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往事之1904——游「印象濟南」有感

2018年9月22日,中秋假期,正值濟南西城“印象濟南”開街活動,閒來無事,有幸遊覽一番,感觸良多。

“印象濟南”主題為回憶老濟南,特別是1904年濟南主動開埠以來濟南商業、文化的發展,開近代開放之先河。

濟南往事之1904——遊“印象濟南”有感

遙想當年:1904年,是大清國光緒三十年。這一年新政方興,風氣初開,不斷有人上書奏請實行立憲、變更政體。喧囂的世事攪動風起雲湧。這年七月響晴的一天,一聲驚天動地的火車汽笛聲劃破濟南沉寂的上空,膠濟鐵路全線通車,大批的濟南市民紛紛跑到火車站,目睹這稀奇的鋼鐵“怪物”滿載著德國洋火、洋線、洋油迎面駛來,一時間,經營土貨的商人也紛紛改弦更張,櫥窗裡闊氣地擺上了洋貨。

早在1898年,德國便藉口“鉅野教案”迫使清政府簽訂條約,取得了膠濟鐵路的建造權。鐵路的修築,使德國勢力在山東範圍內的擴張如虎添翼。1904年5月,眼見著鐵路馬上竣工了,山東巡撫緊急奏請“儘快自開商埠,以免利權再失”,奏文中說:“濟南本為黃河、小清河碼頭,現在又為兩路樞紐,地勢扼要,商貨轉輸,較為便利。亟應在於濟南城外自開通商口岸,以期中外鹹受利益。”清政府審時度勢,很快批准了該奏議。

濟南往事之1904——遊“印象濟南”有感

濟南的自行開埠同此前青島、煙臺等地的被迫開埠性質不同,它在行政管理、市政建設、司法等方面具有獨立主權,並明確規定了涉及郵政、電報、電話的事宜均由國人擔任。1905年11月15日,濟南商埠籌辦告竣,正式開設為“華洋公共通商之埠”,開埠典禮在濟南老城的西關外隆重舉行。自此,濟南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自開商埠”雖屬面對帝國主義經濟入侵的無奈之舉,但客觀上也使濟南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埠前,濟南是傳統的政治中心,經濟“大約比沿海城市的發展滯後40~50年”,“只能算一個三流的商業城市”;但在開埠後,山東政府迅速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外國商業資本紛紛湧入,濟南一躍成為“山東內陸第一大商貿中心”。1904年,德國的禪臣洋行首先在濟南落戶。到1919年,在濟南設立總行、分行或代理處的歐美洋行已達15家。數不清的銀行、洋行、老字號及商場紛紛在商埠扎堆,濟南工商業在國內城市中的地位扶搖直上。據統計,1927年,濟南城關及商埠兩地區的商戶已達6700多家,成為清末城市“自我發展”的一個典範。

濟南往事之1904——遊“印象濟南”有感

1904年是濟南歷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年的濟南,不僅城市開埠、鐵路通車,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新風與舊俗的較量在民間遍地開花。這一年,電影傳入濟南。有一位法國人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在濟南“聞善茶園”(位於鐘樓寺街)進行試驗映出,片名是《英特大戰》和《日兵大操》。隨後不久,一名德國人在濟南經三路緯二路建立了濟南歷史上第一家電影院——“小廣寒”(解放後曾改名為小明星電影院)。這一年,自行車在濟南由於銷量大增而漲價。“歷下各街,坐腳踏車者絡繹不絕,車價為之驟漲。”當時的自行車是稀有之物,被視作“西方文明”的象徵,在輸入之初曾發生過一起狗吠自行車的事,於是《大公報》藉機大做文章,以此指罵頑固派排拒新事物:“蓋此等守舊狗,未見文明車跡,故一見即大咬不止。”也是在這一年,初來乍到的德國人發現在濟南竟找不到一家西餐館,有個叫石泰巖的傢伙靈機一動,瞄準商機,在火車站南側經一緯二路口租房開設了濟南第一家西餐館——“石泰巖飯店”。風雅的西餐吸引了濟南的眾多達官貴人,濟南的西餐業由此發端,至民國初年,整個濟南已經有近30家餐廳經營西餐。

濟南往事之1904——遊“印象濟南”有感

在看今日,濟南的發展已經遠遠落後於同省的青島、煙臺,更不論南方的滬廣深,保守已經成為阻礙現代濟南快速發展的一面牆,到了不得不推倒的地步。

在此呼籲濟南的同仁們,發揚先輩主動開埠、敢為人先的精神,敢闖敢幹,儘快實現濟南的跨越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