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先生敢代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这是为什么?

娱之愚味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有一段情节,就是雍正的师爷邬思道在雍正刚刚登基的当晚,当着雍正的面,代雍正发号施令处理了老十七请见的事。

这个情节看起来很蹊跷,一方面,雍正刚刚登基,按道理邬思道应该很清楚 ,此时的雍正已经不是白天的雍亲王胤禛,他和雍正的关系已经由“师爷、朋友”变成了“君臣”,甚至是杀人灭口的对象,邬思道不该开口干涉雍正的事物才对。

另外,邬思道自己“生命危险”的警报并未彻底消除,此时邬思道的多嘴之举,似乎有引火烧身的嫌疑。

以邬思道的精明睿智,应该是很清楚这些,但是,他还是很坚决的替雍正发号施令,似乎并不惧怕会存在危险,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邬思道还是很理智的。

邬思道是雍正的师爷,也是雍正夺嫡之争最后胜出的决定性人物。

我们看看雍正登基当晚都发生了什么?

雍正登基当晚,宫内的局面得到控制之后,回到潜邸:他需要处理一些不能耽误的事情,重点是处理不能不立刻处理的人。也就是在雍王府知道太多秘密的人。

这其中包括他的师爷邬思道。

对于如何处理邬思道,雍正还是又犹豫,包括究竟是“杀不杀”的犹豫。和任何人相比,邬思道知道的秘密是最多的,

但是,雍正对杀了邬思道的后果是没有把握的。同时,尽管雍正此人寡情薄恩,但是心里还是很感激邬思道的倾情相助,不太忍心真的杀了邬思道灭口。

雍正的心思,邬思道很明白,所以他一见到雍正,便告诉他自己对雍王府保安护卫的安排,并表示“五路人马各尽其职,统一由十三阿哥胤祥据中调配”,这个意思就是说,直到目前为止,我邬思道没有为自己做一点点的算,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你四爷的安危操劳。

邬思道的这一番话,在雍正看来似乎有“表功”的嫌疑,于是雍正也是有一点冷淡:既然是邬先生的安排那一定是万无一失的。然后告诉邬思道:关于如何安排邬思道的位置容他再想想。

邬思道等的就是这句话,他马上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的理论,算是给了雍正不用他的充足理由,同时提出了“半隐”的要求,并且明确提出到李卫那里去做幕宾,保证雍正可以随时找到他,其实是在给雍正不杀他找理由找出路。

为了增加雍正“不忍杀之”的砝码,邬思道大打“亲情牌”,动之以情:皇上您会想我的,我也会想皇上您的!

至此,雍正基本上算是打消了要杀了邬思道的想法。

可是邬思道还是不太放心,他还是要试探一下雍正的想法,触碰一下雍正的底线。同时他也想用接下来的行为告诉雍正,他邬思道无论何时都是忠于“四爷”的,无论这个四爷是不是当上了皇上。

于是,当张五哥通报“十七阿哥有事求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本来雍正已经答应见这个十七阿哥了,邬思道却把张五哥叫住当着雍正的面发号施令:去告诉十七阿哥:如果是公事去找张廷玉,如果是官防事物直接找十三阿哥胤祥,如果是私事你就告诉他:天子无私事。

邬思道对张五哥说的这一番话其实是有那么几层意思的:

首先,相当于给雍正“打个样”。目的是让雍正尽快熟悉和习惯皇帝这个“孤家寡人”的角色,算是最后一次作为师爷尽到自己的责任。

第二,让雍正明白,自即日起,新的局面开始了,他这个皇帝不会再有什么“私事”,一切都会重新开始,从零开始,那些过往的“私秘”,永远也不会有了。相当于给雍正递了一句话“我会守口如瓶”。

第三他这个师爷是一个纯粹的师爷,就是远离朝政,也是可以帮雍正办点出主意想办法的事。今后也许用得着他这个师爷。

邬思道这么做是在是风险极大,但这也是表现出邬思道胆识过人的一面。

冒着杀头(僭越之罪是要杀头的)的风险,来演这么一出戏,邬思道的确算是拿命赌了一把,只有这个戏演好了,才能真正落实自己的命究竟能不能保证。

如果代天子行令都可以不追究杀杀头之罪的话,那么还有什么是不能饶恕的?


步武堂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康熙驾崩当晚,身为新君险而又险的继位成功,不好好守灵。却偏偏返回府邸去见邬先生,其实是两个人身份转换之后的一番较量。

老四初为新君想的是杀人灭口,自古以来这种兔死狗烹之事也是屡见不鲜,只不过老四是犹豫不决。而邬先生通过示弱半隐的方法来达到了全身而退。

邬先生最后之所以要代成为新君的老四发号施令。其实是在赌一把,一是证明自己一直全心全意的替老四着想,想进一步感动老四,为自己全身而退而参加成功几率。二是想突出最后一句“天子无私事”,让老四能领悟到皇帝要正大光明做事的意思,最后教了老四一招,同样使自己更方便的全身而退。

下面宋安之来为大家具体分析分析。

一、邬先生替老四发号施令时的背景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九子夺嫡时。邬先生与老四,一个是bug式的存在,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幕僚,自信无比。一个是当朝四皇子,身份尊贵而且求贤若渴,为了夺嫡对于邬先生这个残疾之人也算是言听计从。

康熙驾崩的当晚,老四在老十三帮助下顺利继位以后,连夜急匆匆赶回府。对邬先生的解释是乍逢大变,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回来住上一宿。

但其实老四已经开始了清洗之路了,毕竟九子夺嫡过程中,那位皇子都有见不得光的事情,老四当然不例外,所以继位后为了免得之前的不光彩行为传出去,所以就开始杀人灭口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老四府里的高公公,之前负责赐死过高福,还有知道曾与废太子偷情的郑春华在老四府上被王掞说死等秘密之事,在老四登基返回府邸那天夜里以后,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毫无疑问是被杀人灭口了。


邬先生虽然没有参与过具体行动,但他比高公公知道的多的多。所以自然上了老四杀人灭口的榜单。

只不过老四有些犹豫,并没有下狠心直接杀人灭口。所以回来以后先试探了一番,算是给了邬先生一个机会。

邬先生的态度转变的也快,平常自信无比的他,说话语气开始变得小心翼翼。(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先是通过解释为何调那么多兵马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老四来证明自己。

然后老四开始试探了,说你的名分容我以后安排,邬先生这时候马上以身体残疾和是康熙朝刑余之人还有自己的道不符合皇帝正大光明之道等各种理由来拒绝了,总之就是我不需要回报。然后又说了几种隐世情况,说自己要半隐,意思是我不只是不要回报不参政不要权力,我还要会把自己处于你一直可以控制监视的范围之内。

老四在此期间的反应更是证明了他的纠结,他先是坐下来时竟然反常的下手搓衣服摘衣角,等会两个人说话时站起来背对着邬先生,脸上的表情使人看不到,更是说明了他对于邬先生的不放心。

邬先生先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意思不要回报还要半隐方便老四控制监视。最后声泪俱下的说希望老四全了他们这段君臣之间的恩遇,老四语气有些勉强的说就依他了。

可以说邬先生当时很危险,但由于他表现的太好了,知道急流勇退,所以老四勉强放过了他。


二、邬先生为何之后发号施令呢。

老四虽然勉强放了邬先生,但邬先生这种人精知道没这么简单。

所以邬先生需要赌一把,增加自己全身而退的筹码。

这时候机会来了,侍卫张五哥来报老十七求见。(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身为老四一党的老十七要见老四,所以老四自然答应见他。

邬先生就开始发挥了,先是假装糊涂的说到“四爷”然后刻意迟缓了一下才改变称呼,说“哦,皇上”。然后对老四说现在今非昔比,不宜善听善见啊,意思是你现在是皇上了,注意身份。接着对张五哥发号施令起来,说对老十七说皇上马上要回宫了,有公事找张廷玉有关防事情找老十三。如果是私事,就对他说“天子无私事”。

邬先生开头的称呼问题还有后面发号施令,很多人认为他是老糊涂了。其实他是别有用心,首先他故意称呼错了,意思是我现在还停留在当初尽心尽力辅佐你的状态。之后改口称为皇上,但继续说下去,说明自己为了这份尽心尽力哪怕你老四成为了皇帝也是要做到底了。最后突出那句“天子无私事”,一是最后尽心传授老四一招,老四也明白。二是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对老四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老四当时眼神很冷,但并没有反驳。说明邬先生的意思,聪明的他还是领悟出来了,但毕竟是皇上了,总不能表现出你说得对,我还真的没有想到吧。所以只能故做威严了。

邬先生这次赌博事后证明还是有用的,因为老四最后放过了他。邬先生也以半隐方式得以安享晚年。

第8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王爷,决大事就在今晚!”康熙即将大限的当晚,邬思道催促四爷决断。但此时的四爷和自己所说的一样:“心乱如麻,没了主意”。与此同时,布军衙门来接四爷去畅春园的人已经到了门外,这种千钧一发的时刻,邬思道替四爷拿了主意。

邬思道替四爷拿了主意,一切照计划进行。两个时辰后,当康熙爷贴身侍卫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出现在邬思道面前时,邬思道就已经明白:夺嫡真的成功了。图为雍正


随后,已经是皇帝的四爷再次见到邬思道时,邬思道虽然改了口,但是他还是没有改变先前替四爷拿主意的毛病:

当张五哥奏报说“十七爷胤礼求见”时,没等雍正开口,邬思道就直接给张五哥安排事了。照旧,安排完,他问雍正:这样安排行吗?

原本一切妥当,但邬思道没想明白的是,此时四爷已经不是四爷,他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了,所以,此刻,他已经不需要任何人给他安排指示了。换言之,邬思道此举在几个时辰前还是妥当,在今天就成了“不知死活”了。

雍正一句:他是朕的兄弟!邬思道才明白,他犯忌讳了。而就凭着这个忌讳,雍正就可以直接让自己脑袋搬家。此时的邬思道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处境:可以和四爷同富贵,却绝不可能与雍正共荣华,因为自己知道的秘密太多了。

在四爷还是四爷的时候,知道四爷的秘密,那叫做亲信;而当四爷成了雍正,知道雍正的秘密,那得叫把柄。皇帝会允许拿着自己把柄的人活着吗?天天看着把柄在眼前晃,长久能不生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邬思道是聪明人,他立马明白了自己的处境,而这一天也是迟早要来的,为了这一天,实际上邬思道早已做好了安排。不然,在犯忌讳替雍正拿主意后,他就不会看起来“还算从容”。

邬思道立马提出自己要“半隐”,随后邬思道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雍正阐述了自己的“半隐”。邬思道知道,此时雍正对他还没有起杀心,毕竟二人的感情深厚。

果然,雍正被他打动了。但邬思道明白,能成功逃出一条小命,仅仅是开始。

随后,聪明的邬思道将自己的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去李卫那里,这样自己能够足够安全,而且皇帝又能监视自己。第二步:离开李卫,恰好田文镜在河南需要帮助,李卫也不想身边天天有个这样的人,就尽快把邬思道送了出去。第三步:只拿钱不干事,田文镜本来就是个清官,自己没有太多的钱财,长此以来,彻底激怒了田文镜,就把他赶走了,当然这正是邬思道想要的,拿了钱就走,从此销声匿迹。

也就从这三步之后,邬思道彻底实现了“归隐”。说来,邬思道能在雍正夺嫡后躲过一劫,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懂得,世间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共患难的,往往不能同享福!



奇扒公式


第112期总680期

康熙六十一年冬,老爷子好像不行了,在畅春园,康熙帝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秘密住处;那就是“澹宁居”,皇子四阿哥胤禛是被张五哥奉圣旨传令急招第一次来到“澹宁居”。

之前四阿哥胤禛与邬思道内院邬思道的小客厅闲聊,听门房报说张五哥求见。张五哥是谁,康熙皇帝在刑场上救下来的冤死鬼,就是他被江夏镇的任伯安弟弟用钱买命的替死鬼,是康熙帝在阴曹地府拉回来的人,现在是康熙帝的贴身侍卫,对康熙老皇帝绝对忠诚。

【邬思道是料事如神】

听说张五哥来了,还没等四阿哥雍亲王胤禛说话,只见邬思道急急的对四阿哥胤禛说:四爷,大变就在今夜;四爷胤禛听了一惊;心想能吗?你邬思道这么神?

一连串的问号在四阿哥胤禛脑海里飞快的转动着,如果真是像邬思道所说,今天出去雍亲王府这个大门,再与家人是否见面那就两说了!

为什么四阿哥胤禛会这么想,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继续侃:就因为四阿哥胤禛是“九王夺嫡”的重要参与者,而且“有可能”是最后的胜利者或者是“夺嫡”对手的阶下囚。

关于夺嫡大战的最后时刻如何应对局面,四爷胤禛与邬思道已经反复的演练了多少次,现在四爷胤禛跟随张五哥出了这个雍亲王府就再也无反悔余地,只能干下去。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果不出所料,两个时辰以后张五哥再次踏进了雍亲王府的大门,这次是来报说,四爷胤禛已经继承了大统,就是说康熙皇帝遗诏已经把皇帝位置传给了四阿哥胤禛。

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对邬思道说;皇上说,张五哥改口了!说让邬先生按计划行事,听到张五哥这么说,邬思道又看看“金牌令箭”,明白了,夺嫡真的成功了 。

十三阿哥胤祥与皇子十七阿哥胤礼兄弟二人顺利的接管了整个的京城戍卫,按照事前确定的方针:一旦继位成功,所有临时急着要办的朝廷要务交给张廷玉办理,应急事物由十三爷胤祥办理。

邬思道看天色已经过子时,天快亮了! 一阵噪杂的响声过后只见四阿哥胤禛已经进了雍亲王府大门,没几句话功夫,四阿哥胤禛就来到了邬思道的房间,邬思道这才清醒,是“皇上”来了,邬思道赶忙起身!


【邬思道瞬间改变了称谓】

邬思道此刻才明白,他与四阿哥胤禛不可能是朋友,刚刚四阿哥胤禛进门那一刹那邬思道才看明白,原来四阿哥胤禛是真龙天子,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邬思道醒了!

此刻“高福”的身影在邬思道脑海里一闪,自己意识到自己这个小命正在空中悬着,想着不禁就跪了下去,此时的四爷胤禛已经变成“雍正皇帝”,雍正帝虚扶了一下邬思道说;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这怎么可能,你是“朕”,我是啥?连个名分都没有的瘸子,阴谋家!不管是啥了,邬思道想逃命要紧。


【邬思道:胆大包天】

雍正都当了皇帝,不住在皇宫紫禁城回来干嘛来了,雍正帝自己说了要处理一下雍亲王府的“小事”,雍亲王府有几百口人,其中有几十人是给曾经的“雍亲王”办秘密差事的,想到这,邬思道冒冷汗了!

还要给邬思道安排名分?怕是阴曹地府吧!臣有“三不可用”,邬思道开始耍嘴皮子了,什么君臣际遇、什么互相思念,邬思道刚刚说自己要去一个雍正皇帝随时能找得到的地方,意思让雍正放心,不会乱说乱动,发明了一个“半隐”。

这时候,有奏报说“十七弟胤礼”求见;邬思道还以为是昨天,又接上张五哥的话茬了!


【邬思道代雍正发号施令】

没等雍正皇帝开口,邬思道直接给张五哥安排事了,安排完才问雍正皇帝:皇上:这么安排行吗?

邬思道还以为是昨天晚上与四阿哥胤禛下大棋呢!邬思道的意思是:

一、您现在是皇上了,不要善听善见,您忙的过来吗?

二、要是公事就找张廷玉处理,要是急事就找十三阿哥胤祥处理,这是昨天晚上定的,也是作为一个皇帝处理问题的办法。

三、要是有私事,邬思道对张五哥说道:就说皇上没私事!

这邬思道是典型的代皇上“发号施令”的做派,雍正皇帝还没过皇帝瘾,不知死活的邬思道来了!


【邬思道这才想到自己死活】

雍正皇帝只说了一句:不管怎么说他是“朕”的兄弟,言外之意说,十七阿哥胤礼不但是兄弟,还帮助自己登基出力了!(调兵遣将)邬思道这才猛醒过来,犯忌讳了!

花言巧语的邬思道又转到自己的去向问题上,这三不可用就是邬思道发明的,雍正皇帝终于被邬思道的语言与情感的说辞打动了,决定放邬思道一码。

雍正皇帝问了邬思道如何“半隐”,邬思道也表明去一个皇上能找得到的地方。

不杀他邬思道,就让他快点走吧,这次雍正皇帝刚刚登基,邬思道就代他“发号施令”,留着也是麻烦,杀了又可怜,也就邬思道,换了别人有十个脑袋也搬家了。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雍正王朝》中,胤禛能够最终登上帝位,每一步都离不开邬先生的辅佐,邬先生对帝王心术研究实在是精深,次次都能把康熙的心思分析透彻,这就让胤禛能够最准确的应对和布局。

康熙驾崩之前,专门召见四阿哥胤禛,告诉了他对每个皇子的看法,其实这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真是良苦用心,为了避免众多儿子之间的互相残杀,他必须用这些谋略,以保江山社稷,以保皇位传承。

四阿哥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皇位。

夜晚,雍正皇帝回到府邸,接受众人的参拜,他第一个问的就是邬先生呢!可以看出邬先生对他的重要性,而此时雍正皇帝内心开始有了很多的念头,这个念头里面有感激,有惧怕,有犹豫!

感激邬先生是因为邬先生对自己的一路辅佐,才让他登上帝位;

惧怕邬先生是因为邬先生心机太深,对皇帝心思了如指掌,对自己以后执政也是威胁;

犹豫是对邬先生的留或去难以抉择,内心想留在身边但是又不能留,怎么处置邬先生也是一个问题。



雍正也是城府极深之人,但是邬先生谋略更高一筹。当他看到雍正回来之时,他就明白他已经是皇帝了,既然他实现了自己目标,达到了人生巅峰,身份已经变了,那么他就不再是雍王府的那个“四爷”,而是一国之君。

所以,邬先生立即改口称“皇上”,因为不改口就会犯下大忌。

而后,张五哥进来禀告说十七阿哥求见,雍正看一下表,就说让他进来吧!但是,邬先生却把他制止了,他没等雍正反应过来就立即交代张五哥:

一,要是公事就找张廷玉处理,要是急事就找十三阿哥胤祥处理。

二,要是有私事,就告诉他:天子无私事!

然后,邬先生又觉得这样说没有顾及到身边的雍正皇帝,毕竟说的太急了,这就算是代发施令了,这样也是犯了大忌,于是赶忙补一句:皇上,你看这样安排行吗?

雍正皇帝不置可否,内心却是在想其他的,此时的雍正已经对邬先生动了杀机,因为他感觉邬先生样样比自己想的全面,而自己是皇帝,却被别人样样想在前面,这对自己的执政来说,绝对是个威胁。作为一个皇帝,雍正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别人当着面指出自己的过错,那是对自己颜面的羞辱,更是对自己执政的威胁。

接着,雍正就问邬先生的打算,此时雍正就是试探了,一旦回答不好,邬先生自然是吃不了兜着走。而邬先生毕竟也是老江湖,提出“半隐”,也算是别出心裁,却也让雍正无话可说,只有让他走。



“伴君如伴虎”,没有谁比邬先生更懂这个道理。

四爷身份的变化就意味着考虑事情的角度不一样。

以前,四阿哥依赖邬先生,因为邬先生能够辅佐他成为继承皇位;现在他已经继承了皇位,天下都是他的了,有了文武百官,离开了邬先生也照样可以治理天下。

所以,胤禛以前不敢对邬先生无礼,可是现在,邬先生就不是他所必需的,可以留也可以杀。

邬先生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从他吩咐张五哥“天子无私事”开始,他就明白,自己必须要抽身了,不抽身就是死路一条。

他也明白,别人需要你时,别人肯定会留着你,但别人不需要你时,自己就应该离去,免得惹人嫌。毕竟自己知道新皇帝的私事太多,那么自己始终都会让新皇帝如鲠在喉,总会让新皇帝在自己面前做了亏心事一般,那么终有一天,新皇帝就一定会让他彻底消失。

邬先生岂能不知道危险,所以他就给自己留了后路,赶紧打包走人。

邬先生对自己认识很深刻,他知道自己该如何进退,他能够把握这个时机,故而他才能保得一命。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历代不变的道理,古往今来,总会有很多人不知进退,最终导致无路可退。邬先生是幸运的,当然幸运的人毕竟是少数。以后照样还会有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认识不够清楚,故而继续走前人的老路,继续被杀。

邬先生在临走之际,告知十三爷,千万要拒绝“铁帽子王”,因为他知道与君王相处,“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唯有及早脱身,才是唯一的选择。




忠肝义胆岳老三


康熙在驾崩前,曾对雍正说:“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过于急躁,待人有欠宽和”。

一个皇帝,如果经常急躁,那么他就会失去理智,被人当猴耍。如果待人有欠宽和,他就会听不进别的提的意见,变成孤家寡人。



雍正的这种性格缺陷,他自己并不清楚,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康熙倒是很清楚,但是老皇上眼瞅着就要咽气了。那么谁能在关键时刻提醒雍正呢?只有一个人——邬思道。

所谓的邬思道对雍正“发号施令”,也无非就是两件事。第一件是告诉雍正,自己的安排了五路人马,各不认识,可保你的安全;第二件是告诉雍正“天子没有私事”的道理,希望他能在后面的路,走的更平稳一点,不要受人摆布。



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邬思道最大的功业,就是辅佐四爷登基。现在眼看要功成身退了,他还不能走。因为雍正的性格缺陷太明显,他还需要继续在后面添砖加瓦,尽最后一点绵薄之力。

问题是,一个人的缺陷,哪能在短时间就扭转过来呢?邬思道离开后,雍正果不出其然的翻车了……

雍正登基后办了三件大事,无一例外全部办砸了。先是新铸造的雍正通宝,被孙嘉诚捅出了历朝造币的潜规则;接着册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被田文镜爆出是一起乌龙事件;第三是恩科考试,考试还没开始,题目就泄露了。八爷党在看他的笑话;百官也在拿他和圣祖爷做对比;张廷玉、胤祥这些忠臣,摄于雍正的淫威,也不敢出面纠正。

康熙老爷子果然没有说错:雍正性子急,猴急猴急的,八字还没一撇就敢昭告天下;待人有欠宽和,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动不动就跟托孤老臣摔杯子,给脸色。


雍正看着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一怒之下将自己的茶杯摔了个粉碎(一件现在能拍出几千万的官窑没了)。张廷玉默默的说了一句,唐太宗能有贞观之治,是因为他能听得进魏征的谏言。言外之意,您要是再这么专横,以后怕是没人再陪您玩了。

雍正的表情,貌似很委屈……


皇帝当成雍正这样,三个字——很失败。也难怪胤祥会不假思索的当着他的面说:“如果这个时候邬先生还在的话,就好了”。



雍正回给了胤祥一个大大的瞪眼,净特么的胡说八道!朕不要面子啊?邬先生在这里就能避免这些事,岂不是更证明寡人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了?

皇上当不好,可以慢慢学,但是邬先生是不能留的。毕竟邬思道这个BUG,总能看穿人的内心。雍正在他面前,就像赤身裸体一样,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作为BUG的邬思道,他难道不知道雍正对自己的猜忌?并不是,他太清楚了,否则他也不会在雍正继位的当夜急于跑路。但是,辅佐雍正登基,毕竟是自己的杰作。十五年的心血,怎么能看着他摔更头呢?

原著小说中,对邬思道离开雍王府后的心理感受,有过一段描写:

屋子里只剩下了他一下人,他默默坐着,想入定,但今晚改了积习,再也静不下来。从康熙四十六年夏入京,到现在整十五年半。孤身一人进来,轰轰烈烈做了一番事业,如今又剩下孤身一人,真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一幕幕往事涌上来又压下去,压下去又泛起,再也不得平静。

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五年?邬思道在自己最意气风发的年华,得罪了官僚集团,被通缉了整整十年。又在步入中年之时,选择了进京辅佐四贝勒争储。离开雍王府时,自己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

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前五十年,邬思道也是很惆怅。一个本是国士无双的奇才,却因为怀才不遇,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作为。好不容易在雍王府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了,现在又要被人撵走了。

他对雍正说的三不可用,只是一种为了脱身,自污的说辞罢了。



他不希望自己辅佐的人摔更头,哪怕这个人在继位当晚要杀了他。他必须要再送四爷最后一程,然后在深藏功与名,这是他建功立业的梦想,也是一个谋士的职业道德。作为回报,他希望雍正能给他一条生路。瘸子已经尽心尽力了,希望你能够实现诺言,让我能够体面的离开。




邬思道的前半辈子,真可谓是看透了世间的百态。前二十五年醉心于功名,一心一意读圣贤书;中间的十年因大闹科考,被官府通缉,不仅腿被打折了,未婚妻也嫁给了别人;后十五年寄宿于雍王府,眼看要熬到头了,结果又看清了四爷鹰视狼顾的本性……

他对雍正最后的“发号施令”,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功业,更圆满一点,不希望留下遗憾。


Mer86


邬思道替刚登基的雍正发号施令这一幕发生在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第二十集。

这一集中,康熙在畅春园驾崩,临终前召见老四胤禛,说出了自己对他的用心良苦,并交代了遗志,传位给他。胤禛继位虽经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变故,但所幸他跟邬思道两人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宫外,遥相呼应,运筹帷幄,再加上康熙驾崩前未雨绸缪的安排,最终还是顺利继位。虽然大事已定,但尘埃却并未落定,骤登帝位的雍正心里并不踏实,于是返回了潜邸。接下来就出现了题目中所说的这一幕。



雍正回潜邸后就马上召见了邬思道,可见他此次回来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邬思道,来试探这一个对他皇位潜在的致命威胁。两人见面后,主公幕僚在这时候已经变成了君臣之别,邬思道当然清楚雍正回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也知道自己到了诀别的时候。

正当君臣俩即将交底的时候,在小说《雍正王朝》中跟老十三一起去丰台大营夺取兵权的十七阿哥来潜邸求见,邬思道马上就替雍正发号施令交代张五哥回话。

基本的意思就是“要是公事就找张廷玉处理,要是急事就找十三爷处理;要是私事的话,就说天子无私事!”



难道邬思道不知道雍正刚继位自己就越权帮他发号施令,这会犯了新君之忌吗?知道,他邬思道肯定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自有他的道理。那邬思道的心思是什么,这里头主要有三层意思。

这第一层,也是最表面的一层,刚好就是为了保存雍正皇帝的威严。用他的话就是,现在四爷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再善听善见,要有皇帝应有的规矩,而这些规矩最明显就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威严。新君之威,从哪开始,就从此刻开始,此事开始。

第二层意思有点隐晦,实际上是为了给他和雍正接下来两人的交底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腾出足够的时间。若是此时雍正见了十七爷,势必会打乱他们君臣的最后交流。因而,邬思道自作主张的替雍正拒退了十七阿哥,而且邬思道知道此时的雍正也不想见其他人,毕竟他回来就是为了自己。

第三层意思是最深层的,也是最微妙的,那就是邬思道的话其实是说给雍正听的,也是为了自己接下来的请辞做铺垫。结合他接下来请辞的话,我们就能非常清楚的明白邬思道的这一层心思。

君臣两人交底开始,雍正终于发话了“你的名份,容朕慢慢安排!”。邬思道等的就是雍正这句话,于是,他亮出了自己的底,“臣不是为官之人”=请辞。接着分析了他的“三不可用”。

一是他认为自己是残疾之人,而历朝历代的庙堂之上是没有瘸子的,自认形象不够,假如雍正一意要封他高官,那就变成了“虽至公也不公,虽无私也有私”了,这有伤雍正的圣德。
二是他认为自己是康熙朝的犯人,如今雍正一继位就启用先朝的钦犯,会授人以柄(特别是给八爷党为首的政敌留下口实),到底是康熙抓他抓错了还是雍正用人用错了。
三是他认为自己的才智已经用尽耗光了,不堪再用,并不必为他感到可惜,而且他的才气是以阴谋为体,而雍正继位后行的是皇帝的光明正大之道,用的应该是光明正大之臣。

邬思道的这三不可用,能总结出一句话,那就是他交代张五哥的最后那句话“天子无私事”。对的,就是天子没有私事,也不能有私事。



邬思道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告诉雍正,如果继位后,继续用他邬思道的话,就是“虽至公也不公,虽无私也有私”,就是有私事了,这不但触碰了先帝的圣德威望,也违反了“天子无私”的规矩,也就不是雍正要走的光明正大之道了。

这是天子的规矩,也是雍正作为新君的威严,威严从哪开始,不止是从拒见十七爷开始,也是从“无私”他邬思道开始。

邬思道这样前后呼应,给足了雍正台阶,也保存了雍正新君的威严,成功的为自己的请辞埋下理论的依据,最终能让自己在激流之下功成身退,邬思道真乃神人也!

我是羽菱君,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洗耳恭听,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邬思道在雍正进宫以前曾跟雍正有一番对话。那就是在当天晚上,康熙下令将所有皇子押进畅春园时,雍正怀疑康熙可能会传位八爷,担心自己进宫会被杀。这时候邬思道给他出了一计,让雍正把还没来得及上交的钦差官防印信交给自己,一旦算准时辰没有得到雍正的消息就拿这枚印信去宗人府赦放十三爷,由十三爷拿着钦差印去接管丰台大营。这是两人事先商量好的,只是拿钦差关防印信在这个时候就有点假扮钦差的味道了。邬思道愿意赔上一次假扮钦差的罪名来扶雍正,雍正怎么可能不去相信他!

其次,邬思道还是挺注意分寸的,当时雍正要张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给邬先生让他依计行事。可是邬思道并没有伸手去接令箭而是让张五哥马上拿着令箭去宗人府赦出十三爷,然后把令箭交给十三爷让十三爷接管丰台大营。整个过程邬思道就没有一个越权的举动,自然谈不上替雍正发号施令。

雍正派遣张五哥拿金牌令箭来给邬思道并令他依计行事的意思就是,计谋还是按事先商量的去做,只是用真令箭去做就行了,不需要用到假钦差的身份去做。


优己


邬思道这是最后一次为胤禛出谋划策了,也尽了一个谋士应该有的职业道德。

他很清楚,经过畅春园的这一夜惊魂,曾经那个亦徒亦友的四阿哥胤禛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清国皇帝雍正。

那个曾经属于两人之间的小暧昧再也不会出现了。


胤禛的这种身份转变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必然会带来他的思维转变。

对帝王之求研究透彻的邬思道,经历了九夺嫡的风云,自然对胤禛最真实的一面有了深刻的理解!

所以,要想活命,必须远离现在的大清皇帝胤禛,但又不能脱离他的视线,就只能选择“中隐”。

但是,邬思道毕竟是重情义的人,胤禛的皇位争夺战中,有他老人家的一份心血。


他必须再送胤禛最后一程,将帝王之求完全、彻底的送给胤禛,一是遵守一个谋士的职业道德,二是以此换取胤禛能给他一条生路。

这是他在暗示胤禛,我的尽心尽力,帮助你登上了皇位,也教会你最后一招,希望你能够实现诺言,让我体面的离开。

邬思道离开了那个漩涡,虽然他的结局像是被监视,但活着总比死了好吧!

邬思道作为《雍正王朝》中第一谋士,可以说是人老成精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雍正王朝》里胤禛从中午被张五哥带走到畅春园,再从深夜返回潜邸。胤禛已经变成了雍正。


这个过程变化太刺激,中午不过还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亲王,晚上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帝国主之君,亿兆生民的主宰。这变化实在太快实在太刺激!虽然为了这一天,整个雍王府上上下下为此准备多年,殚精竭虑。

然而一朝成真,雍正显然还没有适应,没有完成角色转换。至少”朕”这个字还没用顺溜!

而雍正此时返回潜邸处理“私事”。按照原著小说,是回来清理那些替自己做秘密事情的人。人之常情么,毕竟邬思道是运用“阴谋”的高手,雍正是不可能放心的。

可是此刻贵为天子的胤禛还能有什么”私事”?天子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天子无“私事”。想着处理“私事”,那不应该是天子所为。


邬思道之所以敢继续”替雍正做主”,去安排各类善后事宜,他做事的根据就在那句“天子无私事”上面。

炒米试从邬思道内心独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过程。

作为一国之君,雍正必须稍作休息,便立刻动身去皇宫,那里才是你的归属。而所谓雍王府,龙之潜邸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与你雍正无关了。


邬思道一而再提醒雍正不可善听善见,要立刻进行角色转变,剩下的善后事宜,你应该相信我邬思道这个“白手套”,毕竟我才是行“阴谋诡道”之人。既然皇上你走的是“光明正道”,那么我一个玩弄阴谋的人就不适合呆在你身边了。虽然我行的是“阴谋诡道”,但是你看,我都是一心一意为你的,对以前的四爷现在的皇上都是忠心耿耿的。所以如果你重感情,看在我忠心耿耿的份上,你是不会忍心杀我的。


而且我主动提出“半隐”,给自己安排好去处。这就避免了你麻烦,难以委决。

做谋士做到这份上,我这职业道德那杠杠的!

所以您劳驾您雍正空回一趟潜邸,所有善后事宜,我都替你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就不用您担心了。您现在既然已经当了皇上,那就要坐手稳固权力,实施改革,澄清吏治,匡扶社稷。那才是你应该操心的事情。

而我功成之后,懂得身退,绝对不会成为您的后顾之忧!这些您就放心吧,赶紧回你的宫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