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精神之三:包容吸纳


直销精神之三:包容吸纳

文|陈建

直销包容吸纳的精神特质,让它如宇宙中的黑洞一样无所不包。

直销的包容吸纳性,首先体现在对于从事直销人来源的包容,除了《直销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七类人群外,它可以为不管是企业老板、保险精英,还是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提供同样的公平可晋升的发展平台——一个平凡人实现梦想的平台。

直销的包容吸纳性,还体现在直销模式可以包容吸纳市场中出现的所有的销售模式,不管是店铺、电商还是体验经济,直销都能整合吸收,实现直销+店铺、直销+互联网、直销+体验经济的复合型营销模式。

最后,直销的包容吸纳性还体现在它对于国家政策、商界趋势的敏感性上,以及对于国家政策和商界趋势的率先探索上,不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健康中国”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亦或是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直销都包容吸纳,积极地做出应对。

包容吸纳的特质赋予直销人独特的精神面貌。直销人是一个富有激情的团体,假如我们在某个场合遇到一位陌生人,如果他可以从家庭养生的注意事项讲到“健康中国”的国家政策,从“互联网+”的兴起讲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从微商模式的起源讲到体验经济未来的前景,等等,那么不用怀疑,他绝对是一位直销人。

为什么直销人懂这么多?原因就是直销人包容吸纳的精神品质,他们总是能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吸纳和成长。

比如,直销人崇尚“逢会必到”,因为会议就是一个学习的很好的通道。一场会议,直销人可以学习如何分享、如何主持、如何暖场、如何把握会议节奏等等。会议开完,直销人还有会后会,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总结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累积、不断成长。

很多人在直销一干就是一辈子,他们深爱直销,这种爱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直销所提供的学习平台让他时刻感受到了成长,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最让人留恋着迷。

直销行业具有包容吸纳的精神特质的原因也在于直销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当一个人立志在直销干出点成绩时,他的学习之路就从此开始。一方面,他需要学习直销的成功模式,比如说管道战略、倍增原理、复制、邀约、推崇等等,另一方面,要销售出直销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他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的知识,比如营养学、养生等。

直销人的学习自动自发的,也是全天候、广空间的。直销具有很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喝咖啡时,直销人不与普通人一样喜欢闲聊,他们不是在讨论事业机会,就是在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而且当直销人因疲惫而懒惰、不学习时,他们往往会受到来到系统领导人的监督和催促——必须学习!

直销人的包容吸纳性也让直销的模式更有包容性:人们很难想象,直销模式居然可以包容整合市场上出现的任何一种营销模式。

这样的观点,是从直销的发展历史中得来的。直销最早是无店铺经营,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模式进行销售,后来受政府监管的原因,直销融入了店铺的模式(店铺曾成为推动直销发展的一次大机遇,无限极曾在中国开设了6000多家店铺,完美更是达到了12000多家)。当互联网电商兴起后,微商模式猛然发展时,直销并没有排斥这些对它产生过冲击的新商业浪潮,而是以欣赏的眼光学习摸索如何实现“直销+互联网”的融合。体验经济来临,直销更是敞开胸怀,积极拥抱,比如安利提出的体验升级战略和超大体量的安利旗舰体验馆、无限极的“养吧”体验馆等。

因为直销在营销模式上的这种包容吸纳性,所以有学者和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直销真正的名字更应该叫做“复合式营销模式”,因为直销总能整合吸收其他营销模式的优势。

除此以外,直销的包容吸纳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国家战略的吸纳,直销对于国家的政策、社会发展的趋势总是最为敏感,也是能够最早做出改变和探索的,比如前文所说的“健康中国”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甚至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二是直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立足于中国这片土地,中国直销企业和系统不断地在吸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为知名的就有无限极所吸收的道家的“无形领袖”,益宝集团所吸收的儒家文化等等。

直销在发展的路途上,曾遭遇过许多的挫折,但它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其根基就在于直销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上,就在于直销包容吸纳的精神上,直销总能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上汲取成长的营养,不断发展壮大,这或许就是直销能够走向伟大的原因了。

直销精神之三:包容吸纳

安利(中国)2025战略

2015年安利(中国)首次发布2025战略,提出“网络工具+体验经济+年轻化战略”。安利(中国)旨在通过这一战略,在以直销为根基的基础之上,通过包容吸纳更多时代前沿的新元素,为直销赋能,促进直销的发展。

直销精神之三:包容吸纳

安利大中华区总裁余放:

互联网的“弱关系”不会对直销的“强关系”构成威胁,反而可以相互促进。

直销精神之三:包容吸纳

隆力奇董事长徐之伟:

隆力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旧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在与各位直销精英未来的合作过程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是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去解决就行;分歧更不用担心,因为无论什么成功的发明,战争的胜利,销售的成功,都是在具体执行人员的争议中得出最后结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