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万字号基地”激活脱贫“一池春水”

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明政 李光平)“我和老公都在帮林老板做事,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土地租金每年有7000元。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很满足。”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红山村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柑橘园里,今年48岁的贫困户王训清满脸喜悦地告诉笔者。这是该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万字号基地”建设、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稳定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江华是全省今年18个脱贫摘帽“国扶县”之一。近年来,江华县委、县政府把抓实产业、扩大就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着力构建“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地激活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该县坚持党建引领,针对部分贫困人口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实际,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创建党员创业示范基地28个,引导经济组织、能人大户与贫困户建立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

全县发展高档优质稻8万亩、商品蔬菜10万亩、优质水果15万亩、优质茶叶4万亩、优质烤烟5万亩、食用菌5000万袋、油茶18万亩、生猪145万头,建成有机稻、玉米、烤烟、红薯、菊芋、油茶、食用菌,以及瑶山雪梨、玫瑰香柑、沃柑、脐橙等优质水果与辣椒、莴苣、紫长茄等商品蔬菜各类特色主导产业基地20多个,带动绝大多数贫困户脱贫致富。仅今年全县新建茶叶、水果、油茶、菊芋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万余亩,新增生猪、牛、家禽等3万头(只),为450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纽荷尔脐橙、沃柑、玫瑰香柑等柑橘果苗51万株,带动2.58万名贫困户稳定增收,产业扶贫步入快车道。该县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进行科技“输血”,每年从贫困村中免费选送创业致富带头人到省高等院校进行“菜单式”“点对点”专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双带”能力。目前已培训经营管理型、创业技术型带头人800余人,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300余家,让全县112个贫困村都有2至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