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賣80萬!故宮「金磚」出自於此它卻險遭廢棄,時隔百年終於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數百年前的爐火通紅,映照著純白的江南水鄉,徹夜明亮。如今,磚窯時代不再,人們對磚窯的記憶卻永存。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江蘇崑山的錦溪,原來是一個盛產京磚的地方。

錦溪一直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的說法。在這裡,不僅有四通八達的水系、縱橫的橋樑,還有獨特的磚窯文化。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錦溪窯業始於明代,發展於清代,並在這一時期迎來鼎盛。這裡曾經遍佈製作金磚的窯廠,金磚文化和古窯文化也成為錦溪歷史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很多人或許會好奇到底什麼是“金磚”。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錦溪的“金磚”,其實就是御窯金磚,是中國磚文化的最佳物質載體,代表了皇權對磚這一建築材料的最高要求。

因其尺寸較大,質如墨玉,“其聲敲之如金玉石磬”,加工週期長達“凡百三十日”而令人歎為觀止。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從故宮初建時起,這種由特殊工藝製成的金磚一直都是紫禁城的專用品。

“一兩黃金一兩磚”的說法在明朝就有,如果真的較真算一算,一塊磚在現在就價值大約就是十幾萬。甚至,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曾有一塊金磚以80萬的價格成交。

在故宮的重要宮殿(故宮的核心建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都鋪設有這樣的磚,至今,它們依然光亮如新。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當年這些磚窯生產出來的京磚都是通過水路運到北京故宮,不過現在這些霍夫曼窯已經不再使用了。

古磚窯文化館

延續著千年不息的窯火

但在許多漸行漸遠的逝去中,崑山市錦溪鎮的一座老磚瓦廠卻幸運地存留下來,得以“重生”。與其相伴的村舍,也因此有了全新的名字——祝家甸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這裡,長白蕩蒼茫一色,水面清澈遼闊,蘆葦搖曳,稻香陣陣的農田一望無際。

如今的祝家甸,臨水而建,的磚窯被改造為一座包含古磚窯文化館和主題民宿兩大部分的文化園區。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期的祝家甸村古磚窯文化館面向長白蕩,提供了親水宜人的休閒環境。

磚窯主體一層空間被規劃為輕餐飲區和小型主題課堂,二層空間為磚文化展示區、大型會議區等配套功能區,人們在光斑陸離的空間內,感受著輕鬆、自然、寧靜的氛圍。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原本的古磚窯,一層有很多兩米多高的弧形的圓洞,所有的弧形構成一個跑道一樣的環形空間。二層則是一個巨大的開放空間。

在改建的過程中,設計師更強調用傳統的材料不破壞古窯原來的方式。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整個磚窯採用全新的鋼結構對整個磚窯進行了加固,以便它承載新的功能。在一樓的窯洞中間,設計師僅採用弧形的鋼結構、增加了防水卷材。除此之外,並沒有改變原來的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一層,設置了意大利米汀Emanuele餐廳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設計結合錦溪古窯獨有的地理條件,將窯洞升級成了中國首家集意餐、酒窖、雪茄吧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窯洞餐廳,為人們提供了一處別具一格的聚會休閒場所。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在二層改建中,整層空間都沒有裝包括門和玻璃在內的隔斷。當你行走在這裡的時候,會有一種時光交錯的感覺。

據說在改建之初,這座霍夫曼窯承載著的期待,更多的是作為錦溪磚文化的承載與展示。一方面希望這個窯能被現代人所用,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保留它原有的特質。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運營方與施工方設計方不斷的協商討論,希望它不僅成為一座當地文化的展覽館和陳列館,也擁有鄉村創業復興的功能。

磚窯文化酒店

住進傳承千年的古老文化

磚窯文化主題民宿酒店與磚窯博物館隔水相望,共有十棟小單體,總計二十間客房。建築最高為二層,使用了輕鋼框架承重體系,屬於典型的江南民居再造。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為了貼近原有村落的建築風貌,民宿及院落的設計與周邊環境保持一致,保留了原先的院落空間,又針對新的功能進行了改造。

整個民宿的室內設計萃取江南水鄉文化、金磚文化及園林文化,實現簡約現代與老舊傳統的和諧統一。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設計師改變了以往對內服務主體建築的輔房,轉而向外側開放,使原本只作為交通空間的街巷可以承擔豐富的公共活動。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在材料的選擇上,設計團隊以磚、瓦、竹等當地鄉土材料為主,展現現代設計感的同時,迴歸材料的質樸之感。

▶ 公區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室內大量使用產自當地、低碳環保的竹材料,清新自然的材料屬性賦予空間通透疏朗之感,意在表達一種崇尚淳樸與自然、注重人文關懷的現代精神;同時,局部空間以金磚作為飾面,表達了對祝家甸村燒磚歷史的致敬之意。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大堂區,除了使用大面積的落地玻璃,設計師採用天窗形式,為室內引入更多自然光線。而竹蓆與木結構打造的天花,為空間增添了幾許自然古樸的味道。

▶ 客房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客房的設計採用榻榻米、書房等多樣化的空間構造,配合不同主題的陳設,儘可能地將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予以細膩地展現。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我們希望通過建築及其內部的形態來延續磚窯文化的內涵與價值,讓來來往往的人記住這裡一磚一窯的故事。”設計師通過靈活的設計手法與創新的搭配構思,將磚窯文化以更加靈動的方式呈現於世人。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或許磚窯主題民宿不僅是祝家甸磚窯文化的承載者,也是繼承者。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映在水面,照耀著這座帶有磚窯文化的建築,不禁讓人感嘆一座城、一種技藝、一方靈動,如何傳承至今。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一块卖80万!故宫“金砖”出自于此它却险遭废弃,时隔百年终于再度重生

延續著千年不息的錦溪窯火,也使江南古窯的原貌獲得了一份美好的收藏。

原舍·祝甸

地址:祝甸村磚窯文化館東行 ,近八五九村道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