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變「三級跳」——安定區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四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滄桑鉅變。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40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下,安定區春風化雨,高歌猛進,跨越發展實現基本解決溫飽、穩定解決溫飽到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三級跳”。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回望40年,史無前例的發展變遷,亙古未有的騰飛崛起: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迅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基礎設施徹底改善、特色產業高歌猛進、城鄉發展日新月異、生態環境面貌一新、人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巨大變遷不勝枚舉,發展成就永載史冊。

安定區為何會發生如此鉅變?有人說是政策的引領;有人說得益於全區人民發揚領導苦抓、社會苦幫、群眾苦幹的“三苦精神”和“敦厚、包容、堅韌、自強”的安定精神;也有人說得益於堅持“順應天時、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市場、遵循經濟規律,順應時代、遵循科學規律”的原則……

“一屆接著一屆幹,一屆幹給一屆看。”唯有這句話才能表達安定區幹部群眾的共同心聲。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思路之變——

立發展航標,走改革之路,鑄歷史豐碑

改革開放以來,定西特別是安定區的發展始終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1983年7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視察甘肅時提出“種草種樹,發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窮致富”的“反彈琵琶”發展之策。

1999年10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安定區小流域治理情況,並作出“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重要指示。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作出“八個著力”重要指示。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江澤民、胡錦濤、李鵬、喬石、朱鎔基、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等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安定區考察調研,慰問困難群眾,關心生產生活,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給全區幹部群眾給予了巨大鼓舞。同時也給安定區人民指明瞭發展之路,深深紮根於安定人民心中,鼓舞和激勵安定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地走下去。

在長期的實踐中,安定區委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並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形勢和黨的重大任務,對事關全區的重大問題作出決議。從開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到經濟工作,從黨的組織建設到精神文明建設,從扶貧脫貧工作到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區委都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注重頂層設計,提出了推動發展的真招實策,創新了新模式,展現了大作為。

新時代,新起點,新舉措,更有新作為。“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四個服從”,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致力脫貧攻堅、加快轉型升級、建成小康安定’的目標要求,狠抓精準脫貧、現代農業、工業經濟、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城鎮建管、生態環境、民生保障八項重點工作,全面加強文化建設、法治建設、黨的建設,大力弘揚學習、創新、擔當、務實、清廉的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確保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安定區委書記趙眾煒鄭重地向全區各級幹部提出了明確要求,向全區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扶貧脫貧——

立愚公志,打安定牌,走特色路

安定區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反貧困鬥爭首開先河的地方。40年間,勤勞勇敢的安定人民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進行著一場又一場反貧困的鬥爭,演繹了一曲曲令人動容的樂章,書寫了精彩壯美的詩篇。

140年前,陝甘總督左宗棠在上書朝廷的奏摺裡曾這樣寫:“隴中苦瘠甲於天下”。

更有甚者,上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相關官員考察後發出慨嘆:“這裡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這似乎是給貧瘠的隴中下了“死罪”判決書。

出路何在?路在何方?生活在隴中大地的人們在困境中思索,在逆境中尋找,堅持不懈。

“有水走水路、無水走旱路、水旱不通另找出路”。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安定人緊貼實際,修梯田、築堤壩、興水利,拉開了以梯田建設為主的水土保持序幕,唱響了扶貧開發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982年,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自從有了“三西”建設,安定區從此展開了“輸血”與“造血”並舉的扶貧式開發建設,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並被一以貫之地弘揚光大。

1998年底,全區提前實現了整體基本解決溫飽的奮鬥目標。2000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1258元,較九十年代淨增600多元。

扶貧路更廣,致富路更寬。進入新世紀,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安定人,堅持“三個順應、三個遵循”原則,逐步實現了由“對抗”向“遵循”、由“輸血”向“造血”、由“苦幹”向“會幹”、由大水漫灌式扶貧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根本轉變,創立了貧困地區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的特色之路。

四十年艱苦奮鬥不鬆懈,四十年久久為功抓扶貧脫貧。該區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和綜合開發不動搖,實行“山、水、田、林、路、村”統一規劃、綜合治理,探索創立了“修梯田、打水窖、通道路、育林草、改圈舍、養牛羊、建沼氣、種洋芋、輸勞務、增收入”的農業生態循環經濟路徑,實現了生態修復、產業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與經濟良性發展的可持續,用如椽巨筆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美麗詩卷。全區所有鄉鎮和100%的建制村通上了瀝青(水泥)路;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9%以上;農網改造率達到91%,農村低電壓問題基本解決。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抓扶貧脫貧,必須抓產業,這在全區已經形成了普遍共識。近年來,該區立足產業支撐,圍繞“村有增收產業、戶有種養設施、人有致富門路”的目標,大力實施百萬畝薯、百萬畝草、百萬頭畜“三個百萬”產業培育工程,走出了圍繞貧困村、貧困戶的“跟進”扶貧路子,大手筆書寫了“項目資金跟著貧困村戶走、貧困戶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跟著市場走”的輝煌篇章。在產業發展的有力帶動下,全區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10.43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4.5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2.1%。

實踐是最好的“試劍石”。過去安定因貧窮而著名,今天安定因變遷而舉世矚目。安定區成為“改革開放30年——中國之路”的18個典型之一;2015年,“三西”扶貧開發現場會議在安定區召開;2016年,全國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現場會定西觀摩活動現場觀摩了安定區香泉鎮陳家屲村和高峰鄉紅光村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大數據管理等工作;2017年,安定區在省級市縣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評為綜合評價好的縣區;2018年,第五屆中國草業大會在安定區隆重召開。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安定全區上下咬定青山不放鬆,攻堅拔寨不鬆懈,奮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艱辛付出。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縣域經濟——

推廣新技術,呈現新業態,取得新成就

安定區是農業大區,區域經濟自當圍繞農業來做文章。改革開放以來,從當初的種植結構單一,以糧食種植為主,用於自給,到“壓夏擴秋、壓糧擴經”的結構調整,再到推廣應用以地膜為主的旱作高效農業種植技術,農業發展逐步邁向效益型、產業型、小康型。

多年來,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安定區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堅持不懈的探索總結確定的馬鈴薯、草牧和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為該區的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找準了路子。安定區在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的基礎上,緊緊圍繞“中國西部草都”核心區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立草為業、以草帶畜、以畜促草、草畜並舉、循環發展”的總體思路,走種養加銷全產業鏈草畜一體化循環發展的路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全區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完成13.07億元、22.74億元和44.2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6.3︰28.4︰55.3。全區馬鈴薯種植面積連年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全膜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全區草牧業總產值達到32.3億元。2017年,人均馬鈴薯可支配收入達到1638元,人均牧業可支配收入達到2350元。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抓住工業發展,就抓住了安定經濟發展的牛鼻子,這是安定區委、區政府形成的共識。

“築巢引得金鳳棲”。這兩年,安定區下大力氣改善招商引資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制度改革,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執法監管模式,落實事中事後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深入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以資源整合的“加法”換取綜合效益的“乘法”,實現“四統一、四聯合”等等舉措彰顯安定區深化改革的行動和成效。

優惠的招商政策、優越的招商環境、優質的招商服務,有力地助推了該區園區發展、城鄉建設、產業升級的步伐:康莊花苑田園綜合體項目、藍天公司綠色製造循環利用建設項目、馬鈴薯澱粉加工及有機肥水還田清潔生產示範項目、金九月公司萬噸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項目……安定區已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投資興業熱土。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80.08億元,同比增長4.3%,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64億元,同比增長5.4%。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生態文明——

打造新理念,建設新家園,分享新成果

改變面貌、治窮致富是安定人民矢志不渝的目標。“山頂造林戴帽子、山坡種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繫帶子、山下建棚圍裙子、溝底打壩穿靴子”的“五子登科”是對該區生態環境治理模式最形象的描述。

縱觀安定生態環境建設路,從梯田建設到小流域綜合治理,從水土保持到“水保立區”,從生態管護到退耕還林還草,從植樹造林、面山綠化到林帶、生態園建設等等,成效顯著。湧現出了大坪、景泉、官興岔、石家岔、九華溝、復興、高泉等一批先進典型,成為安定人的驕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目前,全區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2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76.4%;坡耕地治理程度達到86%;建成各類淤地壩155座。造林保存面積138萬畝,種草留床面積57萬畝,林草覆蓋率35.5%。全區林地面積達到20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7.94%。其中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105.7萬畝,建成了金華林、中國農業銀行萬畝員工林、同心光彩林、公安林等林業精品示範工程10餘萬畝。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如今的安定,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山坡地基本改造成了梯田,天更藍了,山川更綠了,環境更美了,鳥兒的鳴叫聲更悅耳動聽了,就連生態公園也不時飄蕩著市民的歡聲笑語……

人民幸福——

轉變舊觀念,創造新生活,開啟新體驗

定臨公路過境的內官營鎮錦屏村,蔬菜產業和商貿業發展鼓起了當地群眾的“錢袋袋”。全村14個社1042戶人中種菜戶達800多戶,戶均種菜8畝左右,農民人均從蔬菜產業方面獲得收入1萬元以上。據瞭解,全村已修建翻新磚木結構房屋的農戶佔2/3以上,擁有電冰箱、電磁爐等時新家電的佔95%以上,水暖床、電暖床替代柴草和燃煤燒炕的佔50%以上,有太陽能熱水器的佔70%左右,有小車的農戶近300戶……這裡正悄然發生著巨大變遷。去年底,讓全村幹部群眾最振奮的是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錦屏村摘得第五屆全國文明村的桂冠。

錦屏村只是安定區農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安定區因改革開放發生鉅變,安定人民因共享改革紅利而無比自豪。全區人民的生活質量也因此發生質的飛躍,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吃得是自來水、用得是動力電、走得是水泥硬化路、住得是堅固漂亮的安全房、種得是平展展的梯田地”。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如今,在廣大農村,建設得最美麗的是老百姓的民居,修得最闊氣的是學校校舍,發展得最快的是現代農業,眼下最時髦的是打造以產業園為主的鄉村旅遊業,最燦爛的是老百姓滿臉的笑容。文明新風輕拂農家,低碳、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已經形成,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撫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全區人民的幸福指數也逐年提高。

輝煌已在過去定格,燦爛將在明天再現。40年的發展輝煌已是金光燦爛、碩果累累。站在新的起點上,安定全區上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為了歷史的重託,為了人民的熱望,為了明天的輝煌,迎著朝霞、揚帆起航,為實現“致力脫貧攻堅、加快轉型升級、建成小康安定”的藍圖而努力奮鬥!

「改革开放40周年看安定」四十年巨变“三级跳”——安定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