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爲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長河中,但凡挑起叛亂髮動政變者,大都是些齬齪小人無能之輩、野心之徒。但似乎也有那麼幾個例外,發動政變者是值得史家標榜的超群之輩、英雄人物、濟世良才。這種人的起義或者說叛變往往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之下發生,遇到明君即是棟樑之才,但若是皇帝昏庸無能,便可取而代也,這種人的起義往往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最重要的額是民心所向。雖然從道德倫理上來說是不齒的,但是從朝代的經營和對人民的生活方面而言,這樣的政變卻是大家都想要見到的。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其中,唐代大名鼎鼎的太宗李世民即是這樣個青史流芳的傑出代表。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與竇氏所生的次子。竇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長子名建成,次子名世民,三子名玄霸,四子名元吉,女即平陽公主。 其中,三子李玄霸早亡,其他三個兒子日後便為爭奪那皇位而互相殘殺起來。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在李淵的這一母同胞三個兒子當中,唯獨李世民最有出息。傳說,李世民降生之際,即有二龍戲躍於門外,三日方才離去。四年之後,有一位自稱善長相面的書生要求進見李淵。剛見面,他即對李淵說:“公當大貴,而且必定有貴子。”李淵於是喚出四個兒子與這位書生相見,書生指著李世民說:“此子有龍鳳之姿,將來必定貴不可言。請公記住,此幾年近二十歲之際,定能濟世安民,願公切勿輕視。”李淵聞聽此言後心中大喜,書生乘此即便辭去。辭歸書生後,李淵轉念想, 恐怕書生將這些話轉告他人而招致禍患,當即遣人追捕他,沒想到四下尋找而不見其蹤影。李淵感到驚奇,認為這是神人在點撥他。於是,他即採用“濟世安民”語,為次子取名為世民。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李淵雖是南代握有重兵、官居顯位的大員,但能走上奪權自立之路,則全在於李世民的功勞。李淵,字叔德,系隴西成紀人氏,為西涼武昭王李番的七世孫。祖李強為北周八柱國將軍之去世後被封為唐國公。 父李爵仕隋,裝封唐國公與南文帝公為君臣私為連襟。李淵在其父死後,裝爵唐周公,先後任進州院州歧州刺史。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兵反南,南教管先調李調為型化(今甘肅合水)留守,節街隴右諸軍,後調李湖鎮壓山西農民起義,防有柔然進犯。 大業十三年初,李潮以太原留守身份兼晉陽宮監。晉陽為軍事重鎮,兵源充足,”食支十年”,李淵私下大喜。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此時的南朝江山,已是民怨鼎沸,國將不國。其時,見請史集記載的起義多達數十起之多。但是,遊幸江都的隋煬帝仍在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江而社稷的安定早被他拋到九霞雲外去了。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對此,胸無大志無所作為的李淵只是哀嘆時局多艱,悲愁前途無望。但是,李世民卻在想大展宏圖。為此,年僅18歲的李世民不僅已將兵書戰策讀得爛熟,而且胸懷大志,到處交遊,傾財樂施,禮賢下士。他在晉陽密結豪友,與晉陽官副監裝寂、普陽令劉文靜結為至交,密謀起兵,以圖大業為通使其父本溯就範舉事,李世民與裝寂設計,“私以晉陽宮人侍淵”。位臣子,競敢私自與行官中的妃子很玉倚香同枕共寢,自然是死罪無疑。裝寂乘機勸道:“你家二郎私下儲養士馬,欲舉大事。明公手握重兵,何不趁機起事,弔民伐罪以營帝業。”被遇無奈的李湖也只好說:“事已至此,我還有什麼辦法,只有依從他了。”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想起晉陽宮中犯上淫亂的事情,李淵雖心緒不寧但終還下不了舉兵反南的最後決心。李世民乘機開導其父道:“現在天下大亂,朝不保夕。父親著仍抱著隋朝所投官職不放,拘於作為臣子的小節,上有嚴刑,下有盜寇,禍忠沒有到頭的時候。不如順民心,興義師,奪取楊家江山,這樣或許能夠轉禍為福。”聽到兒子如此說話,李淵忿然大怒說:“你怎麼能胡說八道!我應當拿你去自首,告發於縣官,以免全家受到牽連。”李世民說:“已到了這步天地,所以我才敢發表這種議論。父親如果想拿我去見官,我做兒子的也不敢推辭。見李世民仍固執己見,李淵長嘆聲說道:“ 我豈沒有父子之情,哪能忍心去告發你,置你於死地,只是希望你能慎重,別再胡言亂語而已。”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越日,寇警益急,本世民再次對李淵說:"今盜賊日繁,幾遍天下,父親受語討賊,我想反賊是不可能討伐淨盡的,因而你最終將難逃朝廷的治罪。況且.世人盛傳楊氏當亡,李氏當興’,李氏遭到皇上的猜忌,導致廊國公季等沒有什麼罪惡而被誅滅九族。父親即使能朝滅反賊,也想怕因功高反遺排擠,促使大禍早早降臨到頭上。我輾轉思量,只有起兵一途尚可以避禍,您父親別再遲疑。”李淵無奈地說:“我已細細地思考過,你的話也有些些道理。現在看來,破家亡命由你人,化家為國也由你一人我是做不了主了,一切由你安排吧。”

盛世唐朝的奠基人,你以為是李淵嗎?大錯特錯

正在李世民安排手下人趕往河東,準備接來李氏家春之際,隋煬帝所淮的使既已經來到太原。因李淵抵禦賊寇不力,隋場帝要逮他到京師問罪。此時的李淵早已嚇得內心惶恐,完全沒了主意,還是李世民給他吃了定心丸,李世民說:“今主昏國亂,盡忠無主,上既亂法,下何必守法,現在晉陽士精馬壯,蓄積鉅萬,藉此舉事,何患不成,”代王楊侑留守關中,他尚在幼中,還是個孩子,關中豪俠並起,正不知依附何人,公若鼓行而西,安撫群豪,佔有關中如同探囊取物,父王為何甘願接受拘囚,坐以待斃。”這一席話,說的李淵死心塌地,決計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