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品「更大更貴」 未來靠「無限」提價賺錢?

9月13日凌晨,蘋果公司召開了秋季發佈會,為大眾帶來了Apple Watch 4、A12 Bionic 仿生芯片以及備受關注的三款新 iPhone 產品。就手機新品而言,最新發布的 iPhone Xs、iPhone Xs MAX、iPhone Rs 外觀上與老款機型 iPhone X沒有多大差別,“更大更貴”的進階成為了人們的第一“觀後感”。要知道,如今蘋果 iPhone 產品的銷量已遠不如頂峰時期,其市場份額也出現下滑,“微創新”的帶貨能力似乎開始減弱。不過,蘋果的賺錢能力依舊不容置疑,利潤攀升的背後,其未來之路還會延續單品提價來牟利嗎?

蘋果新品“更大更貴” 未來靠“無限”提價賺錢?


產品由“引領”轉向“迎合”

聚焦到最新款 iPhone 產品來看,三款機型在iPhone X 的基礎上,可分別概括為“演變”成了廉價“走量”的 iPhone Xr 、迭代升級的 iPhone Xs ,以及高價位牟利的 iPhone Xs Max。在相同的“劉海屏”“窄下巴”外觀下,iPhone Xs 系列的存儲容量最大可達 512GB,iPhone Xs Max 的屏幕尺寸則接近 6.5 英寸,均創下蘋果史上之“最”。 iPhone Xr 除了攝像頭、屏幕配置上有所“折扣”外,其他應用功能幾乎無異,且擁有六種配色。

值得一提的是,“雙卡雙待”雖不是新鮮應用,但蘋果手機的首次啟用則頗具話題性。據瞭解,三款新 iPhone 產品都將支持雙卡雙待功能,採用 e-sim 虛擬卡加實體卡的方式,並已經獲得三大美國電信運營商的支持。而由於我國的 e-sim 還未正式商用,蘋果宣佈在中國推出支持實體雙卡的特供版本。

總體來看,曾經一度引領手機行業潮流的 iPhone 產品又一次延續了“微創新”風,亮點不足的表現令有些網友直呼“一年不如一年”。據通信行業觀察人士表示,蘋果已經逐漸從市場的“定義者”轉向為了“迎合者”,創新不足的蘋果如今在技術層面並不突出,其涉足新技術的壓力也是較大的。

就崛起中的國產手機而言,華為的萊卡三攝、vivo的屏下指紋、OPPO的滑動攝像頭等全方面的表現令手機圈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狀態。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蘋果的“微創新”便令消費者的直觀感受突顯為新意不足。

蘋果新品“更大更貴” 未來靠“無限”提價賺錢?

在硬件層面,此次三款蘋果手機新品搭載的 7nm A12 Bionic 芯片也佔據了發佈會一定的介紹時間。值得關注的是,A12 採用的臺積電 7nm 工藝,與此前華為發佈的麒麟 980 採用相同製程,均包含 69 億顆晶體管。但從落地速度來看,蘋果仍然成為了最早採用 7nm 工藝的手機廠商。

不過,有相關技術人士對於記者表示,蘋果的A系芯片是基於ARM架構開發而成的,芯片製程也和高通、聯發科處於同一水平,加之A12處理器的製程與麒麟980相同,所以單純從硬件水平來看,蘋果處理器的技術水平並無壓倒性優勢。

但應看到的是,iPhone 產品即便沒有過多“外在”創新,但其應用體驗也在吸引著新、老用戶,並保持了較高黏度。具體而言,上述人士表示這主要得益於iOS系統和硬件芯片的高度整合,以及iOS系統提供的完整、高效的應用生態。iOS系統是封閉的體系,避免了第三方對系統核心程序的修改,且iOS系統對開發者提出的要求要高於安卓系統,從而避免了低質APP的泛濫。總而言之,蘋果的核心競爭力依舊在於“內”,軟硬件的結合領先於行業還是不爭的事實。

但面臨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無論是友商的奮起直追還是蘋果自降“身段”迎合市場,產品競爭力的提升都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吃老本”的蘋果想再現當年的輝煌還需“用點力”。

蘋果新品“更大更貴” 未來靠“無限”提價賺錢?

賺錢能力依舊不容置疑

在行業不盡明朗的大背景下,加之產品創新力度的減弱,蘋果手機事實上已經出現了銷量下滑的情況。就上一次發佈的 iPhone 8 與 iphone X 來看,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曾表示,該兩款機型在我國市場很難登上“熱賣榜”,隨後形成了很大的庫存。且在老款機型降價的同時,蘋果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未超一億臺,這在其發展史上是少有的情況。

有數據顯示,蘋果手機2015年的全年銷量為2.315億部;2016年則開始出現下滑,全年銷量下降至2.154億部;2017年也未扭轉勢頭,數量維持在2.158億部。就市場份額來看,蘋果佔比已從2015年的16.1%下滑到了去年的14.7%。

不過,手機產業中蘋果“拿走”的利潤仍是絕大部分,其賺錢能力不可小覷。資料顯示,庫克於2011財年末期正式出任CEO,那一財年蘋果的總營收額是1086.8億美元。而到了2015財年,蘋果營收額達到了2312.8億美元,這一數字在四年內實現翻番。時至今日,蘋果的市值也在不斷攀升。

蘋果新品“更大更貴” 未來靠“無限”提價賺錢?

根據蘋果2018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營收增長主要來源於iPhone X ,儘管銷量少於預期,但其高價定位帶來的收入上漲了20%。在業內看來,此次最新產品價格的再提升,或為蘋果再次拉動收益的增長。

然而,“微創新”下的產品迭代升級,輔之不斷抬升的單價,雖然短期內對經營可實現有效刺激作用,但該做法對於品牌的傷害也是較為長遠的。未來,市場需求減小的 iPhone 產品還會靠著“無限”提價的方法來賺錢嗎?

孫燕飈認為,從目前的狀態來看,手機廠商的創新一定意義上來講已經觸到了“天花板”。換言之,蘋果再依靠顛覆性創新贏得市場、大幅獲利的幾率較低。而在迄今為止的蘋果手機保有量上來計算,互聯網收入或將成為其一大動力“引擎”。

在5G時代即將到來之際,暢快的網速下,手機的角色將更像是一個數據採集器,真正的應用更多地來源於互聯網。事實上,如今蘋果的業務與收入結構便已在朝這個方向發生著改變。

上季度財報顯示,蘋果互聯網“服務類”收入為95.48億美元,較2017年第三財季72.7億美元的收入增長31%。這其中便包括了iTunes、iCloud雲服務、Apple Pay等業務。庫克也直言,蘋果對其服務業務的增長勢頭“感覺良好”。就其以往的規劃來看,蘋果意在2020年將其服務類收入達到每季度140億美元,目前蘋果也在朝這個目標穩步邁進。

蘋果新品“更大更貴” 未來靠“無限”提價賺錢?

但與國內對於互聯網企業的“盲目”崇拜不同,以蘋果為代表的國際科技企業仍然更加看重研發能力。伴隨時代浪潮的“席捲”,蘋果公司今後產品、模式的更迭與更新著實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