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北京經西安到成都路上的故事,西藏漫記之一

2018年5月7日,週一

貓哥團隊,今天開始了為期30天,預計行程13000餘公里的西藏阿里大北線的穿越活動。

都說進行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真正能做到這點的人,真的需要勇氣和決心的 。

從發起之日的群起響應,到中間的各種變數,再到最後真正踏上旅途的人,也就所剩無幾了哈。

還好,這次出行10人,還有在成都集結的 ,還有在拉薩集結的。看來響應的人還是很多的哦!

天公作美,不陰不晴適合自駕出行。沿著京港澳高速,一路向西。

今天第一站的目的地是,古城“西安”。

自駕北京經西安到成都路上的故事,西藏漫記之一

西安夜景

一路之上,可以聊聊的就是山西省的“洪洞縣”和“河津縣”。

洪洞縣是“蘇三”的老家,什麼,不知道蘇三是誰?這就說來話長了,我這裡就不講這個故事了。您還是問度娘去吧!

在縣城中有一座完整的“蘇三監獄”,據說是當年關押“蘇三”的。寓意,一個是說明監獄對“蘇三”含冤的不公正待遇;一個是告誡心存歹意之徒“國法如爐碰不得”吧!這個古時的監獄,很寫實,值得看看,也對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是個警示。

“洪洞縣”還有一個舉世聞名的是:“大槐樹”。

說:若問中國人的故鄉在哪裡?山西洪洞大槐樹。意思是說,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人的故鄉都是來自這棵大槐樹下的。雖有言過其實之嫌,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旅遊景區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聖地。

從明洪武(就是您知道的朱元璋 )2年至永樂(這個就是殺侄繼位的朱棣)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大槐樹下就發生大規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500多個縣市。經過六百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早已在炎黃子孫心中深深紮下了認祖歸宗之根,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有組織、有計劃的一次遷徙。這對恢復生產、增加人口、發展經濟、開發邊疆、民族團結、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遷徙長達50年之久,涉及1230個姓氏,由這裡遷往各地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

當年的人們並不支持這樣的背井離鄉的遷徙,官府就把人們用繩子栓成一串押送。

在艱苦的行進過程中,人們如果要如廁方便一下,只能申請解開繩索去如廁。由此,中國有一個針對如廁的別稱就是“解手”。每個典故後面都有一個悲慘或奇葩的故事!

不信嗎?您看看《中國典故大全》

說到“河津縣”和典故沒有關係,顧名思義來說,應該是:最早應該是黃河的一個渡口而發展而成的一個集鎮。

我說要說的是我的當地的一些朋友們:當地的酒文化非常的發達。在北京有很多當地的朋友一起喝酒,以貓哥的酒量也已經承受不起。

所以,他們每年都邀請我過來過最淳樸的中國年,我都不敢涉足這裡,怕喝的會不去北京了!

提到了,可就感謝一下吧!

西安,以前因為一個人而不喜歡這個城市,很多人問過我為什麼。有些私密的事情不說也罷。

但是,事情總歸要放下,這次路過這些事情已經煙消雲散了,人都會有糊塗的時候,過去了沒必要再想太多。對不起當事的朋友和當地的朋友了,讓你們誤會了。

西安是坐歷史古城,具體的歷史和典故舉不勝舉,就不多說了。

只是拙見的說說為什麼歷史上很多朝代都定都西安吧。

西安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原重鎮,尤其是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掌控西安便可把握中原。從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當時的政治勢力均被“軍功集團”掌控,所有這裡才是國之命門。因此京都必須設立在這裡。

等政局穩定後,為了國家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有要把政治的重心移到長江和黃河中下游的相對富庶的地區,比如:開封、洛陽,和後來的南京。

到了宋末,元朝為了自己的統治離本身的根本草原部族比較近,就定都到了現在的北京。這是後話了,在倍的文章中有所介紹,或是以後還會做一些深入的介紹。

現在的西安,作為中國西北的最大城市,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繁榮都市,今非昔比、日新月異。

和北京一樣,真正的當地人很少去我們去的這些旅遊特點地方,比如北京的“南鑼鼓巷”,這裡的“回民街',但是沒有來過的,回民街還是應該看看的,畢竟濃縮了當地的特色。

貓哥沒有去回民街,雖然放下了,但是還是怕心裡出行陰鬱吧!男人就是這樣的口是心非!

2018年5月8日,週二

從西安出發,今天目的地是成都。大概800公里作用。

今天的亮點是要穿越著名的秦嶺。

由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戰略的要求,秦嶺已經發展到都是隧道穿越了,不用像過於一樣的翻山越嶺了。當年我跟車過秦嶺是11月,已經風雪封山了。司機開著車,我抱個大石頭跟著車步行,為的是車一旦打滑,我用抱著的石頭塞到車輪下阻止下滑。我們頂風冒雪的走了一週才翻過這道山。

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說的就是這條路。

巴蜀盆地,四周多山,進出都非常的困難,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陳倉就是現在的”寶雞市“,我也曾經走過,這是一條走的秦嶺的脊背上的路,就是現在也很難走,我開車盤桓而上,開車開得都暈了。

還有一條就是諸葛亮“三出岐山”,應該就是大家追捧的“甘南”那條路吧?

貓哥喝多了,啥都敢說,不知對否,希望大家留言給我指正!

今天,到成都了,成都的朋友幫助安排的吃住,也有成都的朋友要過來一聚,時間太緊張,都免了。感謝大家。

更有意思的是,邊寫文章的時候,一個來自另一個城市的朋友,看到我朋友圈,說也在成都,想一見,只可惜太遠了,而且是雨夜,只能彼此有一次的擦肩而過。

都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種友,足矣!

更多貓哥阿里穿越故事,添加公眾賬號,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