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為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注入“一池春水”

臨近中午12時,清遠連州市龍坪鎮黃芒村的竹鼠養殖基地內,飼養員溫興林在為基地改造作準備。“按照政策要求,我們正全力謀求轉型,計劃將基地改造成扶貧車間,把損失降至最低,為這個扶貧產業續航。”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王強說,一旦扶貧車間按照計劃建成,每年能為村民帶來300多萬元的收入。“我和村民都期盼著轉型快點成功。”(4月8日南方日報)

從國家到地方已經陸續立法,規定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一方面嚴格落實好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最大程度減少養殖貧困戶的損失,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確很考“手藝”。

只要有決心、有幹勁,辦法總比困難多。近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了《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工作的通知》,各地各部門也陸續出臺針對性舉措,都是為了更好對沖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基於此,為減少對貧困戶增收的影響,確保打贏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清遠市扶貧開發辦公室日前發佈了關於妥善處理貧困戶養殖野生動物問題的通知,並面向貧困戶啟動了轉產獎補資金申報工作。

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更為關鍵。從用“造血”的方式打造一個“永不撤走的扶貧產業”,到以“求變”的思路養殖基地轉型扶貧車間,再到借“突圍”的手段為扶貧產業無縫續航……清遠調整思路、精準施策,實現了企業轉型有政策、扶貧戶轉產有獎補、勞動力出路有保障。特種養殖退出去、扶貧車間建起來,一頭連著脫貧任務、一頭連著產業發展,精準對接就是精準“輸血”“造血”,疫情防控期間不失活力,脫貧攻堅才能保持動力。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不僅僅是黨委政府的事情,相關企業和群眾都要積極行動起來,不等、不靠,用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比如,把竹鼠養殖基地改成扶貧車間後,回鄉創業村民溫志文將把設在東莞的3條生產線搬至村裡,主要承接線上的訂單,東莞的總公司則負責線下的銷售,這樣通過企業的“橋樑”作用,可以極大帶動群眾穩定增收。可見,政府、企業、貧困群眾各方參與,握指成拳,必將形成高效有力的大扶貧格局。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引導扶貧產業轉型是清遠當地力推的應對措施,我們相信,通過核准數據、及時處理、分類指導等方式,妥善處理貧困戶養殖野生動物問題,不僅會最大程度減少扶貧產業損失,也必將為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奠定堅實基礎。(南方網安子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