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加速C2M模式落地 藉助「流量」實現農業彎道超車

社交電商拼多多於7月27日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19美元,市值達240億美元,僅在上市當日股價應聲上漲40.53%,報收26.70美元。據悉,首次公開募股募集到的資金將用於擴大業務運營、研發及一般企業用途和營運資本。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表示,上市只是“起點”,拼多多平臺剛剛踏上賽道,渴望釋放能量,創造更多價值。

拼多多上市加速C2M模式落地 藉助“流量”實現農業彎道超車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在上市發佈會上,還是回答記者問時,黃崢多次提到了“互聯網+農業”模式,即利用多對多匹配模式,迅速連接產地和消費者,變分散化的小規模農業為優勢,形成多對多、個性化農業“拼”法,以實現農業彎道超車。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拼多多APP已經成為月活一億、日活千萬級、7日留存率77%的APP,但是拼多多仍然需要藉助微信觸及用戶、瞭解用戶。同時,進一步提升品質是必然,建立在質量基礎上的拼多多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率也會提高。目前拼多多主要為C2B模式,長期看C2M(即客對廠。通過砍掉庫存、物流、分銷等中間環節降低成本,讓用戶購買到低價高質商品)模式更具吸引力,以參股方式投資中小廠家,與廠家進行利潤分成。

上市首日漲逾40% 謀取資金長期增值

上市首日拼多多上漲40.53%,報收26.70美元。

儘管在黃崢眼中,股價高低不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股價則是衡量一個公司價值最直觀的數據。在倡導價值投資的年代,拼多多究竟是不是一個兼具成長與價值屬性的公司?

對此,黃崢在接受《財經》新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價值投資和成長股是兩個概念,而拼多多自身就在做價值投資。例如投放品牌廣告一事,他認為,品牌廣告對企業和企業的虛擬資產具有長期增值作用。至於拼多多公司自身,大週期資金選擇購買股票的行為,也側面反映出拼多多具備的價值屬性。

談及股票,不得不提到保護投資者權益。眾所周知,上市公司偶然一個黑天鵝事件足以給廣大投資者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為了避免黑天鵝事件發生,公司層面上的發展與運營則是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黃崢看來,拼多多服務好消費者,就是最好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方法。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公司便有價值,投資人作為公司的股東,自然也能保值增值。

然而,就目前國內環境而言,財務報表中淨利潤是否虧損是衡量一個公司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面對外界質疑拼多多淨利虧損一事,黃崢說道:“相較於同樣規模,類似GMV的電商,拼多多歷史累計的虧損非常少,現在當期的虧損則更少了。而且,就現在而言,廣告收入的增長和絕對量都已經很大。所以,如果想實現盈利,隨時都可以。而對我們更大的挑戰是如何把收進來的廣告費用等資金投到長期增值的地方去,否則資金放在銀行中會貶值。”

而在國金證券紡織服裝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勁草看來,美股對於成長股與價值股的定義不清晰,所以暫時無法評論。但就拼多多自身而言,可以做到三年上市,這無疑表明拼多多是一個正在高速成長的企業,至於價值,每一個公司都有自身的價值,所以無法定義。

運營策略顯成效 縮短成長陣痛時間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成長總是伴著困難與質疑聲。現階段,商戶維權、消費者質疑都是拼多多必須要面對的挑戰。在黃崢看來,這個階段雖然不可跨越,但時間可以縮短。

首先,對於拼多多現階段客戶群體仍停留在三、四線等城市的問題,黃崢表示,目前所需優化的問題很多,而成長中的拼多多現階段無法同時解決多個問題,只能從覆蓋面廣的問題開始解決,但每一個消費者對於拼多多而言都是平等的。雖然拼多多演進速度可能比一線城市的都市白領心理預期慢了一些,但是隨著商品不斷豐富,算法不斷增強,總有一天可以滿足各類人群需求。

至於消費者所抱怨的商品品質問題,黃崢認為,平臺模式下,伴隨著商戶間的激烈競爭,產品品質自然會提升,當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一些品類裡面就會出現質變。

其次,就商戶維權問題,黃崢表示,拼多多嚴格的規則對於一個新平臺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因為在商戶心中新平臺則意味著寬鬆。然而,一旦寬鬆便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同時,相較於前人,拼多多面臨的維權激烈程度已經弱化,這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雖然前人踩過坑的地方可以躲一躲,但是,前人受過的難,拼多多也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縮短進程。

另外,黃崢說道:“預測商品出售量這件事確實是我們做的還不夠好,但是在未來的一兩年裡面,在這方面從商戶體驗來說會有顯著的提升,我們正在研發分佈式人工智能系統,希望通過這個系統,可以模擬現實社會當中人和人的交互。例如商家準備上新一件服裝,通過這個系統便可預測出該件服裝是否會成為流行款,銷量究竟可以達到多少。這方面我有信心,只是時間的問題,會越來越好。”

對此,吳勁草表示,拼多多更傾向於低值易耗的產品,所以投訴比例會更高,但消費品定價是一個複雜的體系。然而,相較於十年前,現階段互聯網行業已不是每個人都能分一杯羹,拼多多的成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但也體現出拼多多的初期運營策略有效。然而,商品的本質是價格、質量、服務均衡三角,雖然起量是一級市場常見的思路,但未來繼續起量還是尋求品牌化路線,或是尋求其他增值服務是拼多多接下來或將面對的發展戰略問題。

解決農產品滯銷精準扶貧 C2M模式前景可期

無論在上市發佈會上,還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黃崢多次提到拼多多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銷路一事。那麼,拼多多的意圖究竟在何?

一方面,黃崢表示,基於公眾屬性,隨著拼多多規模日益發展擴大,社會責任也會越來越大。

而從另一方面,或能窺探拼多多真正的商業邏輯。首先,從市場角度看,目前,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及工業化程度均較低,整體呈現小規模、大群體的狀態。大量零散農戶,面臨找不到銷售渠道的問題。對此,黃崢曾說過,拼多多“多對多”匹配模式,能迅速鏈接產地和消費者,變分散化的小規模農業為優勢,形成多對多、個性化農業的“拼”法。

其次,從供需角度看,在拼多多發展的三年中,流量之大不容置疑,伴隨著消費者日益增多,產品需求量上升。而農產品銷售一事正是利用消費終端流量的優勢,向上遊生產環節延伸,建立新的供需關係,從而解決生產商或經銷商商品供應問題。

另外,數據顯示,2017年度,拼多多共計催生9億多筆扶貧訂單,銷出183萬噸農貨,覆蓋90%國家級貧困縣。通過這組數據,即可看出C2M模式成效顯著。

黃崢在回答記者問時也表示過,拼多多的模式正好把前端相對離散的小規模的聚合需求和小規模的上游生產匹配起來。這樣的一種匹配能夠極大地提升流通效率,包括解決很多凍庫的問題,利用時間換空間。農村的農貨上行到了城市、城鎮,對於拼多多而言是件有意義的事情。並且從平臺商品比例來看,拼多多平臺上農產品比例要高於其他平臺。

對此,吳勁草認為,除了消費者和商戶,拼多多還在為供應商負責。在流量聚集時代,供應商也將面臨規模化的問題,所以會出現馬太效應。在這個過程中,部分供應商既付不起昂貴的品牌費用,又無法滿足生產規模,便無法為大品牌進行生產加工,而拼多多對於他們而言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依靠流量為他們提供了出貨渠道。拼多多這類社交電商平臺一方面解決了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則是為生產商或是工廠找到銷貨渠道,降低其焦慮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