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錢幣價值不菲,你家有嗎?

光緒元寶,這個詞這在近些年的收藏市場對於代價來講似乎已經不陌生了,原因在於很多不同種類的光緒元寶不久之前的成交價格都讓人瞠目結舌,倒置很多藏有和普通百姓回家都去翻箱倒櫃,可是,有些東西,你越是尋找,越是找不到,當你不去找它的時候,你可能無意中就會發現,它就在你眼前。

大家都知道光緒元寶是清代末期的產物,由於當時歷史和社會背景,嚴格來講,是當時收到洋務運動的影響,兩廣總督張之洞引進了英國的鑄幣機器 ,開始鑄造光緒元寶,其中有銀幣和銅幣兩種,十九個省份加上戶部,總共有20餘種。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一種都其獨特的價值和歷史意義,或許有人會覺得,唐代宋代時期,年代要比清代還要久遠,為何的方式的錢幣價值卻不如光緒元寶高,當然,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若您手上也有光緒元寶想要出手也可以聯繫主編,光緒元寶相對其他朝代的錢幣來講,更能代表一個朝代,具有代表性,獨特性,工藝高,造型也優美。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

這些錢幣價值不菲,你家有嗎?


從古至今,人們就有儲蓄錢幣的傳統習俗,據瞭解,錢幣收藏一般分為紙幣、金,銀,銅紀念幣和古錢幣三大類,而古錢幣中銀元一直是一大熱點。因為銀元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同時,銀幣制作量比古錢和民國紙幣少得多,加上清末、民國戰亂連連等因素,這便導致了很多珍貴的姻緣品種存世的量變得很少了。

據悉,光緒元寶在銀元中都是最熱門的品種一。從錢幣收藏的角度講,不建議把銀幣表面的黑色氧化層(又稱“包漿”)清理掉。這樣做很容易損傷錢幣面,也影響銀幣的收藏價值。擁有良好品相和包漿的銀幣常常被藏友追捧,價值甚至能數倍於全新未流通的版本。

這些錢幣價值不菲,你家有嗎?


古幣儘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表面,因為手上有汗漬會汙染到銀幣表面,最好用密封的塑料把銀幣密封起來,這樣觀賞起來也比較方便,也起到不讓空氣中的塵埃汙染到銀幣的表面。儘量不要碰撞,因為相互碰撞容易留下痕跡。

如果銀幣弄髒了,要放在溫皂水中略微的清洗,然後用清水衝幹後用軟布輕輕擦乾它,最後放置在乾燥通風處,保持的時候也要注意乾燥。

“光緒元寶”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安徽;17廣西;18新疆;19黑龍江。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1907發行,正常成色為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貨幣價值如:“庫平一錢四分四釐”,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

“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體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緻,其審美獨特。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這些錢幣價值不菲,你家有嗎?


光緒元寶戶部一兩銀幣的特徵

一、戶部庫平一兩為中國的機制龍銀。

二、 戶部一兩可由“兩”字筆法從“人”、或“入”分為兩版。

三、 該幣市場價值高,市場價值應當在百萬以上。

四、 該幣規格尺寸:本幣直徑是43.4毫米,邊緣高起處尺寸在3.1毫米,比例值為14:1,標準庫平一兩的重量應當在37.3克。尺寸規格來歷:戶部造幣廠委託日本正金銀行代辦模具,洽詢日本大阪造幣局,該局認為若以邊緣凸起處為準,硬幣的直徑應為其14倍或15倍,如以錢幣本身地章處的厚度為準,則直徑應在17至18倍。五、 該幣實際生產數量:本幣在袁世凱批准後總共試製了六七千枚。

這些錢幣價值不菲,你家有嗎?


六、 該幣是中國所有龍洋圖案銀元(包括國外發行的所有銀幣)中,工藝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紋飾的相慣線(相慣線——現代機械製圖學術語,即平面與平面、

平面與曲面及曲面與曲面之間的交線。)顯得非常清晰,特別是戶部一兩系列銀幣鑄造精美,字口、紋路和邊齒深峻,完全是國外鑄造的樣幣風格。作為準備流通的貨幣(儘管沒有流通),其暗記防偽

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可匹敵,錢幣表面的包漿醇厚,即便是對銀元沒有研究的外行也是愛不釋手,極具觀賞性。

戶部一兩銀幣,楷書文字書法極為精湛、大氣,間架結構平衡舒展,在龍洋裡首屈一指。而贗品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具有文字不流暢、圖像模糊的特徵,其文字走失風神,一般含銀量低,也沒有什麼鏽色包漿,防偽暗記更是無從談起!贗品偽幣純屬東施效顰。

事實上,迄今鑄造的銀、銅幣的文字也沒有哪一種可以與戶部一兩的文字相比。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該幣幾乎每一筆筆畫中以及紋飾中均添加了迄今難以模仿的圓點暗記,令人歎為觀止。二是背面盤龍龍眼內有兩顆清晰的內視龍睛,直指龍珠,簡直就是最優秀的盤龍浮雕作品。至今為止的諸多的臆造幣、仿造幣文字和鑄造上無一可望其項背!

江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開鑄“江南省造”三種無紀年版別銀元(俗稱老江南,)標準庫平七錢二分的重量應當在30克左右。1898年~1905年(光緒二十三年至三十一年),江南造幣廠在八年時間裡所生產的銀幣,增加了干支紀年(俗稱新江南),早期重量也是按之前標準30克來製造,但是沒有流通;後來重量改成克,這是我國在銀幣鑄造上鐫干支紀年系列最早的省份。根據八年鑄幣統計,光緒三十一年鑄幣最少,但亦生產了200多萬枚銀幣,最多的年份要數光緒二十七年,這一年裡,共鑄制了5000多萬枚銀幣,由此,可以看出這家造幣廠的生產能力非同一般。1911年(宣統三年),江南造幣廠共鑄壹元銀幣70.5萬枚,貳角銀幣5.5萬枚,壹角銀幣1萬枚。現存世的有“江南省造宣統元寶”一錢四分四釐(貳角)和七分二釐(壹角)幣兩種。

銅元:

清末銅價劇漲,民間毀錢為銅,以獲數倍之利,市面出現錢荒。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為救錢荒,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26年6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故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伊始。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

銅元以紅銅白鉛0.1%、錫1%以及其他配合,每枚重二錢,當制錢十文。正面中央為“光緒元寶”及滿文“寶廣”,外環珠圈,上緣紀地文字為“湖北省造”。下緣紀值文字為“當十”;背面中央鑄“飛龍”圖及珠圈,上緣英文紀地“KWANGTUNG”,下緣英文紀值“ONECENT”。

另有當時的光緒元寶,正面為“光緒元寶”,外緣上為滿文及戶部(或省名),下為當制錢二十文。

湖北省開我國銅元之先河,此後的五十年,銅元被大量製造,總數應上百億枚,至今大量存世。非官方鑄造的私鑄普通銅元價值不高。

由於機制銅元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元。故當時銅元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時銅元的最明顯特徵。

四川銅元局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設立,次年六月開鑄銅元,當時該銅元局採用仿造福建銅元局的一套五文、十文、二十文的銅幣式樣鑄幣(福建銅元局成立於光緒二十六年),四川銅元局最初仿鑄銅幣時竟然未將其中滿文“寶福”改為“寶川”,以至造成極大失誤(可能是當時四川銅元局雕模匠不識滿文之故),後四川銅元局的官員發現了這種錯誤,立即改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