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文 | 許偉明

遠離都市,是廣闊的鄉村,那裡有城市人尋找的詩與遠方。

由於距離上靠近都市,加之自駕遊等交通方式的逐步便利,再有國家戰略的支持,鄉村旅遊正在全國範圍內迅速發展起來。

廣東省旅博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展會,我們當然可以在這裡看到廣東最現代時尚的一面。但在這一篇文章裡,我們要把觀察的視角鎖定在廣東的鄉村旅遊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2018廣東旅博會,鄉間的生鮮瓜果蔬菜紛紛登上了展臺。攝影@這和那

今年的廣東旅博會,有一個頗為鮮明的特徵是,作為主場的廣東,著力強調自己的鄉村旅遊資源。田間地頭的穀物、瓜果、乾貨,鄉村裡的飲食、舞蹈、刺繡等鄉村旅遊元素,大量出現在不同的展臺上。

由於這和那的總部位於廣州,我們除了在全國範圍內展開鄉村文化的尋訪,也有意地對廣東地區的鄉村有更頻繁的關注與走訪。所以相對而言,我們對廣東鄉村有更真實和具體的感知。總的來說,廣東鄉村有著很多人所不知的美好,它們各自訴說著屬於自己的廣東故事。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湛江的“菠蘿的海”。攝影@這和那

廣東鄉村之“多”

廣東有2.6萬條村,數量可觀。如果再加上小鎮,數量就更為龐大了。

這麼多村子之間,可不是大同小異的。相反,它們之間存在著鮮明的差別。

由於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的不同,造成了廣東鄉村內部的巨大差異性,帶來廣東鄉村旅遊內在的多元和豐富。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鄉村的內部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攝影@這和那

這一點我們在廣東省旅博會就能有鮮明的感受。廣府水鄉和梅州山村,各自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截然不同。哪怕在廣府地區,佛山的村子和廣州的村子,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和講究。

放在廣東全省的視野來看,鄉村之間的差異性將會更為鮮明。

一般我們認為,廣東有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漢族民系,他們主要沿著廣東的西江、東江、韓江等大河流域進行聚居和擴散。有些學者也認為,應該將粵西的雷州視為第四大民系。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旅博會上的“雞公欖”,這種街頭叫賣零食的方式,是老廣們的集體記憶。攝影@這和那

此外,粵北山區裡的瑤族,也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情,從自然風光到鄉村建築、人的飲食服飾、節日的習俗等,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些中的很多便可以在今年旅博會上的“粵美鄉村廣東旅遊主題館”上感受到。

這些不同的民系或族群,世世代代在廣東大地上生活,以鄉村的形式群聚而居,並傳承著各自的文化。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在粵北高山上,瑤族人跳著世代傳承的長鼓舞。攝影@這和那

廣東有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不過由於諸多的限制,很多美好的鄉村並不廣為人所知。很多珠三角的旅遊達人對歐洲各國的著名景點如數家珍,但卻不見得對廣東鄉村有很多瞭解,這確實是廣東鄉村旅遊的尷尬。

隨著交通的便利,從珠三角到粵東西北的鄉村越來越便利了,這將能把更多的珠三角遊客帶到廣東的鄉村裡去。而目前,廣東正在開展“上山下海,廣東人遊鄉村”旅遊季活動,推動廣東人更多地發現和感知廣東自己的鄉村之美。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高鐵拉近粵東西北和珠三角的距離,也拉近了遊客和那些美好鄉村的距離。圖為廣東河源林寨古村。攝影@這和那

現在只要兩個小時,就能從廣州繁華的珠江新城CBD,開到清遠英德的茶山裡。

有了高鐵,珠三角遊客到粵東西北都大大地便利了。潮汕地處廣東東南角,潮汕人自稱“省尾國腳”。但藉助高鐵,潮汕到深圳只需兩個小時。粵西也不再遙遠了,湛江人去廣州,可以不用再走老舊的瀋海高速了,3個半小時的高鐵就能抵達廣州。粵西高鐵沿途的陽江、茂名的交通區位,也因為高鐵開通而大大便利。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旅博會展臺上的大肉姜,它來自廣東清遠市連山縣的鄉村。攝影@這和那

廣東鄉村之“活”

過去幾年,我們陸續展開對廣東鄉村的系統走訪。直到目前,我們仍在以文字、視頻等形式記錄和傳播廣東的非遺。

在此過程中,我們對廣東的鄉村文化有著更為直接的感觸。一言以蔽之,廣東鄉村文化呈現的一個亮點是“活”。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旅博會上的粵式臘肉飯,美食是廣東鄉村文化中最鮮活的元素。攝影@這和那

這裡的“活”,指的是鄉村文化的活態,鄉村生活的鮮活。

廣東是沿海的發達省份,經濟起步較早,尤其是珠三角的農民,很多早早就上岸了,並在原有的村落內從事其他的產業。他們並不需要大規模出門打工,於是鄉村的人口規模並沒有迅速地萎縮,原來的鄉村文化土壤能夠保留下來,鄉村的文化生活也就能持續至今。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番禺沙灣古鎮的留耕堂,祠堂文化對廣東鄉村文化的穩定和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攝影@這和那

就像廣州番禺的沙灣古鎮,雖然它的形態已經和村鎮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這裡的人保留了原來的宗親關係,原有的信仰、道德、習俗都是存在的,於是我們竟然可以在這樣一個地方看到傳統的飄色。

總的來說,相對於內陸及北方省份大量出現的鄉村人口外流,廣東省內的鄉村整體而言,能夠較好地保持人口的穩定。這種穩定對於文化的傳承而言,是極為珍貴的,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廣東很多鄉村能夠很好地保留住非物質文化遺產。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廣東旅博會上,表演民族樂器的鄉間藝人。攝影@這和那

昨天我們推送的文章裡,已經談及非遺與旅遊之間的密切關聯。而在這裡,我們還要再說的是,廣東鄉村的非遺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更豐富,也更鮮活。祖輩傳下來的美好傳說,豐富的方言,獨具匠心的建築營造技藝,表達心情與愛意的歌謠,還有淳樸的風俗,等等,他們都在今天能夠被看見、被聽見。

當然了,鄉村文化不能直接等同於鄉村旅遊,從文化資源到旅遊資源,這中間有一個轉化的過程。在旅遊業提質升級的大趨勢下,遊客對文化的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要求對鄉村文化更好的保護、傳播,並將它轉化為可觀可知、可玩可賞、可消費的產品。

外國的月亮不再圓,廣東鄉村成旅遊熱門

傳統的雞公碗,重新獲得了現代人的喜愛。攝影@這和那

由此,我們也認為廣東鄉村旅遊的長遠發展,除了需要在空間、道路等硬件層面的升級之外,也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梳理廣東鄉村的文化資源,並通過橫向與縱向的對比,為每一個鄉村找到獨屬於自己的歷史文化的座標。

這和那目前已展開鄉村文化旅遊的梳理活動,旨在通過視頻等形式,對廣東鄉村文化等資源進行持續的發掘與傳播表達。我們也期待,這和那對文化的真誠與堅持,能為廣東鄉村旅遊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