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行業亟需「動刀」治病

三言堂

■陳廣江

據新華社報道,“一年一次體檢”已成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標配”。目前,市場上的體檢項目越來越多,有的價格動輒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但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體檢有過度檢查之嫌,有的體檢花了錢卻連已有問題都沒查出,還有一些體檢機構的醫護人員資質存疑,甚至有護士代替醫生上崗的現象。

隨著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企業福利制度日益完善和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健康體檢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風口行業”,市場規模和潛能之大顯而易見。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8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將達5.75億。行業“蛋糕”達數千億之巨,且市場需求還在不斷釋放。

體檢市場蓬勃發展的另一面是無序發展、野蠻生長,比如過度體檢氾濫、小問題被誇大、不當檢查過多、漏檢誤檢時有發生等。特別是某些民營體檢機構,簡直把體檢當成了赤裸裸的生意,專業不夠,忽悠來湊,設置了各種看起來很美的套餐,靠“薄利多銷”吸引人,只要“魚咬鉤”就狠宰一刀。

體檢機構亂象叢生,原因並不複雜。准入門檻低、專業人才不足成了行業突出問題。比如,體檢醫師缺乏資質,有些醫生違規走穴,不少諮詢人員純屬業餘,甚至名為諮詢實為推銷。可以說,重設備、輕醫生,重化驗、輕診斷是行業普遍問題。為降低成本,有的體檢機構甚至去購買公立醫院淘汰的設備,使用廉價試劑,檢查準確度更無法保證。

事實上,體檢行業良莠不齊、亂象叢生的問題早就存在,已成為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瓶頸。換言之,體檢行業不僅亟需“體檢”查病,還亟需“動刀”治病。有些忽悠人的伎倆連“門外漢”都瞞不了,更不要說同行、專家和監管者了。從很大程度上講,專業體檢被簡單化、生意化,過度營銷越演越烈,是行業公開的潛規則。種種亂象也暴露出行業監管滯後、乏力以及背後的制度漏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監管首先要明確政策規範、填補制度漏洞,比如提高體檢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建立統一的體檢醫療服務規範,儘快形成健康管理鏈式服務。完善立法、加大違法成本和監管力度也是當務之急。而對那些擾亂市場秩序、誘導欺騙消費者等行為,相關部門應重拳出擊,淨化市場。

當然,消費者自己也要反思,“檢查項目越多,結果越精準”“花錢越多,效果越好”“套餐比較實惠”等健康觀念該改改了。最簡單的做法是選擇正規體檢機構,一旦發現問題就積極投訴舉報,揭露違法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