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麼寫小說,其實很簡單!

到底怎麼寫小說,其實很簡單!

寫作呢,其實很容易的。

到底有多容易呢,其實就一句話的事情,你只要理解了這句話的真諦,去思考,去頓悟。

然後猛然的那麼一下,你如醍醐灌頂般,原來這麼簡單啊。

說了這麼多,我悟了大半輩子得出的真理,就交給你們自個悟去了。

這樣,然後這樣,在然後那樣,最後再這樣。

你主要學好這四樣,就能寫出好文章了。

......

此篇乾貨一部分從網上整理。

01

語言,是寫作的基礎,要多看多寫,才能更加得心應手的表達。

有的人明明看了很多書,也寫了不少,可是硬是寫得很彆扭。

老實說,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平時寫的太少了,看的太少了。

勤能補拙,做什麼事情都一樣。

其實語言很重要,是作者通向讀者的橋樑,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就像美術家的線條與色彩的基礎,齊白石几筆就勾只蝦出來,他練的,可不是這幾筆而已。


語言很重要,但它佔一篇文章的百分之十五的重要度。不過它像我們需要的空氣和水,必須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過你也不用練得像名家手筆那樣才寫作。我的理解應該是你有表達的慾望的時候就可以寫了。有才氣的人,也許開始辭難達意,漸漸的,就能生動而傳神地繪訴心中所想了。

02

立意


老實說,我在很多貼吧論壇看了不少文章,能夠有立意的文章卻很少能夠見著。很多都是那種單純的為描寫而描寫的文字組合。


立意是什麼呢,就是一篇文章要傳達給讀者的思想內容。

就像古詩:更上一層樓,這句,不單寫上樓看的風景,更表達了追求更高領域的境界。古詩裡有許多這樣的境界,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早有蜻蜓立上頭,等等。


如果要歸納一下,我覺得立意就這幾樣:理,情,趣。


理,就是道理,古代的孔孟思想,魯迅的雜文,現在的勵志故事,都是理,給人向上或發憤的鼓勵,或分析事件的對錯等等。理,也包括知識,比如說餘秋雨的歷史散文,都是傳達一種理。


情,親情,愛情,友情,等等,這是很多初學者都願寫的類別,但真正能寫好的鳳毛麟角。

有的容易寫得不痛不癢,你寫的別人都耳熟能詳,一日三餐似的平常,有的寫得苦大仇深,好像不夠慘就不行似的。

其實情的表達,必須在於一個巧字,訴說情感都需要用有亮點的獨特的細節來表現,不能堆詞說我愛你,我想你,我愛你愛到骨頭裡。


趣,就是有趣。

周星馳的電影大家都看過,讓人笑,就是他的價值所在。

大家看一下週星馳的電影的得分,普遍很高,這是大家對喜劇的認可。還有春晚,趙本山是一箇中心點,即便他兩年沒上春晚了,但他的影響力依然存在。還有,張愛玲、老舍等,也有許多幽默作品。

幽默是一門高等藝術。

立意,佔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在百分之二十。

03

內容,很重要!

先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叫高玉寶的老紅軍,只上過一個月的學,9歲就當童工了、15歲做勞工、17歲學木匠,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來成為了作家。其實說來他的文字功底並不強,他卻能寫出了好幾本書,而且兩篇文章入選了課文。

他就是《半夜雞叫》的作者。就是因為他的經歷豐富,故事多。出彩的內容和素材幫了他的大忙。


再說一個事,我所知道的,毛主席的警衛和衛生員等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有回憶錄一類的書籍出版。

這也是因為他們有一手的生活材料,所以得天獨厚。


以上兩個例子,就說明了內容的重要性。如果還要例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是內容取勝。《明朝的那些事兒》也是因為豐富的歷史知識取勝。

因為內容的重要性,這一點還要繼續說。


實際上,立意也與內容有關,有時候,一個故事,或者文裡的內容,就活鮮地傳達出了文章的立意。

比如《化蝶》和《白蛇傳》等故事,只經過人們的流傳,並沒有很準確的文獻,但這些故事的美感卻深深打動了我們,成為我國的愛情經典。

還有像《三國》裡草船借箭裡的故事,把諸葛亮表現得多麼的智慧灑脫,沒誰了。

還有《花千骨》裡,如果沒有白子畫殺與不殺災星花千骨的猶豫的情節,那這部作品將流於普通。


我看過不少收費數千元的文學培訓的題綱,都不約而同的把內容素材獲取的方法做為最主要的課程。

而且有一個老師更讓其學員(有一定基礎的)少看別人的作品,多讀一些社科類和歷史類作品,以及一些新聞,多方收集知識,因為文學作品是他人思考過的,而收集知識素材來寫作然後注入自己的思考,才是自己的。

當然,他的觀點不一定對,然而,我們能從中體會出內容素材的重要性。


其實,寫作的內容素材,還與有些朋友覺得沒有什麼可寫,或無話可說有關。

你可以想想,如果是南方人,沒去過新疆,叫你寫一篇哈蜜瓜種植與生長過程有關的文章,你肯定抓耳撓腮,寫不出。

還有,有的人寫武俠,寫沒兩章就寫不下去了,有人建議學金庸,我笑了,金庸,他的學識可謂貫通古今的學者型作者,他的古文歷史功底是令人歎服的,誰能學得了的。


所以,知識、見識與認識,對於寫作就很重要了。有的朋友說自己寫了很久了,依然寫不好,我想說,如果你的積累或者思維能力不夠,對什麼都一知半解,寫得好才怪。

04

結構

說最後一點,那就文章的結構。這個佔文章的重要性的百分之十五。


文章的結構,有時候十分講究,比如有的帶有故事的文字,小說和情節類文學,如果一開始,你就把結局說出來了,那這篇小說就失去了懸念,你寫作就必須把這個點到最好才拋出來,才會有震撼力與感動力。

如果你寫偵探小說,一開始就把殺人兇手說出來了,那這篇文字就沒可讀性了。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法,也有開頭就表明觀點的文章,有的論訴文就如此,開頭就拋出自己的觀點,然後舉例論證。還有一些如《史記》一樣的編年體,照著時間來寫的。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其實這個文章的結構,就是對文章的安排,也就是我們常學的寫作技巧了。

有時候,我們看了一些指導書,教我們怎麼寫,看上去頭頭是道,但放下書,我們依舊不會寫,甚至覺得更無從下手了。

我舉個例子吧,新手學車,沒摸車之前,上網看了各種開車的方法,覺得動作要領都掌握了,可一上車,才發覺根本不行。

游泳也是,教你一萬遍,不如自己下水遊幾遍。



所以,一上來,就學技巧,那是方向反了。

我們需要從內容和立意出發,然後才構思文字,根據我們心裡要表達的樣子來寫,結構自然而然會合理了。


我自己寫文章時,一般都是拿到內容思考能不能表現得更動人,或者更讓人受啟發,或更發人深省,然後照著心裡的樣子組詞造句,寫的過程都沒有結構的概念。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內容和立意主宰著結構更多一些。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說的也基本是這麼個道理。


以上是我的理解,也未必適合每一個人。也許有的人覺得學點招式就能打遍天下,也未嘗不可。

ps:各位派友記住偶,本週七月七號,玄派主編睡衣熊直播,教你怎麼寫網文。

到底怎麼寫小說,其實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