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爲對方鋪好後路

杜月笙是上海灘的風雲人物,大哥級別的男人。可他對孟小冬的愛,似乎達到了一個男人能給一個女人的極致。

孟小冬是風華絕代的名伶,後來嫁給了京劇大師梅蘭芳。

這一段愛情,在最初開始之際便羨煞旁人。

四年以後,孟小冬與啟事上宣佈二人婚姻終結,這一段故事,道盡了苦悲。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一、真愛,怎捨得你難過

孟小冬梨園出身,是當時最優秀的生角,擅長以女性扮演男裝。梅蘭芳當時是最紅的旦角,最擅長以男性扮演女性。

這兩人的戲曲,一時間博得眾人的叫好。

在不少人的撮合下,豆蔻年華的孟小冬陷入了愛情,義無反顧。

當時的梅蘭芳已經婚配,可經不住他自稱自己“兼祧”,可以娶二妻。梅蘭芳許諾孟小冬,嫁進梅家,不是做妾,而是與二夫人福芝芳平起平坐的“平妻”。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愛情中的女人,總是不由自主犯傻,也過於相信男人嘴裡的所謂承諾。1927年,孟小冬義無反顧嫁給了梅蘭芳,這一年,她20歲。

可惜,孟小冬並不知道,這段婚姻被福芝芳劇烈的反對過。福芝芳在梅家的地位不可撼動,她足足給梅蘭芳生了九個孩子。可這些,梅蘭芳都沒有告訴孟小冬,等她知道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

但因為相信梅蘭芳,孟小冬選擇委曲求全,她住在梅蘭芳的另一座房子裡,彷彿是外室,名不正言不順。

可這些委屈,她都可以忍,唯獨忍受不了的,是丈夫的輕慢。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1930年,撫養梅蘭芳長大的伯母去世。孟小冬聞訊,按照當時的規矩剪掉長髮,親自娶為婆婆守孝,可惜的是,這一次,她連梅家的門也沒有進去。

當時的她,要多狼狽有多狼狽,披麻戴孝,卻被梅家的下人攔住。

當時的福芝芳,挺著大肚子,站在門口,無論梅蘭芳如何勸說,也不許她進這個門,否則,便要和肚子裡的孩子一起和她拼命。

這是婚後三年,她忍了三年,可這個男人,並沒有心疼過她的處境。

她靜靜地看著梅蘭芳,等待著他的回答,可梅蘭芳只是用一種受傷的眼神看著她。這一刻,她忽然明白,這場夢,該清醒了。

孟小冬沒有爭吵,轉身回去,然後,她做出選擇:和他離婚。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二、真愛,才會為你出氣

於孟小冬而言,支持她義無反顧走進這場婚姻的,便是愛情。可婚後的生活,兩人嫌隙不少,守孝這件事不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沒有想要什麼,只是想要離開他。

回去以後的孟小冬,住進了自己好姐妹姚玉蘭的家中。姚玉蘭是孟小冬的同門師姐,還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因此,這件事自然而然被杜月笙知道了。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杜月笙與孟小冬是舊識,甚至說,杜月笙一直都非常欣賞孟小冬,只因後者與梅蘭芳結婚,便保持著應有的距離。

但這一次,他決定要出手了。

在他看來,梅孟這段婚姻裡,梅蘭芳討了不少的好處,可作為男人居然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反而將自己的女人弄得這樣狼狽。

姚玉蘭緊鑼密鼓為孟小冬準備律師,免得她被梅蘭芳吃得骨頭渣子都不剩,而杜月笙則是暗中將梅蘭芳的家底弄清楚,最後和孟小冬說:“分手費就要四萬吧。”

1927年的4萬元,起碼相當於今天的800萬。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這筆錢對於梅蘭芳,幾乎是全部的家底,他自然不會同意。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接到了杜月笙的電話。

當時的杜月笙已經是上海灘有名的人物了,這個電話,讓梅蘭芳感覺,這筆錢要麼趕快給,要麼以後損失會更大。

就這樣,梅蘭芳不得不賣掉了自己的花園大宅,湊出了4萬分手費給孟小冬。

1931年,一則啟事結束了兩人的婚姻。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除了要分手費以外,杜月笙還為孟小冬幹了一件事,那便是親自邀請孟小冬到杜家祠堂演出。他知道,經此一難,孟小冬將再難選擇登臺,所以,這是他給她的餞行儀式。

孟小冬自然不會拒絕,只是演出結束後的她,毫不猶豫地收拾行李,然後離開。

她真的受了傷,這種傷,需要時間來彌補。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三、真愛,臨死前也會為你籌謀

此後的孟小冬,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不再演出,不再熱絡,不再理外界的傳言。

杜月笙一直對她暗中照顧著,至於姚玉蘭,本就是個聰明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幾方姨太太中無法出彩,看出杜月笙的心思後,便極力撮合他和孟小冬,以此來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不過孟小冬一直沒有走出情傷,所以不曾有過想法。

1936年,孟小冬應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重新演出了20天。

後來便是抗戰期間,杜月笙去了香港,而孟小冬則在北京拜師學藝。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分隔兩地,多的是藉口遺忘,可杜月笙卻時時刻刻都在掛念她,用盡各種辦法來維護她的安全,這些舉措,讓孟小冬重新感受到了溫暖。

可梅蘭芳的索取欺騙不一樣,杜月笙雖然不是才子,可他的感情卻熾熱而真摯。

他知道孟小冬熱愛京劇,便資助她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得知她生病了,立刻重金請名醫孔伯華來給她治病,醫藥費給了10萬眼睛都不帶眨一下。

杜月笙的這種愛,不求回報,不求重視,只求你幸福和健康。這樣的感情,但凡是個人也會為之感動。

1946年,杜月笙回到上海,第一件事便是給孟小冬寫信,表達思念之情,也希望她能重新回到上海。

這一次,孟小冬沒有拒絕他。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回到上海,姚玉蘭立刻出面將孟小冬拉來和自己住,在這段時間裡,孟小冬和杜月笙的關係出現了飛躍版的變化——他們同居了。

後來,杜月笙重病,孟小冬回報他的,同樣是悉心的照顧和熱烈的感情。

1950年,杜月笙準備前往法國,孟小冬開玩笑說:“我跟你去,是算使喚丫頭,還是女朋友呢?”

這個時候的杜月笙忽然意識到,原來自己還欠孟小冬一個婚禮。

此時的他其實已經重病在身,但為了孟小冬,他停止了自己所有的計劃,立刻舉辦了以此大型的婚禮。

杜月笙對孟小冬:真愛從不在乎往事,臨死前也要先為對方鋪好後路

​連孟小冬都沒有想到,這一次的杜月笙,算計的是她。

原來,杜月笙擔心自己重病在身,忽然前往法國出現意外,恐怕孟小冬連自己的遺產都分不到,於是,他寧可要停下手頭所有的事,也要立刻給她名分。

如果說,杜月笙第一次的算計,是為了替孟小冬出氣,那麼這一次,是純粹地出於愛,出於擔心自己所愛未來會無所依靠。

臨去法國前夕,62歲的杜月笙穿著長馬褂,將心愛的女人孟小冬娶進了杜家的門,這一年,孟小冬42歲。

一年後,杜月笙因病去世,臨死前他立下遺囑,將遺產分給了孟小冬以及其他家人。臨行前,杜月笙一直囑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替他好好照顧孟小冬。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與杜月笙的女兒一直居住在香港,再無婚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