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不工作了,你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會焦慮沒安全感嗎?

很多上班族害怕上班的收入不確定,急於尋找雙薪,下班之後依然辛勤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遠離為衣食住行擔憂的日子,

但往往事與願違,顧此失彼!

其實,無論兼做幾份工作,想做到財富自由,我們必須記住幾個原則:

假如你不工作了,你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會焦慮沒安全感嗎?

:凡是不可持續的就不值得羨慕

在一個關於財富的課程中,演講者問臺下的聽眾:“知不知道什麼是有錢的定義?”

聽眾當場愣住,有錢的定義不是錢很多很多嗎?

演講者搖搖頭說:“如果你認為擁有金錢就叫有錢人,那表示你不懂什麼是財富的定義。”

“真正有錢的定義是:當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頭的工作時,還可以讓自己及家人衣食無憂地生活下去。 ”

聽眾當場傻眼,不工作,還能繼續生存?這是所有學校都沒有教過的!

演講者暗示說:“當有錢人不工作時,他們仍有之前投資的基金、股票、債券以及房子的租金,最重要的是企業的系統日夜不停地運作,等等,所以有錢人每天打高爾夫球,每個月都還有上千萬的收入。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漁,與其選擇萬貫家財,倒不如選擇一個會持續冒出錢的杯子。

“持續冒出錢的杯子”,這就是持續收入的概念。

“賺多少錢不重要,能賺多久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窮盡一生之力,幾乎淪為工作的機器,卻一輩子無法致富。

想要財富持續不斷的進入我們的賬戶,其實沒那麼困難。

收入是心理狀況的測量數據,周遭的環境只是大腦價值的投影,簡單地改變大腦的思維,我們就會大幅改善收入狀況。

想想你目前的工作能幫自己帶來幾次報酬?

你賣的東西是一生能用幾次的?

我們就可以擁有真正的財富,並且打造一個永不缺錢的計劃!

假如你不工作了,你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會焦慮沒安全感嗎?

:徹底改變收入結構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這個家庭是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

大部分的家庭通過工作獲得的收入是佔絕大部分的比例,約95%的收入都是來自上班所獲得的薪水這個部分。

在不工作時獲得的收入,如利息收入、房租收入、退休金、版稅等,一般家庭在這個方面的收入比例就低一些,大約只有5%,甚至沒有這樣的收入。

因此要改變收入結構,我們就必須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

若能將原本只佔約5%的不工作時的收入提升到95%以上,沒想到通貨膨脹率上漲的速度這麼快,到了現在他都80歲了,身體還很健康,但是幾乎坐吃山空,不知道還可以靠退休金再維持多久,眼看錢都快花光了,他現在只好過著相當節儉的生活。

所以我們得想清楚,

一個人需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才能夠抵擋通貨膨脹?

聰明的人,知道利用閒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為了避免M型社會的崩塌現象,我們有義務告訴周遭的朋友,要想盡辦法擁有持續收入。

假如你不工作了,你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會焦慮沒安全感嗎?

三:全家至少有一人要創造持續收入

每輛車都有第5個輪胎,就是備胎,你有為家人準備“持續收入”的備胎嗎?

家庭裡有兩種角色,照顧者和依賴者。

負擔家裡的生計,賺錢回家養家餬口的,屬於“照顧者”;另一種沒有工作能力的角色,就屬於“依賴者”。

風險總是無所不在,如果很不幸,照顧家庭的人出事了,這家人將會陷入貧窮,甚至過不下去!因為照顧者倒下來而使全家頓失依靠,需要社會救濟,這樣的現象各地都屢見不鮮。

其實,不需要發生意外,只要有一天照顧者被老闆辭退,失去收入來源,全家的經濟重心就會頓時失衡。

注意,大部分的照顧者每天辛勤工作,長期下來,身體極有可能不堪重負,因此,往往最早倒下來的都是照顧者。

聰明的家庭知道未雨綢繆,甚至可以讓照顧者不那麼辛苦。

徹底改變收入結構,追求持續收入是唯一的選擇。

因此,要遠離貧窮,全家至少要有一個人創造持續收入。

假如你不工作了,你還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嗎?會焦慮沒安全感嗎?

趁自己還有體力與業餘時間,趕快為自己或家人至少累積一份持續收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