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杜月笙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大哥级别的男人。可他对孟小冬的爱,似乎达到了一个男人能给一个女人的极致。

孟小冬是风华绝代的名伶,后来嫁给了京剧大师梅兰芳。

这一段爱情,在最初开始之际便羡煞旁人。

四年以后,孟小冬与启事上宣布二人婚姻终结,这一段故事,道尽了苦悲。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一、真爱,怎舍得你难过

孟小冬梨园出身,是当时最优秀的生角,擅长以女性扮演男装。梅兰芳当时是最红的旦角,最擅长以男性扮演女性。

这两人的戏曲,一时间博得众人的叫好。

在不少人的撮合下,豆蔻年华的孟小冬陷入了爱情,义无反顾。

当时的梅兰芳已经婚配,可经不住他自称自己“兼祧”,可以娶二妻。梅兰芳许诺孟小冬,嫁进梅家,不是做妾,而是与二夫人福芝芳平起平坐的“平妻”。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爱情中的女人,总是不由自主犯傻,也过于相信男人嘴里的所谓承诺。1927年,孟小冬义无反顾嫁给了梅兰芳,这一年,她20岁。

可惜,孟小冬并不知道,这段婚姻被福芝芳剧烈的反对过。福芝芳在梅家的地位不可撼动,她足足给梅兰芳生了九个孩子。可这些,梅兰芳都没有告诉孟小冬,等她知道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但因为相信梅兰芳,孟小冬选择委曲求全,她住在梅兰芳的另一座房子里,仿佛是外室,名不正言不顺。

可这些委屈,她都可以忍,唯独忍受不了的,是丈夫的轻慢。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1930年,抚养梅兰芳长大的伯母去世。孟小冬闻讯,按照当时的规矩剪掉长发,亲自娶为婆婆守孝,可惜的是,这一次,她连梅家的门也没有进去。

当时的她,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披麻戴孝,却被梅家的下人拦住。

当时的福芝芳,挺着大肚子,站在门口,无论梅兰芳如何劝说,也不许她进这个门,否则,便要和肚子里的孩子一起和她拼命。

这是婚后三年,她忍了三年,可这个男人,并没有心疼过她的处境。

她静静地看着梅兰芳,等待着他的回答,可梅兰芳只是用一种受伤的眼神看着她。这一刻,她忽然明白,这场梦,该清醒了。

孟小冬没有争吵,转身回去,然后,她做出选择:和他离婚。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二、真爱,才会为你出气

于孟小冬而言,支持她义无反顾走进这场婚姻的,便是爱情。可婚后的生活,两人嫌隙不少,守孝这件事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没有想要什么,只是想要离开他。

回去以后的孟小冬,住进了自己好姐妹姚玉兰的家中。姚玉兰是孟小冬的同门师姐,还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因此,这件事自然而然被杜月笙知道了。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杜月笙与孟小冬是旧识,甚至说,杜月笙一直都非常欣赏孟小冬,只因后者与梅兰芳结婚,便保持着应有的距离。

但这一次,他决定要出手了。

在他看来,梅孟这段婚姻里,梅兰芳讨了不少的好处,可作为男人居然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反而将自己的女人弄得这样狼狈。

姚玉兰紧锣密鼓为孟小冬准备律师,免得她被梅兰芳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而杜月笙则是暗中将梅兰芳的家底弄清楚,最后和孟小冬说:“分手费就要四万吧。”

1927年的4万元,起码相当于今天的800万。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这笔钱对于梅兰芳,几乎是全部的家底,他自然不会同意。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接到了杜月笙的电话。

当时的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有名的人物了,这个电话,让梅兰芳感觉,这笔钱要么赶快给,要么以后损失会更大。

就这样,梅兰芳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花园大宅,凑出了4万分手费给孟小冬。

1931年,一则启事结束了两人的婚姻。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除了要分手费以外,杜月笙还为孟小冬干了一件事,那便是亲自邀请孟小冬到杜家祠堂演出。他知道,经此一难,孟小冬将再难选择登台,所以,这是他给她的饯行仪式。

孟小冬自然不会拒绝,只是演出结束后的她,毫不犹豫地收拾行李,然后离开。

她真的受了伤,这种伤,需要时间来弥补。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三、真爱,临死前也会为你筹谋

此后的孟小冬,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不再演出,不再热络,不再理外界的传言。

杜月笙一直对她暗中照顾着,至于姚玉兰,本就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几方姨太太中无法出彩,看出杜月笙的心思后,便极力撮合他和孟小冬,以此来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不过孟小冬一直没有走出情伤,所以不曾有过想法。

1936年,孟小冬应杜月笙的邀请,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重新演出了20天。

后来便是抗战期间,杜月笙去了香港,而孟小冬则在北京拜师学艺。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分隔两地,多的是借口遗忘,可杜月笙却时时刻刻都在挂念她,用尽各种办法来维护她的安全,这些举措,让孟小冬重新感受到了温暖。

可梅兰芳的索取欺骗不一样,杜月笙虽然不是才子,可他的感情却炽热而真挚。

他知道孟小冬热爱京剧,便资助她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得知她生病了,立刻重金请名医孔伯华来给她治病,医药费给了10万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杜月笙的这种爱,不求回报,不求重视,只求你幸福和健康。这样的感情,但凡是个人也会为之感动。

1946年,杜月笙回到上海,第一件事便是给孟小冬写信,表达思念之情,也希望她能重新回到上海。

这一次,孟小冬没有拒绝他。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回到上海,姚玉兰立刻出面将孟小冬拉来和自己住,在这段时间里,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关系出现了飞跃版的变化——他们同居了。

后来,杜月笙重病,孟小冬回报他的,同样是悉心的照顾和热烈的感情。

1950年,杜月笙准备前往法国,孟小冬开玩笑说:“我跟你去,是算使唤丫头,还是女朋友呢?”

这个时候的杜月笙忽然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欠孟小冬一个婚礼。

此时的他其实已经重病在身,但为了孟小冬,他停止了自己所有的计划,立刻举办了以此大型的婚礼。

杜月笙对孟小冬:真爱从不在乎往事,临死前也要先为对方铺好后路

​连孟小冬都没有想到,这一次的杜月笙,算计的是她。

原来,杜月笙担心自己重病在身,忽然前往法国出现意外,恐怕孟小冬连自己的遗产都分不到,于是,他宁可要停下手头所有的事,也要立刻给她名分。

如果说,杜月笙第一次的算计,是为了替孟小冬出气,那么这一次,是纯粹地出于爱,出于担心自己所爱未来会无所依靠。

临去法国前夕,62岁的杜月笙穿着长马褂,将心爱的女人孟小冬娶进了杜家的门,这一年,孟小冬42岁。

一年后,杜月笙因病去世,临死前他立下遗嘱,将遗产分给了孟小冬以及其他家人。临行前,杜月笙一直嘱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替他好好照顾孟小冬。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与杜月笙的女儿一直居住在香港,再无婚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