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萬字號基地」激活脫貧「一池春水」

永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明政 李光平)“我和老公都在幫林老闆做事,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土地租金每年有7000元。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我很滿足。”在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紅山村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柑橘園裡,今年48歲的貧困戶王訓清滿臉喜悅地告訴筆者。這是該縣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萬字號基地”建設、吸納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穩定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江華是全省今年18個脫貧摘帽“國扶縣”之一。近年來,江華縣委、縣政府把抓實產業、擴大就業作為決勝脫貧攻堅的“牛鼻子”,著力構建“規模企業進園區、小微企業進鄉村、農業產業建基地、旅遊產業謀全域”的產業扶貧模式,有效地激活脫貧攻堅的“一池春水”。該縣堅持黨建引領,針對部分貧困人口年齡大、文化程度低的實際,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示範作用,創建黨員創業示範基地28個,引導經濟組織、能人大戶與貧困戶建立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勞務就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特色產業集中連片,形成了區域化佈局和規模化發展。

全縣發展高檔優質稻8萬畝、商品蔬菜10萬畝、優質水果15萬畝、優質茶葉4萬畝、優質烤煙5萬畝、食用菌5000萬袋、油茶18萬畝、生豬145萬頭,建成有機稻、玉米、烤煙、紅薯、菊芋、油茶、食用菌,以及瑤山雪梨、玫瑰香柑、沃柑、臍橙等優質水果與辣椒、萵苣、紫長茄等商品蔬菜各類特色主導產業基地20多個,帶動絕大多數貧困戶脫貧致富。僅今年全縣新建茶葉、水果、油茶、菊芋等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基地3萬餘畝,新增生豬、牛、家禽等3萬頭(只),為450戶貧困戶免費發放紐荷爾臍橙、沃柑、玫瑰香柑等柑橘果苗51萬株,帶動2.58萬名貧困戶穩定增收,產業扶貧步入快車道。該縣還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扶貧模式,進行科技“輸血”,每年從貧困村中免費選送創業致富帶頭人到省高等院校進行“菜單式”“點對點”專業技能培訓,增強他們的“雙帶”能力。目前已培訓經營管理型、創業技術型帶頭人800餘人,成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300餘家,讓全縣112個貧困村都有2至3名創業致富“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