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銀行保險業開放對資金支持實體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今日,2018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正在熱烈召開。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談到銀行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時表示,銀行保險業的開放,將會對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起重要的作用。


林毅夫:銀行保險業開放對資金支持實體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尊敬的殷市長、厲老師、各位領導,學界跟業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在我們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揭牌儀式暨中國銀行保險業國際高峰論壇上面來談談我對中國改革開放和銀行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的幾點認識。

今年我們是改革開放40週年,那麼中國在過去這40年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1978年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按照世界銀行的指標,當年我們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56美元,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平均490美元的人GDP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當年我們也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經濟,出口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個百分點,進口5.6個百分點,兩項加起來只有9.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當年中國90%的國民經濟跟國際是不接軌的。那麼當年我們81%的人生活在農村,84%的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一天1.25美元生活費的標準之下。那麼在這麼低劣的起點,我們的改革開放跟80年代、90年代也是在進行改革開放的蘇聯、東歐不一樣,他們是經濟崩潰、停滯、危機不斷,中國是穩定跟快速發展。

從統計指標來看,大家知道,從1978年到2017年連續39年,我們的經濟增長每年平均9.5%,我們對外開放以貿易來衡量,增長速度更快,平均每年14.5%的百分點。在這麼一個快速發展的態勢下,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中國也是在過去40年當中唯一沒有發生金融經濟危機的新興市場經濟體。

那麼為什麼在改革開放其他國家是崩潰、停滯、危機不斷,而中國是穩定跟快速發展呢?並且避免了金融經濟危機的發生?最主要的原因大家知道是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時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方面,明確我們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目標,變成以開放的態度吸收世界上先進的經驗,但是在執行的時候,是按照我們國內實際的狀況來穩步推進。那麼實行了一個漸進的雙軌的轉型,所謂漸進雙軌的轉型就是在改革開放的時候開始針對,國內當時有大批的資本很密集的、違反我們當時人均收入低、資本短缺、在資金密集型的產業上缺乏比較優勢的國情。同時放開符合我們當時國情勞動力多、勞動力便宜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的准入,民營企業可以進入,鄉鎮企業可以進入,同時在開放上我們也是推動漸進雙軌的。在符合我們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政府積極招商引資,但在違反我們比較優勢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是限制外國投資,甚至是禁止外國投資來保護我們當時缺乏競爭力的這些資本密集型的國有企業。在資金流動上,同樣是雙軌制,經常賬戶基本上是完全開放的,但資本賬戶是高度管制的。這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轉型方式,使我們在過去的40年,能夠取得穩定跟快速的發展。但同時,也付出了不少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政府的干預,政府的扭曲,必然會創造出雙分配的不平均以及腐敗——在過去這轉型期的蔓延,引起了一些社會的問題和社會的不滿。

那麼改革當然應該與時俱進,應該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國情跟1978年或者是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了。前面談到我們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國,人均GDP去年已經達到了8640美元,是一箇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資金已經不是像改革開放初期的短缺,我們的比較優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改革開放初期,一直到2002年,中國還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到2002年我們才跨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人均GDP1200美元,現在人均GDP已經將近9000美元了。所以,在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上,基本上已經從違反比較優勢變成了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最明顯的是資本密切密集的裝備業,我們現在在國際上已經有很強的競爭力了,像工程機械,不管是民營的三一重工,還是國營的徐工,它的產品在國際上可以跟美國的卡特彼勒、可以跟德國的西門子共同競爭,同樣競爭,這代表我們比較優勢變化了。

既然比較優勢變化了,在改革開放初期,按照給當時違反比較優勢的產業必要的補貼是雪中送炭,沒有它那些產業就活不了,要是垮臺了會影響到社會穩定或者是產生大量的失業,也可能會影響到國防的安全,因為那些重型的裝備業跟國防安全有相當大的關係。但是,現在隨著比較優勢的變化,它既然已經符合比較優勢了,這些產業當中的企業,應該在開放競爭的市場當中有自生能力,在保護補貼的性質就已經從雪中送炭變成錦上添花。從企業的角度來講,當然有保護補貼是好的,但是從社會上來講的話,有保護補貼就必然帶來收入分配的問題帶來腐敗的問題。因此改革需要深化,所以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當中作出了一個決議,要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內容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面起決定性作用。政府發揮好的作用。所謂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把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對市場的那些干預取掉,這樣市場才有辦法對資源的配置上起決定性的作用。

沿著這個思路,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向也是用試點的方式取得了經驗以後才在全國推廣。所以2013年的時候在上海設立的自貿區2015年,把自貿區的經驗推廣到天津、福建、廣東、然後2017年進一步擴大到其他七個城市。

那麼自貿區它的內涵是什麼?它的內涵就是要把在改革開放初期時候的雙軌制變成市場的單軌制。那麼在開放方面,原來對一些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我們是禁止外國投資或者是限制外國投資,只有政府允許投資的產業外資才能投資,在自貿區裡面,現在要從這種正面清單變成負面清單,也就是非常少數的跟國防的安全,或者是國計民生有關的產業要限制外國投資,其他的外國都可以跟中國的企業一樣自由決定投資,在資本上也是一樣的,前面提到了,我們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對資本賬戶是管理的是限制的,經常賬戶是開放的。在自貿區裡面,也同樣要進一步允許資金的自由流動。我想,北京作為全國的金融中心,金融業則像剛才殷市長講的是北京的第一大產業,當然要沿著深化改革的方向,在金融業的開放、金融業的創新上去先走一步,摸索經驗,可以將來在全國推廣。

我想,北京的銀行保險產業園的肩負著金融業進一步深化改革、進一步開放的使命,我想,我們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進一步改革,對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會起很大的作用。因為中國現在是8640美元的人均GDP,還是一箇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對民族的復興,當然我們必須從中等收入國家邁過高收入國家的民看,12700美元,即使邁過那個門檻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家,但是給美國跟歐洲他們的人均GDP已經達到5美元、6萬美元,中國還是一個低水平的高收入國家,所以還有一個相當長的路要趕。在趕的過程中,中國的經濟必須繼續發展,中國的經濟要繼續發展,金融服務業將扮演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什麼?是勞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交易費用必須不斷下降,基礎設施必須不斷完善,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人的需求是變化的,就像十九大提的,主要矛盾就從物質文化的需要跟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變成了人類美好生活的需求的不斷增長,跟我們經濟當中不充分、不平衡之間的矛盾。那你要改善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斷期望,當中對環境等等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不管是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的完善或者是環境的改善,都需要投資,投資就是要有資金的支持,金融業是服務於實體產業的發展,實體產業的發展也同樣需要有金融業的服務。那麼在金融業服務的需要,金融業的開放包括銀行保險的開放,將會對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起重要的作用。因為開放了以後,中國還是一箇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即使跨過了12700美元的坎,我們還是一個低水平的高收入國家,相對於人均GDP5、6萬美元的國家,我們的資本、我們的資金還是相對少的。那麼開放以後,有利於資金的流通,從資金相對豐富的國家向我們資金相對短缺的國家的流入,擴大我們的資金池,同時。銀行保險茶葉的開放,也會帶來競爭,有了競爭了以後,那麼會提高服務的效率,有利於資金的有效配置。我想,這對我們的進一步發展會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當然,銀行保險金融業它還有一個特性,它的特性是信息不對稱,資金擁有者跟資金使用者之間信息是不完全對稱的。要讓金融業真正對我們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要學會怎麼來克服信息不對稱,這時候我想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業發展比較好,有不少的經驗我們也可以學習,就像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也學習了很多外國的經驗,在製造業等等。在服務業金融業也可以跟外國的先進經驗學習。並且,現在隨著互聯網產業的出現,技術的創新,加上大數據在克服信息不對稱上面有很多新的方法,我們可以創新,這個節點上我們可以跟發達國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來競爭進行金融創新。當然,金融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必然存在會出現道德風險的可能性,這種狀況下,在全面深化改革,在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的作用的時候,政府也要發揮好的作用,必要的監管還是需要的。但這個監管必須考慮是在開放環境下的監管,可以吸收其他國家先進的經驗,也要了解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機會,跟技術創新可能帶來的新的風險。能這樣子,金融就能對北京市的發展,讓北京市的經濟再上一個臺階,有我們產業園創新的經驗,也可以對整個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做出貢獻。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