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吸存難嗎?

年年都說吸存難,年年存款業績好;年年都說存款緊,年年存款都不少。看看M2連年增長的軌跡,有哪一年銀行的存款下降了?從來沒有,年年存款在上升,增量都不少。

1.貨幣政策出現了微調的信號

形勢在變政策也在變。年初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到最近4.23中央政治局會議公報:“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注重引導預期,把加快調整結構與持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提法上從管好總閘門到持續擴大內需,感受到了有所鬆動。

這與當前出現中美貿易戰的嚴峻形勢,以及經濟增長壓力的大背景有關,貨幣政策適度微調成為大概率事件,二季度將逐漸明朗。原本一季度都是存款增長期,今年貸款規模的快速投放和增加,央行卻早早地釋放存款準備金,這些動向都是信號,表明央行已在著力應對,以緩解市場資金緊張、資金成本提升的局面。

2.2018年會延續存款增加的大勢

理由是充分的:

(1)從近20年來的歷史數據看,依據M2與GDP的相關性,一般GDP增長6%~7%,則M2存款必須增長10%以上,才能保障經濟的穩定運行。在新經濟剛剛啟動之刻就遭遇中美貿易戰的危機,表明市場是嚴峻的。最近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因而不會急於改弦易轍去減少貨幣供應量,否則風險很大。

(2)2017年M2為167.7萬億元,在嚴控和整治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增速下降至8.2%,只增加12.7萬億元,使得開年來資金很緊成本走高,對開局不利。按照以往規律推理,假設2018年M2增速為9%~10%,那麼全年M2增量應達到15.3~16.8萬億元。另外,在2014~2016年間M2分別增長12.2%、13.3%、11.3%,假設按照這三年的平均增速12.3%計算,那麼全年M2增量可達到20.6萬億元。前三年國家經濟規模已大幅增加,2017年GDP為82.7萬億元,比2014年的63.6萬億元增長30%,因此,今年新增M2應該超過去年,16萬億元只是一個底數。

今年一般存款的增加定是大概率。前些年居民購買的非標理財類產品,隨著總量的收縮會加速向存款迴流,也是利好因素。

3.銀行融資佔社會融資七成多,主體地位絲毫不動

2017年社會存量中,直接融資只佔14.3 %,靠銀行挑重擔。如今銀行存貸比已達74%,假如存款少增,何以增加貸款支撐經濟增長?兩會之後全國展現一種擼起袖子大幹的氛圍和勢頭,銀行掉鏈子還了得?

我不相信存款會減少,因為至今沒有出現改變宏觀金融模式的大動作,在現有金融體制下,尚未出現替代銀行貸款主渠道的因素與機制,尤其在新經濟啟動轉型期一般不會也不該大變。當前金融的首要任務是支持經濟啟動,增加直接融資只是一個漸進的量變過程,牽涉整個模式的重大轉型,近幾年難以形成氣候。

4.未來五年中,中國經濟仍要依賴間接融資

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的要求,確定了工作方向。但能否順利地推進,還與股市的狀態直接相關。從以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轉換,是一個長期艱難的制度改革過程。經濟沒有耐心等待金融轉型後再發展,況且這個改革將顛覆央行運行的基本模式,因而在三五年內絕不會以直接融資取代間接融資。

原因是在社會融資總額中,2017年的直接融資只佔6.8%,反比前年的23.9%下降17.1個百分點,導致直接融資餘額佔比下降0.9個百分點。2017年M2增速下降致使資金供給不足、成本上升,央行只能釋放存款準備金渡過年關。假如2018年繼續控緊M2,那麼唯有再度釋放存款準備金,當然存款準備金率還有一兩年的釋放空間。但不管如何,只要央行釋放都將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銀行的總存款。

一般的規律是當銀行投放了貸款,半年後會體現在經濟增長上。因此,假如上半年信貸依然從緊,則下半年經濟必受影響,若等到下半年再增加投放就晚了,屆時又會督促銀行加快放貸。如果三季度依舊管緊,那麼在年內很難見效。但是隻要貸款增加,貨幣乘數帶來的存款會少嗎?絕不會。

去年M2少了帶來吸存難、存款緊、壓力大,拼搶存款風起雲湧,銀行紛紛加大了對存款考核的力度。新經濟需要更多貸款,存貸比又逼近了零界點,銀行眼睛當然盯在增存上。表外及同業業務都受限收縮,諸多通道關閉了,銀行迴歸到專注存貸款,不抓存貸款還能幹什麼呢?市場對存款爭奪當然更加激烈。

今年吸存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