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關於網傳王葦涉嫌利用輿論逼死安醫生一事,經初步瞭解,王葦是律師是該事件小孩之一的姨夫屬實,其妻不是律師。目前,一是德陽市律師協會正進一步深入調查王葦在該事件中有無違法違規行為。由於其妻不是律師,德陽市律師協會無權對其進行調查。二是就王葦在該事件中有無違法行為,同時請公安機關進行調查。如果王葦在該事件中有違法違規行為,我們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感謝廣大網友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監督,調查處理的情況我們會及時予以公佈。

事件回顧

8月20日,四川的安醫生和丈夫去游泳。泳池裡兩個13歲男生可能冒犯了安醫生,安醫生讓他們道歉,男生拒絕並朝其吐口水,安醫生老公就衝過去將男生往水裡按。之後,男生的家屬打了安醫生,雙方最後報警。安醫生老公當場給孩子道歉,但第二天對方鬧到夫妻倆的單位去,還讓領導開除安醫生。安醫生情緒變得很差,25日,不堪壓力的她選擇了自殺,最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在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是有責任的”。從泳池起衝突,到浴室糾紛,再到單位鬧事,直至女醫生不堪壓力自殺身亡,從一個尋常的不能再尋常的民間摩擦,到越演越烈一發不可收拾,人們在每個環節所欲求的“正義”和“道理”,最終如一片片雪花一般,由小小的震動演變成“雪崩”。

事件的法律責任分析並非難事,浴室糾紛的調解實則是一個節點的終結,若“熊家長”到醫院鬧事沒有擾亂醫院秩序、沒有惡意誹謗中傷辱罵、沒有造謠生事的話,那基於情節和因果關係,“熊家長”就不應承擔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更遑論刑事責任,但基於人道主義的精神他們可以自願給予一定的補償。倘若存在相關情節的話,那就要視情節輕重由“熊家長”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

但民間樸素的正義觀往往無法接受法律這種簡單的判斷結果,在很多人看來,以牙還牙的同態復仇才是正義,“有人死亡”那必然要有人承擔責任,而且這種責任似乎要達到與另一方結果相當,才能算是實現了“懲戒”。換而言之,我們更擅長將結果放在內心的天平上進行稱重,哪邊“更慘”、哪邊“更划不來”,我們就將天平無限傾向於這一方,一直到兩邊差不多“慘”才能平息了事。

於是,當一方將孩子按到水裡的時候,我們更樂意相信“男子竟在游泳池中按著小孩打”這種標題並呼籲大家一起來審判這個成年人;而當女醫生不堪重壓而自殺的時候,我們又想抓著“熊家長”來論個是非對錯……事還是那件事,人還是那幾個人,為何卻發生迥異的判斷?

原因在於,我們容易簡單的以結果為判斷依據,以“更慘”論“正義”,恰恰忘記了去尋找原因、尋找真相,將所有的元素糅合進行一個客觀而公正的判斷;我們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坐上輿論的審判椅,卻忘了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盲目轉發和評論中,曾充斥著一份份將醫生推上自殺的惡。

充滿著情緒偏見的標題總比全面理性的勸導更容易傳播,正如慘烈結局所引發的憤怒更容易積攢,民眾的心理審判預期、營銷號的譁眾取寵傾向,將這種情緒偏見和積攢的怒氣,演變成了雪山崩塌的源動力和驅動力。本來可以及時制止、及時勸導的事件,最終在“吃虧”、“划不來”的慫恿及對當事人的惡意攻擊下滑向深淵。

輿論之下,我們更該杜絕“雪花之惡”。而要做到這點,除了要求營銷號及媒介要有更多的職業操守之外,我們在逞口舌之快前,不妨自問是否又一次的沾染了網絡暴力的雪花之惡?而當這種偏激的雪球滾動起來的時候,官方媒介不妨要釋放出更多的理性聲音,披露更多的真相、進行更多的引導、釋放更多的平和與善意,倘若這些環節有其一的話,新聞中的慘劇或許就不會發生。

【此前報道】

原標題:女醫生自殺身亡:疑在泳池遭兩名13歲男生冒犯,後又經歷“網絡暴力”

8月25日,

四川德陽一名女醫生不堪網絡暴力而自殺,

經搶救無效身亡。

而悲劇的發生,是因在泳池的一個衝突。

據瞭解,該女醫生姓安,是德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兒科醫生。

據安醫生的同事張醫生講述,8月20日,安醫生和丈夫去游泳,在泳池裡,兩個13歲男生可能對安醫生做出了冒犯動作,安醫生讓他道歉,但男生拒絕道歉,並朝其吐口水,做鬼臉,還有一系列侮辱性動作,安醫生老公看不下去了,情緒有點激動,便衝過去將該學生朝水裡按。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張醫生稱,

他們也從沒說過打人是對的,

但之後,

男生的媽媽帶著家屬和朋友

一起在游泳館浴室裡打了安醫生。

最後雙方報警處理,

警察讓他們私下協調,

出了警局安醫生老公當場給孩子道歉了,

但第二天

他們就找到安醫生和她老公的單位大吵大鬧,

並讓安醫生單位的領導把她開除。

之後,安醫生情緒變得很差,

並請了幾天公休假。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不僅如此,

孩子父母還將剪輯過的視頻發在網上。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小孩家長據說是律師,找了媒體,

說是水務局工作人員(女醫生老公)打人,

是因為自己孩子“不小心撞了”女醫生,

引導輿論,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出來。

之前在網上,的確流傳過一段短視頻,

是以男孩家長的視角,報道了

“13歲男孩游泳池裡碰陌生女子,

遭女子老公狠揍”的新聞。

在這個視頻中,男孩母親介紹,

男孩到游泳池游泳十分鐘左右,

就讓自己快過去,

說被一個不認識的陌生叔叔打了,

當男孩母親詢問男孩被誰打的時候,

男孩指著水裡一個身高超過1米8的男子。

男孩母親說,安女士當時很兇,

“哼”了一聲孩子,然後大家各自遊走,

結果,孩子回頭看了安女士一眼,

做了鬼臉等小動作,

安女士的老公就衝過來,把孩子摁到水中,

之後提上來又打了一耳光。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據家長轉述,

男孩的同學當時對安女士丈夫說:

“就算我們不對,你也不能打人。”

據男孩母親介紹,安女士丈夫不以為然,

聽了話後,

把她兒子的同學又推又掐脖子逼到岸邊,

然後兩個孩子迅速上岸,

當晚,被打男孩的右邊臉腫了。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男孩家人將視頻傳到網絡上以後,

引發了網友的關注,

導致很多微博媒體轉發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而最終,

安女士也因不堪各自輿論壓力,

加上性格偏溫柔內向不願與人爭執,

最終選擇自殺。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張醫生稱,

出事前,安醫生和她媽媽說,

“媽,我出去一下,2分鐘就上來”。

結果就找不到人了,

隨後家人、朋友、同事

分別收到了安醫生的告別短信,

大家拼命出去找,

2小時後才找到,但為時已晚。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27日,男孩母親稱,

不希望看到現在的結果,

但自己此前陳述的內容是事情的真實情況。

面對記者詢問去醫院找安醫生是因為什麼情況?

男孩母親回答說:

“因為我們在派出所跟他們做筆錄的時候,

賠禮道歉的話語中都還在推卸責任一樣,

接受不了他們的態度和道歉。

誰都不想看到這個後果,

她選擇這種方式,確實誰也沒有想到。”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目前,

媒體報道的視頻發出後,

網友幾乎一邊倒的指責男孩及其父母,

認為男孩無意的碰撞問題不大,

但故意摸碰問題就大了,

而且碰到異性臀部理應道歉。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同時批評男孩父母的所作所為,

去安女士單位鬧事就是要給對方找麻煩,

結果毀了一個家庭。

如果安女士的朋友所述皆為事實,

那麼支持安女士家人對男孩家人提起訴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也有網民聯想起前不久發生的

女生在迪士尼被8歲男童摸臀,

上前理論反遭其母打罵

一事,

指責男孩父母一味相信孩子,教子無方。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還有網民質疑,

究竟是誰洩露了安女士的單位信息,

釀成了最終的悲劇。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不少網民將問題指向男孩家人發佈剪輯過的視頻,

認為是網絡暴力導致安女士選擇了自殺。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不過,也有人認為,

安女士心理素質不佳,

遇到事選擇輕生,太不值得。

安醫生沒有等到真相公佈,令人惋惜。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泳池這件事 竟逼死女醫生?

醫生的自殺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願大家正視自己的“話語權”,

遠離網絡暴力,

不成為網絡暴力的“施暴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