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袁家村:創舉、轉型 、鄉愁、消費


深究袁家村:創舉、轉型 、鄉愁、消費


今天的袁家村


袁家村是陝西關中平原一個很小的村子,只有62戶,不到300人。現在袁家村彙集了1000多個創客,也就是有1000多人在袁家村投資、開店、做生意,吸納了周邊村民及外地約3000多人就業。


2017年,袁家村接待遊客量超過500萬,旅遊總收入3.8個億,村民人均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


由於袁家村鄉村旅遊的發展,周邊2萬多農民增加了收入,同時也幫政府創造了就業。比如離袁家村最近的一個高速出口,因為來的遊客太多,那個收費站就擴建了,增加了多個就業機會。


說袁家村是一個奇蹟一點不誇張,因為袁家村是靠自己發展起來的,沒有政府財政投入,也沒有外部資本進入,更沒有銀行貸款和社會融資,郭佔武四兩撥千斤,用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一點錢就幹起來了。


袁家村有兩個創舉:一是開創了鄉村旅遊和特色小鎮的商業模式,二是建立了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組織模式。


深究袁家村:創舉、轉型 、鄉愁、消費


什麼是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不同於城市旅遊和景區旅遊,後兩者不缺遊客和消費。


那麼城市人去鄉村旅遊要的是什麼?我認為要的是這麼三種體驗:尋找鄉愁,感受民俗,接觸農民有溫度的生活場景,這三點很重要。


中國是農業大國,鄉村範圍非常大,所以城市人週末到城市周邊、到鄉村去,吃農家樂、呼吸新鮮空氣、看山水風景,緩解焦慮和壓力,都是很自然的。因此,鄉村旅遊應該是未來市場最大的一個旅遊空間。


大多數人到袁家村去,實際上最喜歡的就是民俗和鄉村生活。他們摸著那些老物件,看著驢拉磨,覺得那個東西就是心目中的鄉愁和民俗;再跟我們農民聊聊天,無論聽得懂、聽不懂,都感到親切、溫暖,他們覺得這一天很有趣味和收穫。


深究袁家村:創舉、轉型 、鄉愁、消費


結合袁家村的經驗和在全國各地考察鄉村旅遊的情況,我認為嚴格意義上的鄉村旅遊要有這三個要素:第一,必須是在田野和農村;第二,必須有村莊;第三,更重要的,一定要有農民。有了這三個要素,給城市人的鄉村旅遊的體驗就完全不一樣。


袁家村搞旅遊把村子留下來了,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村景一體,全民參與的4A級景區。按照4A級景區標準來講,袁家村還有問題,例如衛生間就不夠。不夠我們咋解決,全村村民家庭的衛生間對外開放。遊客是拿腳投票的,遊客覺得你作為一個村子來講,這個村子太好了。


所以可能單純講景區,袁家村有問題,但是講鄉村旅遊、講村子,我們又很特別、很個性,我們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和嚮往。


袁家村發展的三部曲


郭佔武做鄉村旅遊,目標很大,起點很低。他有個三步走的思路。


■ 第一步就是“鄉村旅遊、留住鄉愁”。

2007年的袁家村是東西一條街、南北兩排房,當時在村裡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袁家村就是在這樣一個空心村裡起步的,沒有任何可以直接利用的實物性資源,哪怕有片小樹林、有個娘娘廟讓你看,也是一種資源,但是袁家村沒有。而且由於袁家村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搞了好多村辦企業、五小企業,這些企業倒閉後,村裡到處是斷垣殘壁,顯得更荒涼、蕭條。


郭佔武發現了別人看不到的資源,就是村民的日常生活、鄉村的傳統習俗。當時叫民俗旅遊,主題是“關中民俗、鄉村生活”,實際上就是現在的鄉村旅遊。


什麼叫民俗?我覺得做民俗就要做到它的原始、真實和活化。郭佔武做了一條老街,以關中傳統老作坊為主,儘可能地找到它的原始形態,追求它的真實性,並儘可能活化,在100米長的一條街上聚集起大概六七個作坊,都在使用。


油坊在榨油,醋坊在釀醋,磨盤在磨面,紡車在紡線,織布機遊客可以上去體驗。很多民俗村搞的是“牆畫民俗”、“雕塑民俗”和“展示民俗”,讓人索然無味,毫無吸引力。


再一個就是鄉村生活,我們現在鄉村旅遊把農民排除在外,基本上沒有鄉村生活了。沒有鄉村生活,城市人去體驗什麼呢?沒有農民的話也就沒有溫度了,鄉村生活真實的場景都看不見了。


現在袁家村的村民全部參與到鄉村旅遊中,我們村家家戶戶門都是開著的,遊客可以進到任何一個村民家裡去,你說我不是來消費的,我想用一下衛生間,拿個杯子加一杯水、在這兒坐一會,都沒有問題。絕對不會發生你去了,你不消費我給你臉看的情況。我們的景區特點,就是村景一體、全民參與。這一點說說容易,要做到太難了。


■ 第二步叫“創意文化、休閒度假”,就是我們袁家村旅遊升級和衍生品的發展了。衍生品需要有一定的客流量,一定市場基礎之後才能做起來。


2017年袁家村的一個重大轉折,就是我們的民宿客棧供需兩旺、大幅度盈利。在整個袁家村的營收中,原來小吃、餐飲、作坊佔比太大。現在總量沒有下降,但佔比在下降,就是因為我們的民宿和新業態——包括酒吧街、藝術長廊等營收上來了。所以我認為未來的袁家村,這塊的比例會進一步上升,一定會超過小吃。


■ 第三步,“特色小鎮 幸福家園”,更多的資本、人才進入,帶來了更多新的要素和資源,袁家村得到一個總體的提升。


2012年之後,袁家村變得更加多元化了。這個變化過程,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最早吸引遊客來的核心價值是關中民俗和鄉村生活,是一元的,不是今天的多元化景象。直到今天袁家村本質上仍然是鄉村的、村民的。如果多元化過程把你的核心淹沒了,別人就不知道來看什麼了。


做旅遊,我們一定要給遊客一個理由,這個理由一定是獨特的、個性的、對他有持久吸引力的。然後你的商業怎麼植入,都不難,商業不會錯到哪去。錯的是你沒有這個根本的理由,你做得商業再多,人不來,都等於零。


袁家村的轉型升級


今天的袁家村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在轉型升級,由鄉村旅遊向鄉村度假轉型。


2012年以後,我們重點發展民宿和新業態,酒吧、咖啡這些休閒產品都進來了,把模仿複製我們的人都甩在了後面。當然我們也在做互聯網+,特別是旅遊+,我們的培訓、諮詢和策劃就是例子。


今天袁家村500萬人的客流量也是不正常的,能持續多長時間我不知道,但未來可能會下降。我的判斷,未來袁家村正常的客流量一年應該是300萬人,這個數字也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估計。


客流量下來了,村民的收入不能下來,要給他們新的發展空間和支持點。郭佔武搞了兩條路,一個“進城”,一個“出省”。


所謂進城,就是把我們袁家村的小吃開到西安的高端商業綜合體,開到大都市市民的家門口。我們現在已經開了五家店,店面大概是1000多平米的使用面積,投資都控制在1000萬以內,第一家店投資600萬,九個月收回投資,其他店基本上也是一年內收回投資。


兩三年內我們可能會開十幾家店,預計有三個多億的營收,這一塊資本市場很看好。這也可以說是鄉村旅遊的農村包圍城市吧。當初沒人理解郭佔武,郭佔武的眼光超常,一般人看不懂。


第二個是出省。

也就是走出陝西,到外省去和當地政府、企業合作,打造具有當地地域民俗特色的體驗式旅遊景區,郭佔武在這裡面有很多創新,大家可能想不到,但也不要誤會,這絕對不是把袁家村關中民俗搬過去,除了袁家村品牌,你不會看到袁家村的東西。目前在建項目有五六個,一兩年內會陸續建成開放,請大家拭目以待。


現在的袁家村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兩個產業。一個品牌就是袁家村是一個農字號的品牌,中央把農村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又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個農字號品牌的含金量會越來越高。


兩個產業,一個就是以民俗文化和創意文化為核心的旅遊文化的產業鏈,再一個就是以食品安全、健康餐飲為核心的農副產品加工、包裝、營銷和餐飲體驗店的產業鏈。


深究袁家村:創舉、轉型 、鄉愁、消費



袁家村模式的六個啟示


第一,做鄉村旅遊要找準定位,突出特色。一個區域裡村子都是一樣的,所以你在做定位的時候,搞一個別的村子沒有的東西很難。一定要創新,要挖掘別人看不到的資源,如果你成功了,周邊最多也就是模仿你、複製你。但你不斷升級,做得越來越好,它們是跟不上你的,因為他們沒有創新力。袁家村就是靠郭佔武的個人創新力走出來的,我強調有特色其實是強調創新能力。


第二,鄉村旅遊不可能短平快,肯定是一個持久戰。我認為現在做鄉村旅遊,最快也得3到5年。我心裡想的是5年,我害怕說的太短,大家的期望又過高,結果失去信心。袁家村是經過五年不斷創新、積累和熟化的過程才爆發的。鄉村旅遊靠口碑,口碑雖慢但效果最好。你只要把事情做對做好,自然會有人來,而且會越來越多。


第三,鄉村旅遊要生活化,越真實越有魅力。我們現在景區都太假,有些景區甚至僱一些人來冒充農民,或者做一些很做作的東西,效果適得其反。真實才有魅力,才對城裡人有吸引力。鄉村旅遊要留住民俗、鄉愁和人情,實際上就是留住農民和鄉村生活。農民最不愛作假,也不會作假,郭佔武也從來不要求村民搞虛假的東西。袁家村有很多不足,但它真實,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第四,鄉村旅遊要低開高走、不斷升級。袁家村也是農家樂起步的,起步非常低。但是我們在不斷的升級,到今天我們最傳統的和最時尚的東西都有。吃的既有關中小吃,也有西餐日料;住的既有100多塊錢的農家客棧,也有1000多塊錢的精品民宿;你既可以喝村民煮的茯茶,也可以品現磨咖啡;你既可以和村裡老漢閒聊,也可以和留著小辮子的文創青年討論;你可以帶走兩瓶油潑辣子,也可以帶走一件自畫像石頭。


第五,鄉村旅遊要控制規模,不能攤大餅。景區一定要有個核心點,真正有價值,人就會來。不在於規模,規模越大可能煩惱越多。我看過一些景區,投資人只想佔地盤,搞那麼大規模,房子都空著,填不進內容,而且運營成本大大增加。我欣賞“小而美”,很多人以為袁家村很大,其實也就400畝,因為業態豐富,每個門店都不一樣,所以遊客總有新鮮感,轉起來不乏味。郭佔武很注意控制規模,從街道的尺度到門店的大小,不論是總體還是局部。


最後特別強調一點,就是創始人和操盤手要給予鄉村個性和靈魂。做旅遊,也包括景區和小鎮,我希望政府和企業的團隊在打造鄉村旅遊時,可以找到一個強有力的操盤手,予以責權,讓他按自己的理解和意願,來做一個不一樣的鄉村旅遊。


如果在團隊裡你也說、我也說,形成一個四平八穩的綜合意見,那就沒有旅遊要求的個性和特色了。今天我們在龍虎山是這樣做的,明天我們到其他地方也還是這樣做的,最後做到哪都一個模樣,那我覺得旅遊可能就做死了。


如果這個靈魂人物的個性能夠更張揚一點,釋放的更多一點,可能這個項目出來以後就是很不一樣的。陳向宏之於烏鎮,莊錦華之於臺灣客家桐花祭,郭佔武之於袁家村,創始人都賦予他們的項目以靈魂和個性,使之充滿活力,獨一無二。


鄉村旅遊,見仁見智,一家之言,不足為訓。


深究袁家村:創舉、轉型 、鄉愁、消費

微信搜索【圓夢鄉村網訂閱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