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這是真正影響房價未來走勢的「王炸」

越來越多的跡象標明,這次房地產調控,除了“限購限貸限離限賣”這些短期的降溫措施,管理層開端回應外界的呼聲,在添加供給等供應側加力。

4月6日,住建部和疆土資源部結合簽發《關於增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給管理和調控有關任務的告訴》,《告訴》明白規則,合理佈置住宅用地供給,對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價下跌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添加住宅用地特別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給規模,去庫存義務重的城市要增加以致暫停住宅用地供給。《告訴》要求各地依據庫存消化週期,適時調整住宅用地供給規模、構造和時序,抵消化週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中止供地;36-18個月的,要增加供地;12-6個月的,要添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只要明顯添加供地,還要放慢供地節拍。

4月7日,北京市就在房地產市場扔下了一顆頗具震撼力的“王炸”:依據北京市政府7日同意的《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給方案》,方案今後五年北京供給住宅用地6000公頃,其中國有建立用地5000公頃,個人建立用地1000公頃,以保證150萬套住房建立需求。其中,2017年北京方案供給住宅用地1200公頃,保證30萬套住房建立需求。包括產權類住房25萬套,租賃住房5萬套。這個數字,比往年2月份發佈的2017年的住宅供地方案610公頃真正翻了一番。

為什麼說這是“王炸”?

由於土地供給充足是北京房價2016年暴跌,2017年一季度罔顧嚴峻調控繼續高燒不退的基本緣由。

在土地供給,特別是住宅土地供給上,北京過來過年欠賬太多。以商品房住宅用地為例,過來五年,不只方案供給數不時調減,方案的完成更是不盡善盡美。

除了2014年完成方案外,其他年份方案完成率維持在50%左右,2016年更是隻完成了103公頃,不到方案的15%。據北京市疆土局的地下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土地市場共完成44宗地塊成交,同比增加66宗地,併發明瞭2004年北京土地市場片面施行“招拍掛”以來的最低點;44宗土地建立用空中積算計464.88萬平方米,跌至10年來的低谷;此外,44宗土地出讓金算計852.51億元,刷新了4年來的新低。其中住宅類用地2016年僅完成成交15宗,遠遠低於歷年均勻出讓56宗住宅用地的程度。

同時,北京市2月份發佈的2017年用地方案,方案數又比2016年的方案數少了一半,招致房地產市場呈現了繼續的恐慌。

關於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大城市在土地供給上玩飢餓營銷招致的房價暴跌的成績,我在過來多篇文章中一再剖析。比方,異樣是一線城市,上海2016年上海共推出土地203宗,規劃修建面積1650.28萬方,同比下降15.1%,供給量處於近6年最低。全年推出宅地91宗,752.78萬方,同比下降42.1%,其中商品住宅用地供給為414.92萬方,同比下降29.8%,曾經延續三年下滑。

依照房價的根本邏輯,貨幣政策、經濟週期、城鎮化進程以及土地供給政策都能夠影響對房價的預期。過來很多人將房價的低落歸結於貨幣政策,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價錢實質上是一種預期,而招致預期變化的基本緣由依然是供求的根本面。為什麼在異樣貨幣供給的狀況下,一線城市和熱點城市的房價暴跌,而三四線的根本沒動,基本緣由在於供求的根本面不同。

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熱點城市,面對旺盛的需求和添加的人口,假如不同時添加土地供給,一定會呈現住房供給充足的預期,而這種預期假如又其他疊加要素,比方,貨幣放水,房地產政策的安慰等,一定會呈現驚人的反彈。這不只在中國如此,在其他國度也是如此。

眾所周知,中國的土地供給,一級市場屬於完全的寡頭壟斷,只要一個供給方。這種根本的買賣制度根本等於一定會呈現人為的充足。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特別提到,在中國,土地稀缺不假,但呈現住宅用地充足純屬天災。在筆者看來,土地供給充足的基本緣由土地真的稀少,而根本是人為設置的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招致的後果:

其一,中央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在70年的土地運用期限下,為了追求土地價值的最大化,不但採用了能夠發生低價的土地“招拍賣”制度,而且人為控制賣地的工夫,控制土地供給的規模,土地的供給並沒有隨著建立用地而相應添加,反而為了拍出低價而肆意調控拍賣土地的工夫。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由於土地一級市場完全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中央政府決議什麼時分出讓土地,出讓多少土地,出讓哪一塊土地,都是政府說了算。

其二,土地資源糜費嚴重。一方面是人均土空中積低於全球均勻程度,另一方面,在土地運用上,違犯根本國情。開發商為了收益最大化,盡能夠的開發別墅或許大戶型的高檔住宅。但高檔別墅,大戶型的住宅意味著單位土地可以滿足寓居的人口十分之少。

三,各種人為製造出來的不同土地的類別,更進一步形成土地的充足。看看北京佔著大片土地的很多單位,看看各地不時新劃出的開發區,以及大學城。這些工業及商業用地由於十分廉價,中央政府在規劃的時分儘量多規劃,招致了土地的愈加緊張,從而擠壓了住宅用地的空間。

特別是越到大城市,這種人為充足的狀況會更為嚴重。因而,要改動人們對房價的預期,基本方法是添加供給,而添加供給的獨一方法就是添加住宅的土地供給,均衡供需。這是經濟學的根本知識。也就是說,我們如今只是在講一個知識而已。

回到北京5年內6000公頃住宅用地,150萬套住房對市場的影響下去。為什麼說這個舉動對北京房價的影響之大,不容無視:

一是每年30萬套的供給,即便除去保證房的局部,供給量依然宏大。依照北京市的規劃,今後五年北京住房建立佈置的150萬套住房,包括產權類住房100萬套,租賃住房50萬套。新建住房中產權類約佔70%,租賃類約佔30%。產權類住房中,商品住房約佔70%。這意味著將來五年北京市每年商品房的供給數為14萬套,而08年以來,北京市每年商品房的成交數最高沒有超越14萬套的:其中,2009年,12.3萬套,2010年,11.1萬套,2011年,9.1萬套,2012年,12.3萬套,2013年北京新建商品房成交量為11.9萬套,2014年,4.6萬套,2015年,10.3萬套,2016年,12.5萬套。這意味著什麼,假如依照方案供給,房子根本夠了!

二是這次北京市的供地方案,除了大幅度添加住宅用地的供給,特別是,除了國有建立用地,還有1000公頃的個人建立用地入市。等於引入了競爭機制,這是一個很大的亮點,也是個人土地將來成為土地市場重要的增量的一個嚴重打破。

第三,調整土地供給,經過添加供給抑制房價的,不會是北京一家,依據筆者的預算,最少應該有30家以上的城市都存在嚴重的供給缺乏的成績,置信都會在短期內出臺新的供地方案。

當然,我也看到質疑,說不只要看“方案”,更要看最初完成多少。這個成績確實很關鍵,畢竟過來五年北京市的土地供給方案完成的確實慘不忍睹,但我置信,最少2017年的供給應該是有保證的,將來幾年怎樣樣,確實要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我在這裡表達的,次要是對經過土地供給抑制房價的認可。還是那句話,房價的邏輯在改動,房地產曾經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