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評師月入萬元?不存在的,阿里開始著手收拾他們了

隨同電子商務開展衍生出來的網絡差評師,正遭到電商渠道的圍殲。據記者瞭解,近來,阿里巴巴以侵權為由將三名使用歹意差評敲詐商家的差評師訴至法院,懇求法院判令補償1元,並在淘寶網主頁向廣闊商家致歉。現在,江蘇海門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2017年4月,三被告共謀使用歹意差評在淘寶上敲詐商家。三人分工清晰,杜某選擇店肆和商品,然後將鏈接發給邱某某。邱購買收貨後,直接給差評,待商家聯絡她後,她就將杜的聯絡方法推給商家。此後,杜與商家討價還價,要求商家要麼"花錢消災"、要麼"我讓更多的人來給你差評"。邱見有利可圖,便拉著弟媳張某某一同做。

落網前三人共敲詐勒索了5位商家,每筆600-8800元不等,共計2萬餘元。但是三人的惡行並沒有繼續太久,阿里巴巴安全部接到商家告發後,幫忙警方偵破此案。

令人意外的是,邱某某竟是江西的一位公務員,本想兼職賺點小錢,沒想到走上違法路途。2017年7月,警方將正在機關大院工作的她帶上警車。同年11月,海門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杜某等三人緩刑,並處罰金。

差評師月入萬元?不存在的,阿里開始著手收拾他們了

(圖說:江蘇海門法院受理淘寶訴差評師案通知書)

針對歹意差評行為,近年來電商渠道除了完善投訴告發機制,升級點評規矩,幫忙合作執法機關打擊外,還測驗通過訴訟手段予以圍殲,阿里初次申述差評師便是這種測驗。

"信譽點評體系是消費者首要決議計劃參閱之一,也是淘寶最為中心的競爭力之一,三被告虛偽的點評數據汙染了淘寶的點評體系,侵害了其完整性和真實性。"淘寶在申述書中指出,三被告的行為不只直接危害被敲詐的商家權益和淘寶對點評數據所享有的合法權益,更為嚴重的是誤導了消費者,破壞了傑出的電子商務營商環境。

"打1元官司並非為補償,而是警示差評師,這是一種違法行為。"阿里巴巴集團高檔法務專家張譯文說,訴訟自身是進步違法本錢的一種方法,對差評師而言,涉訴後要應訴自身就是一種本錢和心思震撼。

這僅僅阿里申述差評師,向危害商家利益的"惡勢力"宣戰的開端。張譯文表明,未來會繼續打擊,也將聯合受害商家一起申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