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陳麗華,1941年出生於北京, 美國佐治亞州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榮譽博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滿學會終身名譽會長,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的富華國際集團在北京擁有數家房地產企業,包括長安俱樂部、麗苑公寓等,總投資超過35億元。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沿長安街一路向東。京通快速路邊上,誰都不會無視那兒矗立著的一片規模宏大的仿明清建築。這便是中國紫檀博物館,我國首家國字頭私人博物館。而陳麗華,這個住在“宮”裡的女人,她被財富和傳奇包圍著,像一個謎一樣生活在公眾的視線之外。

陳麗華,滿族正黃旗,那拉氏後裔。1941年出生於北京頤和園,並在那裡長大。1977年,為生計所迫的陳麗華做起了傢俱修理生意,由於她頗具生意頭腦,待人又熱誠、講信用,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成立了富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90年代,陳麗華在王府井周邊先後投資5億元興建了麗苑公寓,總投資20億元建設了利山大廈,在東部邊緣地區建造了56萬平方米的富華園小區。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進入新世紀,陳麗華又投資逾60億元完成了金寶街的拆遷和重建。不玩資本的陳麗華玩上了紫檀,她把自己的大部分身家都投入到紫檀的收集和製作中,對此陳麗華的解釋是:這是“財富的迴歸和昇華”。

紫檀作為木中極品,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說。現在被公認的紫檀僅指小葉紫檀,主要產於偏遠的熱帶雨林,生長極其緩慢,每百年才長粗3釐米,非千年不能成材。而且即使成材,也是“十檀九空”,極其稀少,價格昂貴。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據陳麗華說,她與紫檀的緣分來源於兒時的記憶。從小,她便被紫檀和黃花梨的傢俱所包圍。父親告訴她,這些傢俱都是極有價值的東西。陳麗華結婚時,長輩們為她準備的嫁妝就是精緻的紫檀傢俱。“文革”時,陳麗華和母親將實在捨不得處理的一些紫檀傢俱埋到了豬圈旁的地下。10多年後挖出來時,她驚奇地發現,這些傢俱竟然沒有絲毫腐蝕和損毀,擦拭後仍然光潔如初。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天夜裡,陳麗華怎麼也睡不著,凌晨三點把兒子女兒都叫了起來,跟他們講,“我想把資金投到做紫檀傢俱上,你們有意見沒有?”孩子們說:“我們都聽您的。您喜歡您就花吧,我們有機會再做別的生意掙。”

從此,陳麗華開始接續她與紫檀的緣分。

近百年來,很多學者都認為真正的小葉紫檀早已絕種。直到1996年,有人在印度洋島嶼的密林中重新發現了紫檀木種,併購回國內請故宮博物院的明清古典傢俱專家鑑定,被確認是明朝時使用過的老紫檀木,從而否定了紫檀早已絕跡的說法。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為了尋找紫檀,陳麗華以一介女子之身,攜鉅款,冒高溫,率助手八赴印緬的深山老林,遍嘗艱辛。原始森林中,人跡罕至,野獸出沒。她坐過電瓶車、摩托車,騎過驢;在路邊的洞裡,蛇的目光咄咄逼人,她膽戰心驚,避讓而行;小吃店緊挨著露天廁所,端著碗卻聞到陣陣臭氣,她忍著噁心把飯吃下去;還有一次,汽車在深山密林裡穿行,差半尺就摔下了懸崖……

90年代末,為了收藏和展示這些作品,陳麗華做了一個新的決定:蓋一座紫檀博物館。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如今,在她的紫檀宮裡,你可以看到陳麗華積數十年珍藏的明清傢俱,近30年來她和她的工人們一起製作的傳統傢俱精品,另外還有很多微縮的中國古建築景觀。

凡成大事之人,必有大氣魄。不論外界對陳麗華如何猜測和議論,但凡是見過她的人都對她的爽氣印象深刻。陳麗華說:“很多人都問我經商的訣竅,我說很簡單——誠實、信用第一,真心實意地交朋友。”

不光朋友肯幫她的忙,她手下的工人也對她服氣。年輕的工人們呼她作“板兒媽”,就是既為老闆又是媽的意思。陳麗華的1000多名工人都住在工廠裡,陳麗華為他們蓋起了一排排精緻的“夫妻房”。她包攬了工人一年四季的衣住食,還發給他們令一般農民工咋舌的高工資。陽曆年,她送他們每人一件羽絨服;春節,又送一人一件真絲棉襖。

金寶街原來是老居民區,私搭亂建的現象很嚴重。但工程開工後,陳麗華僅用28天時間,就完成了2000多戶居民的拆遷,創造了京城地產界的一個奇蹟。對此,陳麗華說,“我跟兒子說,老百姓可能一輩子就指望著拆遷改變一下生活,能多給點就多給點,咱這個項目就算做賠了點,行不行?兒子說,行。結果,沒有一戶告狀的。”陳麗華承認,這次拆遷超出了預算。

“錢吃虧,不能人吃虧。錢虧還有機會賺回來,要是人的信用吃了虧,不是用錢能買得回來的。”陳麗華的話聽來樸素,卻是紮實的大道理。

大心容物:紫檀宮主陳麗華

10年來,無數的商賈鉅子參觀過紫檀宮,很多人願意高價購買其中的展品,但都被陳麗華一口回絕了。多年來只投入不產出,目的何在?有人覺得陳麗華的行為類似於囤貨。科爾參觀時也曾經問過她:“如果你上了天國,你的展覽館和展品怎麼辦?”陳麗華答曰:“留給國家,留給子孫後代,我早想好了。”(力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