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激活潢川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小龍蝦激活潢川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通訊員 蔡麗 胡才順

  春日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在豫南生機盎然的田野裡。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在潢川縣35.8萬畝的蝦稻田裡,冬眠了一冬的小龍蝦也開始悠遊淺底,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3月16日一大早,潢川縣踅孜鎮八里村的脫貧戶劉永合,就在自家的蝦田裡忙活起來,從深水溝裡撈出昨晚放下的地籠,望著籠中一隻只肥大紅亮的小龍蝦,他的臉上樂開了花。

  “在扶貧幹部的指導幫助下,我家從2016年開始養小龍蝦,現在8畝蝦稻田,每年光養蝦收入就有2萬多元。靠著養蝦種稻,我擺脫了貧困。過去‘瞎忙’手頭緊,現在‘忙蝦’有錢花。”點著了一支菸,站在田埂邊,興奮之情寫在劉永合的臉上。

  老劉一家3口人,2018年光榮地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被鎮裡評為“脫貧明星戶”,如今日子是越過越紅火。今年一開春,他又盤算著擴大養殖規模,再承包5畝水田。

  受疫情影響,為減少人員接觸,老劉每天總是天剛矇矇亮下田,為雨水沖壞的溝渠培些土,為水裡的蝦苗喂點食,抽空撈幾籠大些的蝦,等著城裡的小龍蝦經營大戶和加工企業上門來收購……

  春天來了,像老劉這樣每天早早起來“忙蝦”的貧困戶,在潢川縣有6000多戶。

  潢川縣水域生態良好,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縣裡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還出臺扶貧獎補政策,貧困戶養殖每畝補助400元,苗種繁育基地每畝補貼500元,有效地激發了群眾的種養熱情,潢川縣也成為河南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加工基地。“蝦稻共作”扶貧模式成為了推動農民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通過這幾年的引導和培育,群眾們對發展小龍蝦產業非常認可。今年縣裡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並在全省率先推出小龍蝦養殖政策性保險,確保蝦農每畝收益不低於1500元。保險費90元/畝,養殖戶只需要交18元,其餘72元由政府財政補貼。”副縣長鬍冰興奮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