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鏢師走鏢時爲何不敢洗臉?

今天給大夥講講咱們漢民族特色之一——鏢局。據我所瞭解的材料西方是沒有鏢局的。西方民族大多數都尚武,所以就不用一個專門做武行的機構來保護自己。

而中國從科舉制度開始,就進入到了一個文人社會。靠軍功,武功來做為上升渠道已經被淘汰了。因此整個民族性就慢慢發生改變了。

在鏢局沒有成立之前,官方就成立了一個機構叫驛站。驛站只能是官方使用的,普通老百姓想用非常困難,你得很有錢才行,(當時老百姓要委託驛站送一封信大概要100兩銀子),而且還不一定幫你辦。到明朝後期驛站的規模越發的龐大,為什麼呢,之前是隻有官員才能使用驛站,到後來官員的老婆也可以用,他的兄弟親戚也可以用。所以驛站越開越多,最後使得整個國家的三公消費達到最大,極大的浪費國家財政。


古代鏢師走鏢時為何不敢洗臉?


網絡配圖

所以後來崇禎皇帝才削減驛站。驛站一削減就有很多里面的兵卒失業,當年李自成就是被裁減的驛站中的一名兵卒。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就不再贅述。

驛站的裁減就給鏢局創造了許多生存空間(驛站相當於國企,鏢局相當於民企,兩個所承接的業務是一樣的)。開鏢局要有以下的條件,首先你得去“工商局註冊”(當地官府),明確你是什麼性質的鏢局,其中有信鏢、票鏢、銀鏢、糧鏢、物鏢、和人身鏢等(根據自身的業務來定)。然後就是招募員工,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來源就是武林世家和軍中袍澤(退伍軍人)。總之得武藝高強,講江湖義氣,懂行業規矩。一般幹這行的都是很講江湖道義的,當然也有大流氓似的人物——西門慶。


古代鏢師走鏢時為何不敢洗臉?


網絡配圖

再有就是場地的選擇,鏢局一般會開在離城門很近的地方,你一進門就可以馬上開始給你保鏢,知道點商業常識的同學都懂。最後一點就是要在鏢局的門前做一個圓形的亮鏢臺。這個的作用就相當於在葉問這部電影中,你在這開武館必須要跟各個師傅們過過招。這樣的規矩在鏢局行業裡也是這樣,因為不止你一家在這開,如果你開你就得和各家的幾個大鏢師過過招。

做為一個鏢師,素質是關鍵的,概括成一句話叫做“三會一不”。首先會搭爐灶,這個很好理解,走鏢一般都是荒郊野嶺的(有路,安全的地方我自己就去咯,還要你幹嘛)。會搭爐灶做飯是生存基本條件。其次,要會修鞋,荒郊野嶺的你鞋壞了自己不會修,那就自個爬回去吧。最後是不洗臉,這個是因為臉上的角質和灰塵有很好的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古代又沒有什麼防曬霜,所以這是很好的保護方式。如果在走鏢的時候一個鏢師說該洗臉了,那就意味著到達目的地了。


古代鏢師走鏢時為何不敢洗臉?


網絡配圖

鏢局在最鼎盛的時期,有點像現在的物流,比如說我讓你保我的女兒去出嫁,然後隔壁老王又有一封信給他老婆,陳老太太又有一籃雞蛋給她產後的女兒補補身體,只要是目的地相同,那就一起上路,一趟鏢就搞定。由於貨物多了那每個單品的鏢的價錢就壓下來,老百姓又得實惠(肯定要比驛站低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