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打響「五環外」戰役,300億美元的拼多多會步唯品會後塵嗎?

文 | 文億

來源 | 投中網

資本打響“五環外”戰役,300億美元的拼多多會步唯品會後塵嗎?

7月26日,拼多多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首日收盤價為26.70美元/ADS,較發行價19美元/ADS上漲40.53%。根據招股書,拼多多此次發行856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票),代表3.424億股A類普通股。結合股價推算,拼多多當前市值達295.78億美元。

拼多多的進擊,揭開了存在於互聯網投資領域的“空間摺疊”。成立三年即上市,看不懂的人質疑它急功近利,認同者欣賞它的速戰速決。“五環內人群”說它是“上市的地攤兒”,客單價提升空間有限。但在下沉市場,它卻算是實打實的消費升級。

股權結構顯示,IPO後,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與其相關附屬實體持股比例為46.8%。第二股東騰訊持有17.0%(相似的是,2014年京東上市前,騰訊的持股比例為17.6%),高榕資本持有9.3%,紅杉資本持有6.8%。

黃崢“持股多,主要是因為公司時間短,還來不及攤薄”。在IPO前夕的媒體溝通會上,他解釋道。從融資情況看,拼多多自2015年以來一共經歷了ABCD四輪融資,融資規模合計17.02億美元。除了天使投資人段永平,支持拼多多的投資人還包括光速資本創始合夥人宓群、紅杉中國合夥人郭山汕、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等。

至此,近幾年裡資本在下沉市場的佈局也逐漸清晰起來:快手、趣頭條、拼多多構成的“下沉三巨頭”身後,有投資巨擘騰訊、阿里巴巴的身影。而在新基金矩陣,高榕資本押注虎牙直播和拼多多,源碼資本則手握趣店和今日頭條。

如果說2011年是屬於一二線城市5億互聯網用戶的移動互聯網元年,那麼2018年,則是屬於另外5億下沉用戶的移動互聯網下半場。

下沉市場資本之爭

被問及怎麼看待拼多多的時候,劉強東在美國《財富》雜誌的頭腦風暴科技會議上說,自己“更在乎用戶體驗,只要在中國有過幾次購物經歷,或許只要三次就能得到答案”。他的觀點也影響了今日資本的總裁徐新。徐新覺得,要想理解拼多多,得和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一起混一陣才有可能。

不過,處於野蠻生長期的互聯網公司,人們是否看得懂它的商業模式,和資本市場是否認可它的表現,是兩回事。拼多多和2012年唯品會流血上市時的處境如出一轍。當時,很多人覺得唯品會是一家處理尾貨的公司,怎麼可能做到這麼大的規模。但在上市一年後,唯品會最高漲幅達60倍。

拼多多也上演了一場極速進擊。拼多多IPO定價19美元/ADS。IPO發行價格區間為16-19美元,由於獲得13倍超額認購,黃崢有權在價格區間上限的基礎上再上調20%至22.8美元/ADS,這相當於拼多多2019年預計淨利潤的37倍市盈率。但拼多多放棄了這一權利。但在上市當日,這家公司就衝上了中概股排行榜高位。

截至7月27日,如果拋開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電信三家“中字頭”企業,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中,拼多多市值排名第五,穩坐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的位置。

資本打響“五環外”戰役,300億美元的拼多多會步唯品會後塵嗎?

提交招股書時,想要迎合美國資本市場的拼多多,給自己找了“Costo+Disney”的夢幻組合作為對標。目前看來,美國資本市場買單了。美國投資諮詢網站SeekingAlpha的專欄作家加里·亞歷山大表示,拼多多從名字上就揭示了團購業務的本質:相約一起購買特定商品的人越多,商品的優惠力度就越大,價格就越便宜。拼多多得益於團購,“隨著收入的攀升,將逐漸成為阿里、京東兩大巨頭的有力競爭者”。

講究盈利的美股市場,對拼多多的喜歡並不出乎意料。和大量處在燒錢階段的互聯網公司不同,拼多多的融資能力遠超過它的燒錢速度,現金流狀況也不錯。據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自2017年第一季度起全面轉型為平臺電商,來自在線平臺的廣告和佣金收入取代自營收入。從現金流量表看,拼多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始終為正:2017年和2018年Q1分別為3.15億元、6.29億元。

數字報表上的拼多多,流量獲取成本低,庫存壓力小,現金流表現好,融資能力強。2017年和2018年Q1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30.58億元和86.34億元。這些現金為公司2017年、2018年Q1分別帶來了8078.3萬元、5016.3萬元的利息收入。

拼多多的業績表現,讓黃崢的身價完成了從百萬美元到百億美元的“躍龍門”一跳。2007年,黃崢曾因為Google上市而獲得百萬美元身家。而目前,根據黃崢持有股份測算,他擁有138億美元的財富。2018年7月26日晚上,人們突然發現,黃崢的身價已經超過劉強東了。

資本打響“五環外”戰役,300億美元的拼多多會步唯品會後塵嗎?

五環內外的消費摺疊

拼多多業績越好,對其商業模式和口碑的爭議之聲也就越大。拼多多的投資人都分別肯定過黃崢的判斷力和思維格局。他站在“五環內”,重新評估並一手開創了“五環外”互聯網的價值與未來。人們反覆提到一個事實:在市場預判電商戰爭已迎來終局的時候,拼多多以高滲透率和日訂單數量第二的成績,完成逆襲。

“五環內人群”到現在也無法理解微信群拉人頭的拼團模式,如何刷新了電商格局。但黃崢說過,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從用草紙到用衛生紙,也是消費升級。“中國的新中產階級人數太少了,雖然他們佔據了絕大部分話語權,但如果一味追求他們的物質升級,就只會讓中國火車頭更往前,尾巴更往後。中國有大量的人在平均線以下,他們生活在兩個世界。”

據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6日,拼多多APP安裝滲透率已達26.5%,已經超越京東的23.52%,在所有電商APP中排名第二,緊隨淘寶之後。且從目前滲透增長趨勢看,拼多多APP的增長斜率仍然領先其他電商平臺。

無論理解與否,資本市場對拼多多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拋開目標用戶群體談消費升降級,無異於拋開劑量談藥物毒性。在下沉市場,拼多多確實有所成就。

參與拼多多B輪融資的光速資本創始合夥人宓群說,“拼多多通過深度洞悉用戶消費需求,把社交關係和產品的顆粒度打磨到極致,拼單模式讓商品通過社交的方式來獲取用戶,促成了高效的信息匹配,在滿足用戶實際且有效需求的同時,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和質量”。

從經營狀況看,拼多多在2017年和2018年Q1的GMV分別為1412億元、662億元。截至2018年Q1,拼多多平臺年活躍用戶已經到達2.95億。此外,拼多多在小程序方面的表現也很搶眼。來自艾瑞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拼多多小程序累計用戶已達2.33億人,遠高於同期京東的0.86億人和唯品會的0.53億人。

在拼多多IPO後,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說了這樣一句話:“拼多多既有創新性,又有規模性”。

但也有投資人堅持認為拼多多不值得投資。有趣的是,不同的判斷,基於同一種理由。同樣是售賣低價商品,在不看好的投資人眼裡,拼多多商品廉價的特色過於鮮明,幾乎把自己釘死在了低價區間。未來,如果拼多多想要提高客單價,用戶的接受度未必高。廉價商品平臺的認知,很難抹去了。

“拼多多和唯品會一樣,現在爭議很多,股價暴漲,但風頭一過,怕是會一地雞毛”。一位不看好拼多多升值空間的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唯品會是拼多多的“前車之鑑”,隨著流量吃緊,尾貨特賣模式迎來瓶頸,活躍用戶增長速度很快就會放緩,“神話破滅也不過是三年時間”。

屬於拼多多的用戶高速增長紅利期即將逝去。據艾瑞統計,進入2018年以來,拼多多APP端MAU規模相對穩定,而其依託生存的微信,自身用戶增長也遇到了一些麻煩。在2.95億活躍用戶背景下,黃崢需要探索如何增加用戶留存率,增加商戶規模,提升用戶體驗。

對拼多多來說,IPO是個新起點。新一輪的投入期即將到來。能否扭轉悖論,撫平“空間摺疊”,拼多多接下來一年的表現至關重要。

據招股書披露,拼多多計劃將40%的募資款用於增強和擴大公司現有業務,40%用於技術研發,剩餘資金會用於日常公司運營和潛在投資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