了。

文化上,也出現了一些差異。與這兩年中國才出現的“佛系”文化、“喪文化”不同,日本的年輕人處於這種狀態已經很久了,並且可以說是更加的嚴重。

“努力了也不會成功,不努力卻一定很舒服”這種理念,在部分偏向生活化的日劇題材中表現的十分明顯。

雖然標榜努力精神的晨間劇永遠大受歡迎,但是這不妨礙這種負面精神的傳播與擴散——儘管在不少劇集中也有治癒這種情緒的一面出現。

而過於喪氣的內容顯然是不太適合堂而皇之的出現的。這樣的內容也只適合於直面高競爭壓力的年輕一代。

而改編中捨去這種思想與其中的治癒直接損失了許多精華內容,但是不刪除也會將觀影人群更一步的限制。背景與電視劇模式的不同讓編劇的改編更加痛苦了,卻不一定能滿足觀眾的期待點。

而在影片方面,日本本土的流行風範與中國的日本電影排行一樣,更加偏向於動漫以及其相關產業了。

曾經風靡一時的日本影視,為何在我國越來越“隱形”了


(日本2017本土電影統計,來自貼吧:世界電影票房吧)


在2017年的日本本土電影票房統計中,前八位的電影都是動畫及動畫相關真人電影,僅最後兩位為真人電影,第十位的《22年後的自白:我是殺人犯》還是改編自韓國電影《我是殺人犯》。

由於小編也對日本電影的整體情況沒有更多的瞭解,也不好妄下評斷,但是日本真人電影的式微也確實是事實。《小偷家族》43億日元的本土票房,相比較其他真人影片的成功,應當存在著金棕櫚的加成等因素。

若讓關注著影視行業的小編來強行評價的話,對於目前上映的幾部日本電影,除了《小偷家族》的宣發工作不錯,另外兩部電影的宣傳工作並不算很優秀。這其中,或許也含有引進公司對日本這兩種電影類型的信心不足等因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