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發叉是掰好還是不掰好?爲什麼?

手機用戶70951160343


問題:玉米叉是掰好還是不掰好?

答案:這個問題困擾了許多人。我明確的告訴你,可以掰,掰掉有利,不掰白耗營養。

玉米叉的生理情況。玉米拔節後,分化的兩個玉米幼棒。營養好的第一個習慣叫初生棒,是有效棒,營養差的一個是次生棒,有人叫做叉子,是無效棒,通常情況下不能結實成熟。若是玉米養分達到了一定的量時,兩個棒同時生長髮育。在營養不脫節的情況下,也會成熟。但一般情況很難達到那企狀態,次生棒成熟不了。次生棒,生長還是要消耗一定量的營養,才能生存。它表面的葉綠素比較少,光合作用能力低,只能滿足自身的需要,另外還要吸收利用從根部輸送來的營養。這些營養不能轉化成玉米籽粒,是根本不需要的,只能給初生棒帶來影響。


玉米次生棒掰掉有利。所以,次生棒是多餘的無效棒,對玉米整體來說,只是個廢物,留著沒有一點好處。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可以在玉米苗拔節分化時將玉米杆下方的一個次生棒掰掉,減少消耗營養。雖然,次生棒對影響單株產量是很少的,但對整塊地來說,意義就大了。建議還是趕早掰掉,提高整體產量。

總之,玉米叉子留著只是白白消耗營養,不如趁早掰掉。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玉米發叉是掰好還是不掰好?


最近這種類似的問題好幾個人邀請老張來回答,原因是這個玉米叉子很多人說掰,也有人說不掰,搞得大家都很困惑,不明白到底是掰好還是不掰好,今天老張就大概說一下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玉米叉子其實也分兩種的,一種是“虛有其表”的,即長的很慢、比較小,不抽穗的,也就是外邊看起來有個小叉子,過一兩禮拜去看還是個小叉子,長的很慢,那麼這種情況在我們這叫“公公仔”,意思是以前皇宮裡的公公,徒有其表!這種小叉子基本消耗的營養很少,反而還會為玉米植株製造很多的有機質,也就是說這種玉米叉子是利大於害的,大家留著不吃虧。還有一種玉米叉子是那種瘋長了,不光長得快,還抽穗,甚至想長棒子結果子(經常剝開苞穀皮可以看見棒子上稀稀拉拉幾個玉米顆粒),這種就是“惡性”的玉米叉子,一定不要留,因為留下來會搶奪主叉子的營養,最終兩個棒子都長不好,要及時清理掉。當然了,也有種玉米是作為青飼使用的,這種玉米發叉子越多越好,反正也不指望它長玉米!



綜上所言,玉米留不留叉子要根據玉米叉子的實際情況來判斷,目前市場上小部分品種也有雙叉子的,這個在買種子的時候就要問清楚,其它的可以根據玉米叉子的生長情況來判斷是否去留!


好了,以上就是老張談三農對於這個玉米叉子應該去留問題的一點個人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多多包涵!


老張談三農


玉米發叉是掰好還是不掰好?

玉米是主要糧食作物,在我國的東北、華北、西南地區種植較多,根據種植時間不同可分為春玉米種植和夏玉米種植,玉米的發叉現象又叫做側生枝,是玉米生長過程中的一個分櫱現象,其實就和水稻的分櫱差不多,這種現象在春玉米上發生較多,夏玉米發生相對較少。

玉米發叉現象主要和種植品種、播種時間、水肥管理、除草劑的藥害,和化控等諸多因素有關,側生枝多在玉米的苗期就開始發生,這時如果側生枝生長的比主莖小的,對主莖生長無明顯影響,隨著抜節後期主莖的快速生長,其營養會被主莖轉化吸收利用,側生枝會慢慢萎縮退化,這樣反而對主莖有利,個別側生枝生長較大與主莖爭肥爭光,後期也會退化掉的,這樣的發生較少,對產量影響不明顯,如果有空閒時間可以考慮掰掉。

現在的玉米種植多是規模化大面積,這種大面積的掰掉側生枝,費時肥力力、無明顯增產,無需這麼做,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

以上是金田農人分享!如有不對之處敬請海涵!歡迎留言關注金田農人問題回答!


金田寶哥


這個問題一直以來爭執不斷,咋說呢?如果你問掰好,還是不掰好,那我告你,掰好。但是不拜有不掰的道理,矛盾出發點就在這裡,不多加以贅述了。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不掰丫子減產百分之2%,這個測值令人質疑,按一般畝產2000計算,你不過減產40斤而已。跟掰丫子所付出的勞動成果哪個合算。一斤玉米按8毛算x40斤=16元,一畝地掰兩遍丫子需付出一個工。一個人工十六元在今天來說也太廉價了,如果讓我選擇,我認可在玉米生長期做一次齊苗增長百分之25%玉米後期做一次平尖增長30%,現在看你的一畝地玉米增產多少了?能達到單產多少了?話說回來,大家不要被一些玉米增減產的數字懵到了,即便是事實,我們種的也不是試驗田,哪有時間和精力去那麼侍弄。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我有時間,閒著沒事我就為了那個增產2%去掰丫子,如果實在忙不過來,不掰亦可。所以不必糾結。


白雲深處141113530


我用去年的親身體會回答這個問題,我的地專門試驗玉米新品種,由於網上討論玉米丫子掰不掰的問題一直有爭議,我便留下5畝不掰丫子搞試驗,由於水肥充足,每棵玉米至少一個大杈子,多的長兩個大杈子,雖說丫子沒有主莖長的高,但也能長到近2米,尖上長個小穗,讓蟲一咬,根本沒產量,而且大杈子與主莖爭肥,爭水,爭光,影響整體通透性,最後發現主莖結的穗明顯的小,沒有大棒子,當然收穫後才明白減產很嚴重。經幾年觀察發現,水肥條件好的不掰丫子不行,如果一般水肥管理可以不掰,因為地沒勁,長了丫子很快就蔫了,根本長不起來,我西鄰居種啥玉米也不長丫子,因為人家從來不播肥料,地沒勁自然不長丫子。另外一個是,密度大的地塊丫子少不用掰,而稀植的丫子長的大可以掰掉。另外一點說一下,由於玉米不值錢,不想掰也就算了,可以把靠路邊上的丫子掰掉,裡邊的就不用掰了,不夠工錢,所以要看情況,沒有死規定,自已的地自已作主,我的回答是實踐後得到的體會,討厭大理論,討厭專家教授們的紙上談兵。



就半工半農


玉米叉子掰不掰,看個人情況,少量種植,掰了可以增加產量。規模種,花錢請人掰,就得不償失了。規模種植的化,玉義叉子只能以防為主,也就是在買種子的時候,就買積溫便高一點的,可以減少叉孑的發生。種植的時候,適當的提高密度。通過這兩種方法可以預防95%的叉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