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记者 许正斌)他俩,一个是高级农艺师,一个是中级农技师,属于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夫妻,现在,他俩拥有780亩的苹果园,年销售额更是达到了300万元。但是,十多年前他们还是两名下岗职工,十几年来,凭着对农业的热爱和与杨凌结下的不解之缘,让这对夫妻摇身一变成为了陕西省扶风县家喻户晓的职业农民。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李立刚与她的妻子吕红梅是陕西省扶风县人。2003年,李立刚和妻子一同下岗,一夜之间他们两口子没有了工作,更没有了收入,这让他们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但是,不服输的两口子开始了创业之路,起初跑黑车、开服装店、养兔、在学校打扫卫生,什么苦活、累活都干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俩债台高筑,连租房子的钱都没有。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随后,两人细心琢磨,李立刚想到了与扶风相邻的杨凌示范区,因为扶风县是苹果种植大县,所以他俩开始来杨凌学习考察,最后在当地承包6亩果园,办起了他们的家庭农场。在种植过程中,夫妻俩不断在杨凌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他俩的执着精神感动了很多人,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多名专家教授更是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苹果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俩更是考上了高级农艺师和中级农技师。现如今,他俩的果园面积已经发展到了780亩,更多的农民开始加入了他们的合作社。而通过苹果增收致富的他俩也没有忘记那里的乡亲们,近年来李立平帮扶了150户贫困乡亲,为他们建起了120亩扶贫果园,和50亩扶贫苗木,让更多的农户跟着他一起致富。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在采访结束时李立刚这样说到,“小苹果,不仅是我们的脱贫果,更是致富果、小康果,我要把在杨凌学到的技术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传递给更多农民,我有义务帮助没有脱贫的乡亲,早日走出困境,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而在李立刚展位的正对面,有一家来自宝岛台湾的企业,视线记者在展位前见到了正在给客人介绍企业情况的台湾耕鼎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许瀛瑄。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据了解,耕鼎是集结了一群海峡两岸各界农业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的优秀团队。目标为致力于有效利用大陆农业资源,并将台湾专业技术转移至大陆,让中国的农业能转型为精致且现代化的科技农业。耕鼎集团响应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集合两岸团队全力投入展场的设计规划,配合本次丰收节,台湾耕鼎除了将台湾的文创行销概念植入,并集合了陕西各地具特色代表的各家农产品代表厂商及陕西省内的优质深加工厂商一起联合展出。而现在,耕鼎集团陕西杨凌耕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也已经落户杨凌。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许瀛瑄说到:“杨凌在农业科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陕西更是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一产),如果能将台湾更多的深加工技术交流导入(二产),就能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促进经济效应并增加更多的工作机会。有好的农业资源,透过深加工创造出优质农产品,再透过新的文创思维来为商品说出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赋予商品新生命,成功的将三产融合,将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精致农业。”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希望通过我们在杨凌设立分公司,增加海峡两岸在农业高新技术方面的合作,发挥好各自优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陕西农业品牌成为全中国农业品牌代表,更希望能让陕西创建一个全国性农业电商平台的指标示范平台。”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不同的地域,同样的杨凌故事。杨凌,用数据链连接了天南海北,在不同的场合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杨凌故事,而在首届农民丰收节上,更多的杨凌故事正在逐一上演。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农民丰收购物节 讲述他们的杨凌故事


据了解,本次“农民丰收购物节”共有301家企业参展,其中,区外企业就达到了197家,而这些企业都跟杨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们身上的杨凌故事,还在等着大家去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