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樂縣鄌郚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鄌郚鎮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充分利用其聯結群眾、發展產業的優勢,建立起村集體與群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有效助推鄌郚鎮踏上致富“快車道”。

走進鄌郚鎮高一村的油桃大棚,桃農張祥芹正在忙著給果樹“掐芽兒”,油桃已經開始掛果,一派綠油油、生機勃勃的景象,眼瞅著又是一個豐收年。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鄌郚鎮高一村桃農張祥芹正在給桃樹“掐芽兒”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油桃已經開始掛果

鄌郚鎮高一村是遠近聞名的油桃種植村,由於該村耕地多為沙土地,不利於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生長,1999年,幾戶村民便嘗試在自家口糧地上種起了桃樹。2002年,高一村桃樹種植面積約60畝,由於種植規模小、交通不便等因素,桃子銷售成了困擾桃農的問題。此時,黨支部充分發揮了基層戰鬥堡壘作用,將果農組織起來規模經營、抱團發展,成立了汶源油桃專業合作社。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往年高一村大棚油桃豐收的景象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由於沙土地質,高一村的油桃又脆又甜,遠近聞名

汶源油桃專業合作社成立後,社員們鉚足勁、齊發力,探索出“走出去、引進來”的銷售模式,帶上桃子走出去宣傳、推銷,把大客戶、固定客戶引進村收購,徹底改變了果農各自趕集零售的狀態。第二年,高一村的油桃便有了固定銷路,價格也比零售高了一大截,嚐到甜頭的社員不滿足於自家口糧地的種植規模,開始從其他村民手中流轉土地。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昌樂汶源油桃專業合作社社員李紅雲在自家大棚裡忙碌著

“我們這個棚以前種西瓜和辣椒,一年忙到頭,一畝地也就換一萬來塊錢。改成種油桃後,一畝地少說也能掙兩萬塊錢,去年行情好,一畝地掙了三萬多。”正忙著給桃樹剪枝掐頭的李紅雲說,她家大棚也加入了合作社,到桃子豐收的季節,社員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採摘,有的負責挑選分級,有固定客戶前來收購,她跟丈夫種著3個大棚,7畝地,一年收入15萬元左右,“比出去打工強。”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黨支部+合作社”模式,讓合作社社員們嚐到了甜頭,現在的高一村家家戶戶以種植大棚油桃為主

昌乐县鄌郚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黨支部+合作社”模式,讓合作社社員們嚐到了甜頭,現在的高一村家家戶戶以種植大棚油桃為主

現在的高一村家家戶戶以種植大棚油桃為主,合作社發展油桃大棚200多個,種植面積達400餘畝。據高一村支部書記秦國建介紹,高一村除了出去上學的學生,其他人基本都在村裡種桃,“村民手裡有錢了,不用出去打工,到了冬天就是遛街喝茶。”秦國建說,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一模式打破了以往村集體將土地簡單發包租賃的低層次、低效益增收模式,把分散的土地規模經營,有利於發展特色農業,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村民收入。“群眾對村集體有了依賴,黨支部開展工作也有了抓手,我們真正找到了做‘當家人’、‘領頭羊’的感覺,在群眾中有了威信和話語權,村民們嚐到了甜頭,我們的生活就越來越有奔頭。”

近年來,針對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集體意識淡化,群眾與村集體經濟紐帶斷裂的現實問題,鄌郚鎮大力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立村集體與群眾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實現“支部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增收入、群眾得實惠”,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