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達國家不像中國這樣普遍流行手機移動支付?

亮亮999181


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發達國家的線上、線下支付體系都比較完善,在線上有成熟的PayPa系統,在線下則佈滿了銀行卡(信用卡)支付網絡。對於我們而言是一機走天下,對於西方人而言是一卡走天下,兩者的方便程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因而,對於使用手機移動支付的意願不高。

其次,發達國家的人,對於手機移動支付中所獲取的信息的擔憂,也是國家和國民不願過於接納這一支付形式的主因之一。包括日本、德國等國,就曾有明確聲音,擔憂移動支付帶來的信息洩漏的隱患,這在尊重隱私的西方社會、發達國家中是更不可接受的。

再次,發達國家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並沒有我們高。這一說法尚未有數據支撐,僅僅是我走過一些歐洲國家的觀察。從iPhone4爆紅開始,iPhone成為了許多中國人省吃儉用也要買的生活“必需品”,當時,最不濟也是買個三星或者其它國產智能手機(當時的國產遠未像今天做的這麼好)。而在歐洲,除了年輕人多手拿iPhone外,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磚頭機隨處可見,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無意嘗試接受智能手機。這就對移動支付的大面積覆蓋產生阻礙。

其實這也可以看做另一個問題:在位者慣性。

由於沉沒成本的存在,在“舒適圈”中的先發者不願進行突破性的改革,而後動者作為一個追趕者,時刻都想抓住機遇從而取代先發者的地位,可以沒有“歷史包袱”地對技術、產品等進行大量革新,從而一舉超越先發著取得優勢。

換句話說,在過去,作為先發著的西方國家沉迷於信用卡支付的“舒適圈”中,並受此阻礙,未能大步跨入移動支付。那麼,未來,中國是否有可能沉迷於移動支付的“舒適圈”中,而對新生事物視而不見呢?

後動者往往可以“免費搭乘”先發者的已有成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跨越一大步,而“巨人”們所要避免的,則是在“我很厲害”的幻想中日薄西山。


尼基Li


後發優勢。


我們以經濟體來看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統計,你可以看看這個順序。

在整個增長過程中,哪一個最快?很顯然,新興亞洲經濟體,指的是中國,印度,越南之類的。反而歐洲和北美地區不怎麼樣,成熟的亞太經濟體,例如日本也不怎麼樣。

為什麼新興經濟體會增長的比較快?有一個特別大的原因在於:後發優勢。


美國,歐洲和日本已經有了相當固定的消費模式,以美國為例,都在用信用卡。

信用卡在美國發展了很多年了,技術非常成熟,已經可以滿足美國人民日常使用,對於美國人來說,使用新的支付方式固然更方便,但是不足以撼動信用卡。

但是對於中國不一樣,相當多的中國人一直沒有使用銀行卡消費的習慣,你就告訴我,你上一次刷卡消費是在什麼時候?在移動支付風靡之前,你用過幾次刷卡消費?

寥寥無幾吧。


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需要這個轉換:

現金消費----信用卡消費----移動支付。

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則需要這個轉換:

現金消費-----移動支付。

也就是說,中國人還沒等到刷卡消費這個過程,移動支付的大潮就撲面而來,直接把信用卡這個部分給淘汰掉了。

這就叫後發優勢。


像非洲有相當多的國家,移動支付也開始風靡,為什麼?

因為這些國家可能比中國還極端,中國的移動支付,好歹還綁定在銀行的基礎上。

而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做移動支付的商家,直接替代了銀行的功能!



這一家叫M-Pesa的移動支付網點,你可以看見,非洲人進去存錢。

非洲有相當多的地方連銀行都沒有,而這些移動支付的公司,直接替代了銀行的功能。

這些公司甚至不需要你有什麼“智能手機”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對傳統型支付依賴性更強,針對於傳統型信用卡消費已經有了相當固定的模式,很難改變。而對於新興國家來說,傳統的刷卡消費模式根本沒有建立起來,而對比移動支付,很顯然刷卡消費遠不及移動支付----至少移動支付貼張紙都行,連刷卡機都不用買了,更不要說更加方便的其他移動支付功能。


李建秋的世界


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信用卡,我在網上申請一張美國銀行的信用卡。大概花一分鐘填表,輸入姓名,社安號,年收入等等幾個信息,秒回:恭喜你申請批准,信用額度10000美金,前三個月消費1000送25000積分(相對於250美金)。一週左右信用卡會郵寄到家。

申請信用卡全程不需要跟任何人見面,不需要打任何電話,不需要提供任何表格(你的資料信用體系裡都有)。三分鐘內搞掂。

有了這張薄薄的信用卡我可以買兩塊錢的漢堡,可以支付兩毛五的路邊停車費,可以賣幾萬美元的汽車(首付一般只要幾千塊),可以全球旅行(全球大部分地方可提現可消費)。還款時同樣很簡單,和我的銀行賬號掛鉤就行,每個月自動還款。萬一被盜刷怎麼辦?打給電話給銀行就完事,銀行負責解決問題,並立馬免費給我郵寄新卡。基本可以做到一張卡片走天下。

如果我想玩一把移動支付怎麼辦?很簡單,把信用卡號碼輸入Apple pay和PayPal就好了。當然這純屬脫褲子放屁,一張卡片能解決的事,幹嘛要輸入手機、手錶,再用手機、手錶來支付。所以雖然Apple Pay、PayPal都是美國人的,他們也不喜歡用,沒那個必要。

中國的移動支付很方便,但歐美的信用支付體系也並不落後,運行幾十年了,安全可靠、通用。不能說誰的更好,只能說各有所長。


我愛奶茶375


其實在2019年的冬季達沃斯會上,中共黨員“十年十大思想者”的馬雲已經說出了問題的原因。為什麼發達國家不像中國這樣普遍流行手機移動支付?因為愛用手機支付,主要是因為窮。顯然,發達國家要稍微比我們發展中國家富有一點。

馬雲表示,互聯網誕生的第一天,它就是個普惠的技術,它覆蓋了年輕人、窮人,信用卡剛面世時只有有錢人才有。

但手機支付剛出來時,有錢人是不相信它的,他們相信信用卡,倒是年輕人立刻就接受了手機支付,因為大家沒啥錢,在乎那麼一毛兩毛。

雖然說得是年輕人,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才會很容易就接受了移動支付。說明,普遍的窮是導致普遍流行手機移動支付的原因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看,就能理解了,因為人家發達國家不那麼窮得普遍。

為什麼都是年輕人用,因為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不在年輕人手裡。

果然用從貧富的角度可以解釋一切。

-

馬雲說得有錯?


初始值


原因就是:只有中國人覺得手機支付是好的。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移動支付確實比較方便,這是真的。但是,如此便利帶來的就一定是好處嗎?其實隨之而來的一個重大弊端就是降低了消費的儀式感。

從我們最初鈔票現金支付,或者像更之前的“排出九文大錢”,儀式感很強,讓我明確知道自己花了錢,掏出一張張或者藍灰色,或者粉紅色的百元大鈔,讓我們切實的體會到了我們的錢減少了。

之後就是銀行卡,主要還是儲蓄卡,看不到錢了,只有數字,不過後面還要輸入密碼,儀式感大大降低了。消費的罪惡感就沒那麼強了。

到了信用卡時代,銀行一直在灌輸一種思想,有了信用卡就是在花銀行的錢,卻不會告訴你銀行的錢也是要還的。

而到了移動支付時代,或者掃你,或者你掃一個二維碼,馬上資金就劃轉了,感覺就像玩微信,玩支付寶遊戲一般。

越來越弱的儀式感,一定會帶來消費的衝動性加劇。所以,應該警惕。


趙耀期待一勞永逸


這個原因比較複雜。

西方國家有一種流行的觀點是,因為發達國家的信用卡制度已經非常成熟和健全,所以用移動支付來取代信用卡,在發達國家習慣上有相當大困難。而相反,中國的信用卡體系,除了大城市,普遍都不是非常發達和成體系成規模,當移動支付到來時,反而使大多數人容易選擇接受。

但是我認為,4G設備和技術在發達國家的不夠完善和普及,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經常去國外旅行的人,會頻繁遭遇很多地方信號不好甚至沒有信號的狀況。中國在很多景點的山頭,都有移動信號基站,但是發達國家的景點普遍沒有信號。究其原因,兩個。一是他們人口不多,在很多地方去建基站,使用者比較少,不經濟。所以,才會有美國移動信號的基站只有中國十分之一的情況。而美國的4G網絡,在發達國家裡面,還算是好的。二是,中國移動運營商都是國有企業,在國家計劃安排下,都是不論虧不虧本,先建起來再說,慢慢讓使用者增加。國外就沒有這個條件。

於是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信號不好,手機會經常卡頓,完全不能滿足移動支付的要求,是發達國家移動支付不能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你想,如果你用了移動支付,你在東區使用一切ok,但是你出了城,在郊區吃飯你就用不了了。估計你就不會有耐心再繼續使用了。


亮亮999181


of0壓金問題!!!!

可以的映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風險,關鍵是很多人不理解。現在可能上萬億現金流入微信支付圈,提現要給手續費,什麼意思?就是要讓進入圈內現金減少流出。舉個例子,甲乙丙丁每個人交10000元給我,我有四萬元,就拿到其他地方投資。我負責記賬,甲乙丙丁各10000元,有一天甲購乙100元物品,我記賬甲9900,乙10100,有一天乙購丙200元物品,我記賬乙9900,丙10200,有一天丙購買丁服務300元,我記賬丙9900,丁10300,有一天丁購甲商品100元,我記賬甲10000,丁10200。而我手中40000元沒動。哪一天甲乙丙丁突然需要現金,我又拿不出來,就出現麻煩了。當然微信支付已經遍佈全國,短時感覺不到,但潛在的風險是存在的,因為💰實際上在微信圈內。假使有個人把萬萬億錢轉到國外,而微信裡只是數字,後果不堪設想。


pszgh


〇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已成習慣,且沒有感到不方便,認為已經很“先進”了。積久成習,要改變消費習慣很難。

〇對於互聯網等大規模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如澳大利亞丶新西蘭等所謂發達國家,人口稀少,手機用戶不足,大規模布點4G基站投入成本高,回收資金困難,金融資本集團無鉅額利潤可圖,因而移動互聯網絡發展緩慢。大城市郊區丶中小城鎮無移動信號,手機支付無法普及。

〇中國由於移動網絡基礎設施較完善,規模大,大多數消費者沒有經歷“消費卡”時代,彎道超車,直接由“現金支付時代”跨入“手機移動支付時代”。



趙凡丁201


首先講一個小故事,很久以前,人類社會的交易是通過金銀完成。後來,人們把手中多餘的金子存入叫“票號”的店鋪內,換取一張“字據”,為了免去麻煩,人們的交易逐漸用“字據”代替真金白銀。而“票號”的老闆向外放貸也用“字據”,票號僅僅用一張白紙就可以獲得與真金白銀一樣的“利息”。這其實就是人類最早的貨幣金融體系。用字據代替金銀的行為實際是人類篡奪了上帝的貨幣發行權

我們再來看看所謂的移動支付,前述的“字據”以金銀作為擔保,而現在的移動支付以人民幣作為擔保,某種意義上說,移動支付代替的人民幣,支付寶和微信篡奪了政府的貨幣發行權。

做了這麼多的鋪墊,我想說,歐美和西方的人們,尤其警惕金融體系,這種所謂的方便支付系統,對於他們的政府是不能被接受的。美國人認為這種方式違憲,並且會引起貨幣增發,引起通貨膨脹。


小潛潛非常開森


三個原因

1.手機支付的時間比刷卡要長的多,下高速收費站你會發現用支付寶支付過路費的是最慢的,在超市收銀臺用微信支付比刷卡要慢比現金找零要快一點點,這個慢是使用者一系列操作的必須時間,其實沒有刷卡方便。

2.西方人注重隱私,在手機支付中個人信息是或多或少外露的,比如你的電話號碼,微信號,身份證號碼,通過技術手段都可以得到。

3.網絡app與傳統銀行之間,外國人都會選擇信賴傳統銀行,中國人在大額支出一般是傳統銀行辦理,而小額支出便已經習慣手機支付,甚至買車也有支付寶轉賬的,一直不喜歡信用卡,之前的信用卡忘記還款沒有短信提醒,信用會不好,無端受影響,所以,如何支付是個習慣性,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手機支付雖然有安全弊端,但注意一點或綁定小額銀行卡還真的比較安全方便,也不失為一種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