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毀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個人撐起了整個蜀國,尤其是劉備死後,諸葛亮一個人獨自支撐偌大的蜀國,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安排,死在了北伐的路上。諸葛亮鞠躬盡瘁的故事想必就不用再過多描述,從諸葛亮事必躬親上,我們能看出什麼呢?

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譭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首先事必躬親必然會損害到一些人的權力,變相的相當於專政專權。而損害到權力最大的肯定是諸葛亮他自己輔佐的新主劉禪。因此就在諸葛亮死後不久,在宮廷中就發生了一樁血案。原因就是拍馬屁而引來的殺身之禍,被殺的人是李邈。原來李邈一直對諸葛亮的獨斷專權不滿,所以在諸葛亮死後,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譭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於是就找到劉禪上書說道,西漢時候的呂祿、霍禹未必就有謀反之心,文帝、宣帝也不是隨意殺死大臣的君主,這個呂祿是漢朝時候呂雉皇后的侄子,這兩個人被殺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皇帝畏懼他們的脅迫,而他們畏懼皇帝的皇威。這漢文帝和漢宣帝也不是弒殺成性的君王。同樣的道理,諸葛亮掌握蜀國所有的兵權,將您孤立軟禁,我常常擔心你的安危。現在諸葛亮去世了,劉氏的江山可以得道保全了。而這場所謂的北伐,實際上是將蜀國拖入無底的深淵,好在現在已經結束了。無論是內還是外,大小都是值得慶祝的事情。李邈這份發言是代表了一部分蜀國官員的發言,而且這番言論明顯是站在劉禪的角度上說的。

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譭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雖然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沒有發起政變,但是實際上劉禪作為一國之主權力幾乎沒有。劉禪是最不像傀儡皇帝的傀儡皇帝,現在諸葛亮死了,但是他身後還有一群為諸葛亮死心塌地賣命的勢力。這些勢力還在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李邈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給劉禪進諫。可不曾想劉禪聽後勃然大怒,下令把李邈立即處死。

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譭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但是結果顯而易見,劉禪不但沒有感激他的進諫,反而把他殺了。實際上,劉禪這樣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實我們仔細想一下就不難發現其中的原因,要知道,雖然諸葛亮死了,但是他手下的勢力還完整的存在。而李邈進諫的時候還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劉禪就算有這個心,也不適合諸葛亮一死就立馬落井下石。而且經過諸葛亮多年的經營,蜀國剩下其實權力基本都在諸葛亮這一邊。

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譭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即使劉禪有想剷除這些勢力的心也沒有那個力,而此時李邈把問題公之於眾。如果正好劉禪有這份心,這樣一來無意於打草驚蛇。而且諸葛亮死後,本來朝局就不是很穩定。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是蜀國的頂樑柱,現在這個頂樑柱倒了,朝局混亂,劉禪自然還是想以朝局為重,所以李邈的死全部都是咎由自取。

諸葛亮死後,一人立馬上書詆譭他,結果劉禪震怒下令將其處死

所以說劉禪也並不想歷史上所說的那麼無用,只是諸葛亮的光輝太盛,把這個稍顯平庸的皇帝給遮蓋了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