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的歷史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今天給大家分享造紙術的歷史。

在造紙術之前,甲骨、竹簡、絹帛都是文字的載體。

西漢時期,紙張被髮明出來了,給我國古代文化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

在考古發掘中,造紙術源於生產實踐,有植物纖維紙、絲錦、蠶絲加工的絲片等。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召入宮,一個當了皇后,一個當了昭儀。然後有個女官曹偉能生了一個孩子,理論上是皇子。此事被昭儀知道了,便賜死曹偉能,其中包裹毒藥的工具就是用絲錦做成的薄紙。


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的歷史你知道嗎?

後來,在陝西西安東郊灞橋磚瓦廠附近的一座西漢古墓中發現包裹銅鏡的暗黃色纖維狀殘片。經過考古學家化驗分析結論,古人在製造中經歷過切斷、蒸煮、舂搗及抄造處理。這就是西漢時期麻類纖維紙,並命名為“灞橋紙”,紙張暗黃,陳列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這是迄今所見最早的紙片,可追溯道公元前1至2世紀。

在灞橋紙後,陝西扶風顏村發現了殘破的陶罐,裡面有一些銅器,裡面有一些西漢時期的銅飾件和一些通用的銅錢。其中裡面有3個和銅飾件繡在一起的黃顏色的東西,原來這幾塊紙狀物是名副其實的紙。通過初步判定,這些紙是西漢早期的紙。這些紙比灞橋紙無論從工藝水平還是製作質量度要成熟的多,已經非常接近現代的紙張了,後被定為“中顏紙”。

從這些發現,關於造紙術的發明實踐可以從蔡倫造紙向前推進了100年至300年。事實上,從紙張原料上考察,我國造紙的歷史更為久遠。追隨到上古時代,我們祖先依靠結繩記事,而後發明了文字,用甲骨來記錄。後來又用竹片和木片記錄。


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的歷史你知道嗎?

我國是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和病繭就用漂絮法制取絲錦。漂絮後,篾席上會殘留一些殘絮,漂絮次數多了,就積累成一層纖維薄片,曬乾後剝離後就可書寫了。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這一技術後來發展為造紙中的打漿。

西漢初年,除了絲錦紙外,麻類植物纖維造紙作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對於西漢時的麻類植物纖維紙,北宋官員蘇易簡在《紙譜》中說道:

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杆,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


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的歷史你知道嗎?

人工造紙,先取質量柔韌的植物類纖維,煮沸搗爛,和成黏液做成薄膜,稍幹後用重物壓之即成。我國古代還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的歷史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