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一筆50萬資金,準備三年左右長期持有,是買大盤藍籌還是買創業板股票好?有何建議?

漲停超短學院—大鬍子


目前情況看A股市場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用50萬資金長期持有的話,我建議你買創業板;理由如下:

股市中行情不好時候持有大盤藍籌股抗風險,股市行情走牛時候中小創題材股才是賺錢的主流。意思就是說股市熊市或者震盪市時候買大盤藍籌股,白馬股為主;股市牛市的時候持有中小創題材股;而當前的A股已經處於熊市末期,也就是購買大盤藍籌股的最佳時候過去了,2016年、2017年兩年慢牛就是持有大盤藍籌股的最佳時候,所以在接下來三年內A股必將迎來一波牛市,而牛市時候就是持有中小創題材股的最佳節點;牛市中中小創題材股由於盤子小,容易拉漲,才能成為牛市行情最賺錢的題材股,這就是我建議你在三年內買創業板的最大原因;


創業板從2015年高點4037點開始走熊一路殺跌昨天1345點,跌幅高達67%,已經跌回了2014年7月牛市的起點,創了四年多新低,屬於嚴重超跌,跌到現在跌無可跌的底部。創業板最恐慌的時候過去了,在接下來來的三年內必然會有波牛市行情,等待A股企穩後逢低佈局創業板是最明智的。

以上就是我建議你買創業板的理由;另外我還要建議你買創業板主要是買創業板50標的個股,並不是說所有的創業板股票都可以買,顯然不是這個意思,主要是佈局創業板50個股為主。還有就是你50萬資金建議不要全倉壓一隻股票,最好分為兩隻個股佈局,這是從倉位分配來控制炒股風險。

最後祝你投資順利。


老金財經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個想法,目前A股市場已經調整到了8個月,最近幾天日線級別出現反彈,上證50在周線已經強勢攻擊,創業板個股已經處於跌無可跌的境地,那麼這裡時候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投資股票市場,獲取超額收益。50萬的資金,3年的長期持有,到底應該是買大盤藍籌還是買創業板?

首先在目前這個點位上,不是一箇中長線的進場時機,這裡市場雖然會走一個月級別的攻擊,但是隨後還會繼續調整,在月線上完成一個ABC結構,目前很有可能走的就是月級別B反,這裡可以做一次周級別交易,但如果你長期持有,這裡不是進場點位。應該等待市場再次深度調整,在2638點—2000點之間選擇底部區域入場。


如果市場築底成功,在選股上建議先選擇藍籌股,然後調倉換股到創業板。應為目前市場一直處於結構化行情,未來牛市啟動應該需要大資金的推動,尤其是國家戰略的展開,比如一帶一路、國改、混改等等,都是“大塊頭”的天下,而且券商金融也會率先起步,而這個時候由於創業板深陷調整,層層籌碼帶壓力過大,在牛市的初期,一定會走勢一波三折,波動比較大,長期持股的難度比較高。


所以在策略上,可以第一波持有權重藍籌股,吃牛市的第一波拉昇,然後在回調期,逐步的調倉換股,最後在主升的時候持有拉昇速度最快的創業板,這樣的輪動操作,在牛市中會獲得超額收益!



小散李大鵬


50萬資金,三年左右的持有時間,選擇買大盤藍籌還是買創業板股票好?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你心目中的投資回報期望值是多少。如果你期望取得每年10左右,而且要求虧損風險較低,那麼選擇大盤藍籌股買入是一個好辦法。


如果期望能夠獲得50%的投資收益率,而且也願意接受一定的風險,那麼買入中小盤股和創業板股票更適合你。


假設你願意接受每年的收益率有可能小於10%,但是要求三年後幾乎沒有本金虧損的風險,那麼可以選擇A股市場上行業龍頭股中的低市淨率高盈利能力股票。這些股票不論是歷史業績或者是股票走勢都非常穩定。


比如銀行股龍頭工商銀行,最新市淨率0.97倍,最近三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5%以上。在當前的價位買入,如果三年後股價在1倍市淨率以上,有機會獲得30%以上的投資收益率。就算市淨率降低為0.8倍,在三年後仍然可以獲得10%左右的投資收益。



如果希望在三年後有可能取得30%以上投資收益率,但也願意接受10%左右的本金風險,那麼可以選擇一些細分領域龍頭的白馬型藍籌股。選股目標可以鎖定在目前市淨率低於三倍以下,最近三年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在20%左右的中大盤股。比如格力電器、中國平安、上汽集團、威孚高科和東阿阿膠等股票。


如果希望在三年獲得50%以上或者是翻倍的投資收益,但也願意接受短期30%左右的本金虧損風險。那麼可以選擇淨資產收益率在15%以上,或者營業收入增長率30%以上,市淨率在5倍以下的中小創板塊成長股。



比如中小創板塊的金達威、金禾實業、華帝股份、老闆電器、陽穀華泰、臺海核電、新和成、富祥股份和信立泰等股票。


或者是可以選擇幾隻目前正在估值底部的券商大盤股買入,搏一搏在未來三年,A股市場再來一次牛市行情。如果未來三年A股市場再次出現一次牛市,券商股是最有可能跑贏市場的板塊,買入券商股的收益率應該很不錯。


白馬華菲特


大家好,我是私募操盤手老劉。50萬資金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果打算三年左右長期持有,個人認為可以做下資產配置,沒必要說全買大藍籌或者全買創業板股票。大藍籌穩健,漲跌幅不會太大,適合作為防禦。創業板股票則盤子小,衝擊性強,預期高。如果是我,我會這樣配置,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一:7-9成倉位買大藍籌

原因很簡單,如上圖所示為滬深300部分股票的市盈率,大部分優質藍籌目前的市盈率都處於偏低的階段,明顯低估。而大藍籌之所以會成為藍籌,肯定是在某個行業中處於龍頭位置的,而在每個行業能成為龍頭,無論規模或者盈利能力都是行業頂尖的。

可能有朋友會說選擇一個成長性的小公司潛力大,回報率高。但是你要知道,成長公司要成長成大公司是需要時間的,而且不一定能成為大公司,既然如此,為何不去選擇投資已經成長起來的公司,反而要去冒風險投資可能成長的公司呢。所以我建議大部分倉位還是選擇大藍籌。

二:1-3成倉位買創業板股票

創業板股票個人認為能找到好公司就購買,如果找不到就不買。創業板目前739只股票,厲害的其實就幾隻,像愛爾眼科,青松股份等等。當然如果找到一隻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可能兩倍三倍以上,但是這種概率畢竟是小的,所以倉位儘量小一點。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如果這些建議能幫助到你,麻煩點贊支持一下,有不同意見或者說補充的朋友可在評論區一起交流。

我是私募操盤手老劉,喜歡筆者文章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


私募操盤手老劉


很負責的說三年的時間也許不能經歷一個完整的牛市,但是從目前的大批優質超跌股中選出一兩個持有,還是有大概率翻倍行情的!至於買大還是買小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這也是根據每個人的操作習慣以及資金規模來決定的,策略不同選股種類也不盡相同!

首先我認為50萬的資金在我看來還是買超跌的中小創績優股比較好,但是選股一定要有一箇中心思想以及一個安全邊際的考量,具體如下:

1.業績持續穩定增長或者長期保證盈利的公司!

2.超跌嚴重,市盈率跌至22倍左右或者以下的!記住是跌至而不是長期保持,兩者區別很大!

3.未來有題材可炒的最佳,比如2025規劃的,工業4.0的,2020年5G相關的,或者大熱門科技類,大消費類的都可以!記住選自己看得懂的,別選不瞭解的陌生行業!

4.選擇一些資產負債率低的,但是固定資產和現金流較高的公司個股,這種個股對抗風險的能力較強,在關鍵的時候公司也很大程度能扶持公司的股價或者大量回購公司股票!

5.相對於50萬的資金我的建議是選擇總市值較小的公司,可以是小於100億或者是小於50億為佳,其次數量集中在1-2只,不易過多甚至過分散!


為什麼不建議你佈局大藍籌個股呢?原因也有幾點!

1.大藍籌股都有融資融券屬性,也就是說如果融資的情況下你的優勢是比別人少的,機構賺了2倍的空間往往你只剛有1倍的盈利,所以幅度上可能比沒有融資融券屬性的個股來的漲幅小!


2.其次還有部分大藍籌個股在2015-2018年裡走出局部牛市行情,那麼大概率這些個股在未來三年的時間內處於洗盤和調整階段,不利於你的最大利潤化!

3.大藍籌股相對三年的時間較小,需要牛市發動大行情帶來大級別漲幅的依賴性較高,三年的時間也許經歷不了一波完整的牛市行情!


因此,結合你的資金和時間來看,我覺得買超跌嚴重的績優股,中小創更好!

下對注,贏一時,跟對人,贏一世!!!我是長線價值投資張大仙,加下關注,祝您日進斗金!碼字不易,記得點贊!


琅琊榜首張大仙


長期持有一隻股票也需要考慮介入的時機以及標的股的選擇,就目前而言,大盤短線出現了一些反彈,但個人認為目前的點位可能還不是底部,如果你打算做長線的話,可以再等等,原因如下:

一、美股不見頂,A股難以走好,美股見頂後還需再等它跌一段時間才能考慮介入:

美股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走出了10年的大牛市,目前已經高高在上,風險也越來越大,它就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劍,知道它會掉下來,但又不知何時落地,因此,個人認為美股不見頂,A股也將難以走好,因為投資者有顧慮,大家都在等這隻“靴子”落地,而當美股真正結束牛市出現單邊下跌的時候,全球其他資本市場也將跟隨下跌,,所以,我個人認為如果是做長線的話,可以考慮等美股見頂並下跌一段時間之後再考慮進來抄底,如果是像08年金融危機那樣,則一年就迅速見底,如果是緩跌,則需要更長的時間,目前上證的點位說已經見底還為時尚早,所以,目前不建議進來抄長線的底。

二、以後的A股都將是局部行情、分化行情,所以一定要懂得如何選股,否則長期持有也未必賺錢:

按照過去的長線持有邏輯,一般持有一隻股票三五年都能賺錢,但是,目前的市場環境早已不同於過去,普漲行情難以再現,局部行情、分化行情將是以後的主要特點,個股“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許多垃圾股或許將淪為仙股無人問津,所以,如果選的股票基本面不好、行業不景氣,長期持有也未必賺錢,所以,除了要考慮介入的時機選擇,還得懂得如何甄別股票質地,不然,長線持有也可能是枉然。

就目前的藍籌股和中小創的估值來說,藍籌股還有比較大的下跌空間,中小創的個股相對來說跌幅較大,風險較小,不過,中小創的公司大都是屬於成長性的企業,抵抗外來風險的能力比較小,未來成長性強但是也存在破產退市的風險。

三、如果你沒有股票實盤操作經驗,又想長線持有,可以買指數型基金:

如果你是股市小白,又想在股市低迷的時候進來抄底分一杯羹,那我個人認為你可以買入指數型基金,它不用考慮選股問題,只需要逢低買入就可以了,大盤指數漲了你就可以跟著賺錢,這個比較簡單,比較適合剛入股市的朋友,你只需要考慮在大盤跌到什麼點位的時候買入就行了,如果拿不準,可以定投或者分批買入,然後長期持有。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性建議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三年的時間很長,投資市場又是實時變化的,即使想拿長線也不是現在這個時候,震盪行情拿長線不好操作,你可以適當的進行波段操作,而且即使不看個股,起碼對大盤有個清醒的認識,下跌行情可以先出來。等大盤企穩的初期可以配置一些大盤藍籌,企穩反轉之後,可以賣出藍籌,配置一些中小盤的股票。這樣持股穩妥一些!





老股民新韭菜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作為股票投資,個人認為,在風險和收益問題上,首先應該把“風險”放在首位。而多數人虧損的原因大概都是犯了一個“核心”錯誤,也就是“低級”錯誤,把賺錢放在了首位。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投資者教育”,仍然還有很多人沒有接受“教育”,而得到的確實“教訓”,甚至是“屢教不改”,虧損連連。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就是“自作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把投資作為“智力遊戲”,只想戰勝“對手”而被對手戰勝。失敗者眾多,包括機構和散戶。

個人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就是靠股市的發展和上市公司賺錢。我們看到,股市處於熊市,幾乎所有人都賠錢,而很多人還在和“對手”叫板,算計別人口袋裡的錢,結果就是“比慘”。上市公司不賺錢,還有很多人惦記從別人口袋裡賺錢,結果一目瞭然,多數人賠錢。歸根結底,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這話我不知道說了多少遍。可是我們在媒體上看到更多的是如何利用K線,如何“打板”,如何“賺錢”,就是缺少如何“控制風險”。今天有人說一萬能賺十萬,明天有人說能賺百萬,好像個個都是股神,其他人都是“笨蛋”。我們聽到的幾乎都是謊言,有些“股神”不一定真的賺到了錢。分析的頭頭是道,說出的都是“經驗”,而股市給我們的正好相反,應該是“教訓”,其實是“風險”,因為股市不生錢。

言歸正傳,50萬投資股票,也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靠上市公司賺錢,就不能貪婪。選擇有價值的公司,買在低點,持有三年基本沒有風險,或多或少賺錢。還是老生常談,買股票買的是“資產”而不是故事,賺錢是靠上市公司,而不是炒作熱點,題材概念。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每年增值百分之十以上,三年資產增值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基本不存在“風險”,幾乎可以認為“躺著賺錢”。道理就這麼簡單,但個人不做股票推薦,避免“涉嫌”。只說個大概,銀行股應該是首選。比一比,看一看,自己選擇自己買,花的也是自己的錢。比銀行股賺錢的股票有很多,但要承擔比較大的“風險”。因為三年時間 一切都會“變”。水平有限,技術一般,沒有經驗,僅供參考。還是那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麻辣SC


我強烈建議直接買指數etf,逐步入倉。a股雷太多,長的時候大部分股票漲不過指數。跌的時候正反過來。如果交易頻繁的話,還能避免一些費用。同時只考慮大盤面,不用分析個股


股做高深


有資金,沒主見,這種大方向的問題自己都拿不準,更別說選股方面的問題了,我大A又不欠你錢,勸別來遭罪,有些東西不是賺點錢虧點錢的事情,更多的是心理上精神上折磨,與錢越近的地方就越考驗人性,有這資金找些年化5-6%的理財,舒舒服服過好小日子才是正路,願能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