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五湖四海”繪出“田園之城”

新華社重慶4月20日電 題:重慶梁平:“五湖四海”繪出“田園之城”

新華社記者李勇、張桂林、陶冶

雙桂湖、赤牛湖等“五湖”碧波盪漾,潤澤城鄉;稻、柚、竹、花“四海”覆蓋山野,四季飄香……

重慶梁平,這座昔日的“川東糧倉”,近年來充分挖掘和運用好農耕文化傳統,以“溼地+”為抓手重塑生態格局,運用現代科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孕育出一座生態田園之城。

“以糧為本”未變 田園鄉愁更濃

梁平,位於川東平行嶺谷的明月山和高梁山之間,是巴渝第一大平壩,方圓800多平方公里,有“小天府”之美譽。詩人陸游曾讚歎,“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

如今,這裡依舊沃野千里。暮春時節,走進安勝鎮鄉間,細雨之下,滿目青翠,成片的水田裡,秧苗剛剛插就。這裡種有近萬畝有機稻,也是梁平10萬畝綠色水稻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地幹部介紹,“以糧為本”在這裡至今未曾改變,近幾年,種糧更種出了新景象。產出的冷沙米,一斤能賣到10多元錢。依託春耕、秋收,鎮裡還打造出“萬石耕春”景區,辦起“曬秋節”,吸引八方遊客前來感受田園風光。

梁平還順勢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實現了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在龍印村,“碗米”民宿經營者、土生土長的梁平人蔣少國告訴記者,他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在外闖蕩幾年後,看到家鄉的田園越來越靚麗,索性回鄉辦民宿,甚至將工作室也設在這裡。遊客不僅能享受田園風光,玩陶藝,還可以親自下稻田裡抓魚撈蝦。

梁平區委書記楊曉雲說,旖旎的田園風光,深厚的農耕文明,一直是梁平最厚實的“家底”,近幾年,梁平著力守護和轉化好農耕傳統,讓農業效益更高,鄉愁韻味更濃。

“溼地+”潤城鄉 好生態迎客來

圍繞樑平城區邊的雙桂湖行走,只見碧波盪漾,白鷺紛飛,湖面和岸邊水田裡,茭白、蓮藕、蓴菜等“水八仙”自然生長。這個國家級溼地公園不僅成為梁平“城市之腎”,也是市民遊憩的好去處。

近年來,梁平區藉助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推進全域治水、溼地潤城,打造以自然溼地為主體、以人工溼地為補充的溼地生態群落。在城區及周邊,依託雙桂湖、赤牛湖、文峰湖、龍象湖、金城湖等“五湖”,建設大中型溼地公園。

在淺丘山林地帶,利用溝、塘、渠、堰、井、泉、溪、田等,營造鄉村小微溼地,並將其與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脫貧攻堅等深度融合,讓小微溼地成為鄉村振興的美麗風景。

位於明月山百里竹海深處的獵神村,村民過去靠挖掘石膏礦和經營竹材為生,一度造成土地塌陷。如今,通過發展“溼地+鄉村民宿”,吸引村民和外地經營者紛紛加入。

從事民宿設計和建造的黑龍江人吳明龍,在村裡承建一個項目後,決定留下來搞民宿經營;在外經商多年的本村人陳中明翻新了自家老宅,打造山水民宿……一年間,27家民宿在獵神村如雨後春筍湧現。

萬畝竹林映襯下,民宿經營者們利用溝谷、稻田,恢復山地立體小微溼地景觀,打造近山親水的鄉村體驗項目,一到節假日就“緊俏”起來。

水果沒有“大小年” 科技興農促振興

作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梁平近年還加快向科技農業、數字農業邁進,柚、竹、漁、花果等特色效益農業快速崛起,推動鄉村振興不斷提升。

走進國內“三大名柚”之一梁平柚主產區合興鎮龍灘村,漫山遍野的柚子樹剛開出新花。一批百年老樹和數千棵新樹錯落分佈。

“這棵柚子樹快200年了,不要看它老,產量可不比三四十年樹齡的少,果子口感還更好,價格更高。”村民張文輝指著自家院壩裡一棵老柚樹說。

龍灘村村支書何耀春介紹,這裡有200多年的種柚歷史,過去收成靠“天”,產量“大一年、小一年”,這些年,引進農技機構全程社會化服務,採取捕食蟎等生物防治措施,培育綠色、優質的精品柚子,價格從2至3元一斤漲到最高10元一斤,戶均柚子收入3萬元左右。

“村裡還把柚子園打造成3A級景區,真正實現了產量不分大小年,旅遊沒有淡旺季。”何耀春說。

近年來,梁平還積極運用先進的農業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打造起重慶“數谷農場”,實現果蔬、花卉的工廠化生產。

在數谷農場“番茄工場”車間裡,黑騎士、夏日陽光等79個品種的番茄長在一個個袖珍的椰糠容器中,來自以色列的先進脈衝滴灌控制系統,讓每次澆水精確到“滴”,保證一年四季能產優良的果實。

如今,在高梁、明月兩山之間,80萬畝綠色“稻海”、50萬畝參天“竹海”、20萬畝芬芳“柚海”和20萬畝五彩“花海”構成的“四海”與“五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楊曉雲說,梁平將深入實踐“兩山論”,探索“兩化路”,高水平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和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