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諸葛孔明羽扇從不離手?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同時也是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在他的輔佐之下,劉備得以從一個四處流亡的小人物成功蛻變為一個可以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割據一方的豪強。諸葛亮因他卓越的才氣和智慧為後人所敬仰,“小諸葛”歷來是對聰明人的稱呼,在今日,儼然已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為什麼諸葛孔明羽扇從不離手?真相是這樣的

而就形象來說,我們看到不論在影視作品中,還是流傳下來的諸葛亮的畫像中,羽毛扇幾乎成為了諸葛亮的標配。不管春夏秋冬、嚴寒酷暑,他總是手持羽扇,輕搖慢晃,不緊不慢中一條條妙計應運而生。眾人在敬佩其才幹之時又不免心存疑惑 ,天氣炎熱也就罷了,可在冰冷刺骨的冬天手中還拿把扇子,這是幾個意思?這還要從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說起。

為什麼諸葛孔明羽扇從不離手?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自小就博覽群書,智慧過人,且心存大志:大丈夫頂天立地,總要做出一番事業才不枉在這人世間走一遭。所以他時常對天下大勢做深入的分析。當時曹操,和孫權都兵強馬壯,手下才俊眾多,其中不少更是舉世聞名,如果諸葛亮投入到他們門下,自己的才華很有可能被掩蓋。而皇叔劉備則有所不同,雖然當時他人馬稀少,勢單力薄 ,不僅沒幾個幕僚,還處於四處流亡之際,但是實際上劉備尊賢容眾,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之人,一旦為他所任用,那麼自己的抱負將有極大可能實現。所以在劉備三顧茅廬 ,對劉備的為人做了進一步考驗之後,諸葛亮決定出山,大展宏圖。

為什麼諸葛孔明羽扇從不離手?真相是這樣的

諸葛亮在出山時他的妻子黃月英送給他一把做工精緻的羽毛扇,她告訴諸葛亮:“你初出茅廬,雖然劉皇叔因你的才華,對你非常敬重,可他的手下難免有不服之人,恐有諸多言語冒犯之事,你又不能惡語相向,這有損你的尊嚴,你拿著此扇,如果有那無知小兒頂撞與你,你就拿著此扇輕輕扇動,消除心頭之火,要對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心服口服,這才不枉你的身份。”

諸葛亮聽後深以為然,也為妻子的行為大為感激,自此,無論何時何地,諸葛亮都會拿著妻子贈送的羽毛扇,深記妻子的一片苦心。

為什麼諸葛孔明羽扇從不離手?真相是這樣的

這把羽毛扇自此陪著諸葛亮幫著劉備聯孫權、戰曹操,一路高歌猛進,最後天下三分劉備佔其一,依靠著“天府之國”的肥沃土地建立起興盛一時蜀國。因此,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並不作普通扇子只用,也不是大多數人以為的羽扇是軍師身份的體現,他的羽扇之所以不離手,是為銘記家中糟糠之妻對自己的理解和她的一片苦心。

為什麼諸葛孔明羽扇從不離手?真相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