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


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



-------------------------------


中國的教育傾向於“聽話,才是好孩子;乖,才有糖吃。”也因此教育出大量的乖寶寶類型的所謂人才,他們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方百計地成為了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安分守己的老實人。小學老師曾經因為我一天沒有吵(說)鬧(話)而“獎勵”吃糖的記憶,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陰影。馬伊琍後悔教出乖女兒:懂事才是捆綁孩子一生的魔咒。我們要做善良的人,但不能用自己的善良去“賭”別人都是善良的。



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



出國留學,只有槓精才能生存!對任何人、任何事勇敢說“不”

與國內的教育方式不同,國外的教育更加重視個性,鼓勵勇敢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突出個人在團隊中的作用。凡事只知“善良”地睜著無辜的大眼睛既換不來教授的認可,也得不到同學的支持。西方從小教育就灌輸的批判性思維,首先就是確認事實和觀點,事實可以用數據和統計得到,觀點部分都是可以爭論的。以老實人的口頭語“嗯,好,你是對的”在團隊中處事,同學會不明白你參與的作用到底是什麼?團隊裡需要一個應聲蟲還是一個引領者呢?


國外大學的作業很多都是小組討論分工的成果,而小組的“自由組成”是很有學問的。同學感知不到你的思想和領導意識,沒人會跟你“自由”組隊的。如果“淪落”到教授幫你安插到一個隊伍裡,估計連今後的分組討論時,你的隊友非常大的可能都不會通知你。


出國在外,只有槓精才能生存!投訴是基本技能

臨近出發了,寄宿家庭的“媽媽”來郵件說馬桶壞了,要不要重新考慮換一個家庭去寄宿?什麼?後天的飛機,你讓我今天換寄宿,知道重新選擇要耗多少時間嗎?不就是今年中國人申請這所高中人數太多想漲價嗎?馬上郵件過去誠懇地調侃起來:




理解理解,馬桶壞了,

那就修啊~

辦寄宿不會修馬桶?

傳出去不合適吧?

實在不行,讓“媽媽”等著,我來修!

潛臺詞是,等我18歲了,誰還這麼“寄人籬下”的?



雅思、託福的小作文都有關於“投訴”的文體考試,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考核這些?看看中國高考的作文題是:新時代新青年、綠水青山圖、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多大氣!現在看來,還是這些“投訴”的文體最實用。



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



其實,遇到上面的家庭來信,我相信絕大部分好學生一定會“善解人意”地原諒了家庭主人的“馬桶壞了”,而選擇自己再次選擇寄宿,並且花費不菲的錢財租住酒店過渡一段時間再次尋找,寧把困難留給自己,不能拖累別人。不過,小編僑小學奉勸各位, “不敢拒絕”是人性中的弱點,面對無理請求時,不妨“槓一槓”。


出國就業,只有槓精才能生存!抓住一切機遇

承認吧,印度人就是比中國人混得好!超愛炫,說話喋喋不休,操著我們聽不懂的印(英)語,如果拋開種族的問題不說,印度裔的學生就是混得比中國人好得多。

首先是敢於表達,甭管觀點、語法、助詞、時態是否對錯,先說出來才行。尤其是語言方面的,不說就永遠不會說,說的機會少,說好的可能性就小,連話都說不好,課業完成度就差,整體分數肯定低,影響了GPA就拉低了學業表現……這是個惡性循環。一些好萊塢的影視作品裡的印度裔角色經常是喋喋不休的,雖然有喜劇的成分,但是性格特點抓得很準了。


其次是抓住機遇。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有80%選擇回國發展,當然有政策性的原因和中國發展爆發期有關。但和充分利用留學期間的時間、積極參與企業實習和助教的印度人相比,中國留學生的確準備不足。印度裔學生甚至從留學的第一年就已經開始進行H1B簽證的準備階段了,而中國的好學生和親家長還在沾沾自喜地把炫校作為唯一“運動”來做。中國學生和家庭的眼中,學習是目的,是值得炫耀和自持的。而印度裔的學生認為學習是手段而非目的,留下才是。



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



很多媒體告訴我們,海歸回國平均月薪3000人民幣的故事,但是他們沒說,美國2/3的提供H1B工作簽證機會的是印度裔把持的公司。換言之,我們的工作機會白白的被其他人佔據了,而僅僅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了入學這一步上,“金榜題名”是人生四大喜之一,可求學的目的難道不是就業嗎?過多的注意力全在入學上了,誰還關注就業前的準備呢?


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面對歧視“能打會跑”

近期關於歧視的新聞越來越多了,美國、澳洲,基本所有地方無一例外,以前是歧視黑人的多,現在越來越針對亞裔甚至直接針對華裔了。往大了說,歧視就是爭奪地球生存權的一場鬥爭。往小了說,搶了工作、住宅甚至擠了一下擋了一下都有可能使人爆發歧視言辭和行動。


首先,要第一時間要制止這種歧視行為,因為這不是你的錯。你的大聲呵斥會讓你受到正義的支援,而忍氣吞聲只會助長歧視者的行為。很多的西方人以及其他國家的朋友在聽到你的大聲呵斥時,是絕對會站到你的身前來幫助你的。你也可以藉助學生團體,比如中國學生會,或者組織群體抗議活動,在學生聚集的地方進行抗議。前提是,必須保留證據。


其次,遇到族裔爭議或言語甚至行動攻擊,第一時間應保持冷靜與沉默,儘快離開現場,不要試圖辯論或情緒性回應,切記“自保第一”。應立即報警,不要怕報警麻煩,報警時最好能有有價值的線索便於警方查找嫌疑人,比如車牌、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等。如果沒有這些信息,記住對方的特徵、長相、膚色等等也對警方查找嫌疑人有幫助。


最後要說,我們吃過一味忍耐的苦頭,也嘗過合理爭取的甜頭。面對歧視,不是我們太敏感、太玻璃心,也不是“開不起玩笑”和“沒有幽默感”,我們只是不接受一些人的惡意和無知,合理並且理性的Fight back,請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出國,只有槓精才能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