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是怎麼從軍閥變成抗日英雄的!

1928年7月2日,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是一位中國將領。報道稱他為中國的一個最強者。雖然他最終沒有成為最強者,但是他確實數次成為左右中國政局的關鍵人物,也是改變了中國憲政共和軌跡的人物之一。

在北洋軍隊系統中,馮玉祥是少有的從士兵、哨長、連長逐級升到師長、軍長的將領。由於從底層起步,馮玉祥深知軍中弊端與士兵疾苦。因此他在南苑練兵時著重要求士兵:第一,身強體壯,農家出身最好;第二,堅持高強度訓練增強體質。在缺少精良武器的情況下,練習拼大刀、近戰格鬥和夜戰。由於西北軍過硬的軍事作風,在日後喜峰口和臺兒莊的抗日戰爭中都表現出不畏強敵、揚長避短、血刃到底、近戰拼搏的威力,使“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響全國。

馮玉祥是怎麼從軍閥變成抗日英雄的!

馮玉祥

1915年,袁世凱稱帝,護國討袁戰爭爆發。此時袁世凱的親信陳宧指揮的馮玉祥部隊在四川待命。馮玉祥反對袁世凱稱帝,同時私下與護國軍首領蔡鍔將軍接洽,又規勸陳宦認清時局趕緊叛袁。在馮玉祥多次勸說下,陳宧終於通電全國宣佈四川獨立,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受到親信陳宧叛變的沉重打擊後,在憂憤中死去。

1918年,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爆發,段祺瑞派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去福建和孫中山的護國軍作戰。此時馮玉祥率部在武穴發表主和電文,反對段祺瑞發動戰爭。段祺瑞一怒之下欲罷免馮玉祥,但因怕事態擴大而收回成命。但此舉使馮玉祥開始與段祺瑞政府決裂,逐漸傾向孫中山。

馮玉祥是怎麼從軍閥變成抗日英雄的!

孫中山

同年10月,馮玉祥被任命為湘西鎮守使。馮玉祥駐軍湖南時,正值國人抵制日貨熱潮,馮也力行倡導。日本領事聞訊,派人到常德質問,認為他作為地方政府長官沒有盡到應有責任去保護日僑的生命財產。對付日本人一直很有一套的馮玉祥拍胸脯說:“煩您轉告貴領事,保護外僑生命財產,是我的職責所在!”他立刻下令,每家日貨商店門口均派兩名士兵日夜守衛。如此一來,無人敢進入商店,日商損失巨大。日領事又派人來質問,馮玉祥大為不悅說:“從此以後,其有危害貴僑生命財產者,恕不負責!”日本人只得語塞氣惱而退。此事後來在國內傳為美談。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時,在參戰途中,馮玉祥接受張學良50萬元政治獻金,突然率軍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當時的政府首腦曹錕,推翻了現政府,並於11月5日逐溥儀出宮。此舉公然破壞民國政府與清皇室的條約,為重視契約精神的西方各國所不齒,這也是馮玉祥從此不被西方待見的重要原因。

馮玉祥主政北京後,索性改編所部為“國民軍”,並電請孫中山北上,沒想到孫中山真的過來了,馮玉祥避而不見。請神容易送神難,孫中山也是有脾氣的人,就在火車站靜坐,在聞訊趕來的媒體記者前一坐就是大半天。馮玉祥眼見無法掌控大局,只得請德高望重的段祺瑞回來主政。

1926年,馮玉祥訪問蘇聯,看到一片革命氣象感慨頗多。特別是最高蘇維埃主席加里寧能夠終日接待平民,連耕牛之類的小事也予以解決,便嘆道:“我們的總統和國務總理哪能如此耐煩!”“他們視百姓如奴隸,百姓視他們為仇讎。”從此馮玉祥決定學習蘇聯的建軍和施政方法,並邀請中共黨員劉伯堅、鄧小平等人到西北軍建立政治工作,並自稱“完全是無產階級的人”。採取這些舉動雖只有幾個月,卻使共產黨在西北軍中產生了重大影響,為其下屬後來參與西安事變奠定了思想基礎。

歸國後,9月17日,不甘沉寂的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宣佈所部加入國民黨,出潼關參加北伐。1927年寧漢分裂之際選擇與南京合作,響應蔣介石,清除共產黨人。

1929年,馮玉祥不滿國軍編遣會議比例式裁兵原則的決議,稱病離開南京,並於5月出任“護黨救國軍”總司令再次反叛,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內外夾攻而失敗,被迫離職前往山西。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聯手閻錫山反蔣。蔣介石動用謀略,使得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石友三等紛紛倒戈,於是大敗。馮玉祥部下紛紛倒戈與他本人有一定關係,一方面他自己經常轉變陣營,導致軍隊裡缺乏忠義文化;另一方面,他治下極嚴,即便是官至上將的部下如韓復榘、石友三等,也經常被責罵至下跪,甚至還會被杖打。往往被處罰得越多,升遷就越快。於是造成沒有氣節的人容易升遷上去,有些氣節的人都憤然離去了。

馮玉祥的動員號召能力很出眾,也使他成為軍閥中最有鼓動力的將領之一。中原大戰中,中央軍首次動用空軍轟炸馮玉祥西北軍,馮玉祥見大家都怕飛機,就召集訓話,問大家:“天上烏鴉多還是飛機多?”大家回答:“烏鴉多。”接著他又問:“烏鴉拉屎時掉到你們頭上沒有?”大家都答沒有,馮玉祥最後總結說:“所以飛機投彈命中的機會極小!”第二天空襲,信任總司令的士兵們皆不躲避,炸彈落處死傷無數,連總指揮樊鍾秀也被炸死。

此戰後,幾乎丟光了老本的馮玉祥隱居山東泰山。馮玉祥是個基督徒,在馮軍中嚴禁吃喝嫖賭,嚴禁穿綢緞,甚至嚴禁吸食香菸,馮玉祥自己也嚴於律己,從來不用菸酒待人。馮玉祥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絕。1927年,因為汪精衛不守會議時間,開會經常缺席、遲到,馮玉祥一怒之下,編成一副對聯送給了他:“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兩點鐘開會,四點鐘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作為基督徒的馮玉祥,在私生活上非常檢點,如其他同時期的很多北洋精英一樣都具有較高的個人修為。1923年,馮玉祥的夫人因病去世。很多姑娘四處託人介紹。馮打算通過面試選擇配偶。面試時他均詢問對方:為什麼和我結婚?回答多是“你的官大”“你是英雄,我崇拜你”。其中一位叫李德全的姑娘答道:“上帝怕你辦壞事,派我來監督你!”信上帝的馮玉祥立即對她刮目相看,不久便娶了她。

馮玉祥是怎麼從軍閥變成抗日英雄的!

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與吉鴻昌、方振武、佟麟閣在察哈爾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得到全國各界愛國人士與團體的擁護和聲援,同盟軍迅速發展到8萬人左右。6月下旬起,抗日同盟軍連戰皆捷,先後攻克康保等三城,並與日軍血戰五晝夜後收復察哈爾東北重鎮多倫,震動中外。

七七事變前夕,馮玉祥在南京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隨時準備為國效力。1937年7月1日,他甚至立下遺囑,其內容為:(一)非抗日不能救國;(二)要抗日須得民心軍心;(三)為抗日須找專家;(四)貧苦大眾是國家的根基;(五)所得稅遺產稅必收,以速供國防用。1948年9月,赴美國考察的馮玉祥起程回國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不幸因輪船起火而遇難,享年66歲。1953年,由泰山花崗岩砌成的馮玉祥墓在泰山落成。墓碑上,馮玉祥親筆書寫的一首詩《我》或可映照出這位將軍的一生:“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鬥不懈,守誠守拙。志此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歷史功過,任由後人評述,馮玉祥抗戰之功有目共睹,並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英雄史冊。

他的一生爭議也很多,比如陣線多變,這在北洋混亂時期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常被人讚譽的事蹟是將清帝驅逐出皇城,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根據現代契約精神,那份清帝退位條約保證了中華民國對外蒙等地的領土主權合法性,而中華民國自己破壞了這一協定,至今還被海外別有用心的境外勢力加以利用。

他一生最受爭議的事情,是他在1927年前後,主持河南期間,他滅除佛教,驅逐僧侶,將千年古剎大相國寺改為民眾遊樂場所,使河南佛教元氣大傷。佛經有言,毀佛的人會身陷烈火地獄,巧合的是,馮玉祥日後果真死於輪船失火。

馮玉祥是個基督徒,是北洋時期較少的一直抱有以宗教思想救國的高級將領,他也是北洋時期以明確提出系列廉政思想並致力於廉政建設著稱的高級官員。

馮玉祥曾說“當官即不許發財”,他自己一生清廉如水。近年在虞城縣利民鎮發現了一塊廉政碑。刻碑身長2.5米,寬1米,雖歷經變遷,依舊碑身完好,字跡清晰。這正是由馮玉祥於1927年親自撰文的碑刻,碑文的內容是:“我們一定要嚴懲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為人民建設廉潔的政府,為人民除水患,興水利,修道路,種樹木,還要使人人都受到讀書識字的利益。我們是人民的武力,要為人民辦各種有益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